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人们常说,慢工出细活,创作图书也遵循同样的道理,所以我不断告诫自己,别着急出版新书,多花时间提炼思路、打磨作品、优化结构、简化表述。可是整理出对精益从业者有帮助的书,来减少过程中“过河式”的摸索时间,减少“救援式”查阅资料的时间,减少“无绪式”设计单元生产的时间,也是一件颇为让人欣慰的事情。如此心境成为我创作新书的动力,让我能投入大量的时间完成一本新书。
如今,市场需求模式告别大批量、少品种的模式,演变为小批量、多品种的个性化需求模式,而精益生产可以用少量库存、低成本、快速制作的方式满足客户的需求,它的高柔性、低成本、高品质与新的需求模式吻合。单元生产增强了精益生产的柔性制造能力,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安排人员数量,将生产线变成无数短线,运用单元生产方式,企业可以培养多能工,利用小型化设备来满足客户多变的需求。
在精益生产中,单元生产几乎成了必不可少的部分,企业可以通过重新设计新的生产线来提高效率,也可以通过单元线将所有的精益改善工具综合在一起应用。在单元线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应用标准工时测量、人机工程学、动作改善、线平衡、简单自动化、浪费发现、持续改善等专业知识。只有在5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日语发音都有一个S,所以称为5S]、可视化、品质内建、物流系统、效率体系等的辅助配合下,正式运行的单元线才能发挥其优势。其他精益工具是一件“兵器”,可是单元生产线不一样。单元生产线是一个“兵器库”,集中了各种精益工具。众所周知,看板拉动在准时制(Just In Time,JIT)生产方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连续流单元线起到比看板拉动更重要的作用。因为JIT中一旦允许建立连续流,看板拉动就变成一种浪费。例如,装配线和包装线分割成“孤岛”,需要用到看板传递信息,将装配线和包装线合并变成连续生产线,看板拉动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改善优先序的方法是先建立连续流单元线,如果无法实现连续流,则实施看板拉动。
任何企业都想通过一套简单的办法来提升现场管理水平,提供给客户满意的企业产品和服务,使自己变成客户的长期合作伙伴。单元生产线设计或许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一套系统性方法。企业设计了一条优越的生产线,员工就可以用高效的动作完成作业,使物料准时供应且有条不紊、保持低不良品率等,从而释放单元生产线的巨大魅力。
在企业,生产的主体是生产线,如何分析生产线的优缺点,并根据其优缺点进行进一步改善呢?如何确认当前生产线的生产形式是否是最合适的方式?还有更好的生产线吗?如何设计一条生产线?为什么单元生产线有与生俱来的优点?如何建立单元线的物流系统、品质系统、多能工系统?这些问题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本书的第一章介绍了单元生产线设计的基础知识和不同的生产布局方式,比较不同布局方式的优缺点和相应的改善方向,阐述单元线的优点,列举常用的单元生产线类型。
本书的第二章介绍了单元生产线设计的基本要求,单元生产线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例如,创建连续流、物料定时配送、设备柔性化、品质内建、可视化管理等。
本书的第三章介绍了单元生产线设计的操作步骤,阐述了如何用7个步骤建立一条理想的单元生产线。
本书的第四章介绍了印刷电路板装配(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PCBA)单元生产作业案例,用一个真实的案例展示了单元生产线的设计过程。
本书从单元生产线的知识面、设计面和应用面,全面且具体地展示了单元生产线的设计全过程,使读者对单元生产线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同时在单元生产线的实践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思路和参考意见。最后结合单元生产线的案例,加深读者对单元生产线现场的认识,使其了解如何开展实施单元生产线项目。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望广大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精益爱好者 王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