美国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研究:基于考夫曼校园计划的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作为知识生产者的创业者

跨学科创业教育区别于创业学或创业管理学学科教育,后者属于管理学科门类下的二级学科,主要设立在商学院或管理学院,属于单一学科教育。早期的创业教育主要是为学生通过商科课程,让学生知道怎样筹集资金、怎样注册企业、怎样管理企业、怎样推销产品和怎样依法纳税等,使他们可能成为企业的专业化管理者。学习了这些知识与技能,往往不能成功地实现创业和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甚至不能真正帮助企业家管理企业。事实上,创业活动非常复杂,创业者不仅要懂得怎样筹集资金、怎样注册企业、怎样管理企业、怎样推销产品和怎样依法纳税等,更要不断“生产”科学管理企业的知识和新产品开发知识,从而使企业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创业成功。成功的创业者,一定既是一个不断生产创业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的知识生产者,也是一个不断生产新产品开发知识的知识生产者;失败的从业者,或是一个缺乏创业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的人,或是一个片面机械运用创业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的人,或是一个缺乏新产品开发知识的人。波兰尼(M.Polanyi)将知识称为“个人知识”。他认为,“人类知识有两种:诸如书面文字、地图或者数学公式里所展示出来的,通常被人们描述为知识的东西仅是其中之一而已;另一些未被精确化的知识则是另一种形式的人类知识,比如我们正在实施某种行动之时怀有的关于行动对象之知识。假如我们将前者谓为言传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后者则称作意会知识(tacit knowledge)的话,那我们就可以说人类始终意会地知道自己正在支持(holding)自己的言传知识为真”[1]。成功的企业家的创业知识、企业管理知识和新产品开发知识主要属于个人知识,既有言传知识,也有意会知识。后者必须在情境和交往中领会与生产。

大学生要创业成功,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教育也应该遵循“知识生产模式II”展开,使他们逐步成为创业知识、企业管理知识和新产品开发知识的生产者,在尝试创业的实践中逐步提升交往能力和领导能力。因此,从知识生产者的视角,能够理解跨学科创业教育的本质。跨学科创业教育的核心在“跨”字,就是跨出创业学学科之外,突破创业学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或专业进行整合,实现创业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提升。本书提出,成功的创业者是创业知识、企业管理知识和新产品开发知识的知识生产者。上述知识的生产过程,符合“知识生产模式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