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5000年:资本秩序如何塑造人类文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平民的悲歌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

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每当唱起周杰伦的这首《爱在西元前》,眼前就会飘过底格里斯河旁的原野,掠过巴比伦的废墟,印入乌尔古城的苏美尔女神,而那一排排的泥板上面,仿佛镌刻着无数动人的爱情故事。

在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两条大河从高耸的山脉涌出后,进入平坦的南部平原,速度减缓的流水不仅滋润着两岸的植被,也带来了大量高原的沉积物。

这里是《一千零一夜》的发生地,这里是《圣经》中所描述的伊甸园。

想象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那些用芦苇刻下并留存至今的楔形文字,其实并非什么诗和远方,也不是什么风化千年的誓言,而是干巴巴的契约,是枯燥无味的生意,是债,是平民的悲歌。

公元前1820年,巴比伦城邦里一位名叫班里的年轻人,决定修葺他们家族城外麦田的灌溉网络。

他敏锐地发现,祖传下来的几块麦田,自他父亲以来,产量不断下降。

经过仔细研究,他和他的父亲认为原因在于灌溉系统的老化和损毁。

那时候,为了应对不期而至的洪水和恶劣的环境变化,两河流域的城邦在水利建设上花费了巨大资源。水资源管理工程多种多样,灌溉系统复杂精致。在前1780年左右颁布的《汉穆拉比法典》中,就有许多关于灌溉、水权的规定。

但是班里的家境并不宽裕,他必须借钱去支付这一笔维修费用。那年7月,班里的父亲埃里胡(Nabi-ilishu)决定向寺庙借一笔款。

商人辛-他加尔(Sin-tajjar)与寺庙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在五位见证人的见证下,寺庙以“太阳神”(古巴比伦正义之神)的名义与辛-他加尔一起作为联合债权人,借给埃里胡1又1/6谢克尔白银(约9.33克),埃里胡承诺将在收获的季节还本付息,利息根据本金和标准利率计算。

资料来源:《价值起源》(万卷出版公司,2010年)

图1-1 班里向寺庙借款的合约(戈兹曼,2010)

这是一笔生产性借贷。

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900年,苏美尔大麦贷款的常用利率是每年33.333%,银子贷款的利率为每年20%。后来,这一惯例被写进了《汉谟拉比法典》,成为古巴比伦沿用1200年的法定利率上限。

按规定,合约一旦被履行,记录债务的泥板就要被放到水中,泡成泥浆。但在这个故事中,泥板被保存了下来。这意味着,这笔贷款并没有被偿还。考古学家猜测,可能是那年收成不好,或者班里的家庭遭到了其他难以预料的变故,导致班里的父亲无法履行合约。

如果不能按期偿还,放贷者可以将班里父亲的财产据为己有。收取财产通常从谷物、绵羊、家具开始,然后是土地和房屋。最终可能征收家庭成员,先是奴隶、仆人,然后是子女和妻子,最后是欠债人自己。这些人会成为债务苦工,他们可能不是奴隶,但必须像奴隶一样,在债主家里或者寺庙、宫殿一直工作下去,直到连本带息还清所有欠款。

这样的后果是,一旦某年农作物突然歉收,大量的农民就会变成债务苦工。一些人会因为恐惧而逃亡,许多家庭因此支离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