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书依据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及相关研究成果,借鉴国外第二语言教师教学评价研究发现,结合国际汉语教学发展趋势和汉语教师教学的特点,着力于确立新型的对外汉语教师质量观,并使之服务于国际汉语教师培养,顺应国际汉语传播的实际需要。在新的汉语教师评价观指导下,集合教育评价理论中的教师评价部分进行相关实证研究、理论探讨、模式构建,本书主要研究和解决以下问题:
(一)对对外汉语教师评价基础理论的探讨
本书将对教师评价通用理论进行概括性梳理。通过阐述评价的内涵、价值与评价的辩证关系,结合对外汉语教师的群体特征,多维度探寻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通过区分几组容易混淆的相关概念,进一步揭示对外汉语教师评价的本质,对对外汉语教师评价是什么、为什么进行教师评价、如何进行等基础问题进行探讨,为构建国际汉语教师评价理论体系奠定基础,这些基本的理论积淀决定了人们如何认识和看待对外汉语教师的评价问题。
(二)确立新型国际汉语教师评价观
本书将对与汉语教师评价相关的各个维度及其关联性进行较为全面的解析,加深对汉语教师评价本质和特征的理解,深刻透视教师质量的内蕴和价值,了解目前制约汉语教师教学及教学评价的原因,这对反思对外汉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培育优秀教师意识具有实践意义。本书将阐述传统的或目前正在实施的汉语教师评价观对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的制约作用,探讨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评价观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本书将论及对外汉语教师区分性评价观的确立依据和主要内容,在调研的基础上,勾勒符合目前汉语传播实际和国内汉语教学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师教学区分性评价研究框架,包括目的、原则、主体、内容、类型、标准制定需要注意的事项、反馈、评价结果的运用等等,认识这一与汉语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三)对国内外典型第二语言教师评价标准的个案研究
国外部分国家第二语言教师评价研究的历史较长,从理论探讨和方法研究等方面都较为成熟,从他们的研究体系中,往往可以窥见教师评价理念的最新发展成果,所以值得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便学习、借鉴、创新。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领域也形成了一些教师评价标准的雏形,虽未成体系,但对它们进行个案研究,能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总结经验发现内在规律及其与当前对外汉语教师发展的适配性,为逐步建立的对外汉语教师评价体系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四)对国内高校对外汉语教师评价的调查分析与研究
除了对教师评价理论的研究,本书还将对国内部分高校的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现状及评价期许进行实证研究,本研究分为三个方面:分别对对外汉语教师、在华汉语学习者、教学管理者这三个与教师教学评价密切相关的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描述目前国内高校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现状及愿景,力争探寻开展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的一般程序,确立教师教学评价内容模块,为展开汉语教师区分性评价提供备用评价指标。
(五)构建区分性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模式
本书将通过归纳梳理教师评价基本方法和操作程序,充分借鉴其他学科领域的测量方法和工具,结合对外汉语教师及其教学评价的特点,以及目前汉语国际传播的任务,力争为构建多元评价主体参与、动静结合互为补充、过程评价为主导的对外汉语教师评价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理想的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体系需要以提高汉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自身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综合化、评价内容个性化、评价标准人性化、评价手段现代化、评价反馈全方位。“适者生存”,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也是如此,在区分评价理念指导下的,个性化、定制式对外汉语教师教学区分性评价模式仍需评价实践的检验。
二、研究方法
根据本书的研究内容,在研究中拟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展开研究,具体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法和个案分析法三种方法。
(一)文献法
广义的文献为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具体包括图书、期刊、科技报告、专利、标准、学位论文、会议文件、政府出版物、样本、微缩资料、视听资料、机读型资料等。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与研究有关的各种现存文献资料并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本书运用文献法对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对调查中搜集的文本性资料进行研究,对相关外文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本书在对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现状进行调查时,选取了全国30所不同层次高校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类的规章制度、教学评价表、课堂观察表等百余份文献进行归类分析;在对美国外语教师教学评价情况进行介绍时,对美国外语教师评价三大标准《外语教师培养标准》《外语教师入职标准》《优秀外语教师标准》的文本进行研读,思考其对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标准制定的启示。
(二)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通过考察了解客观情况直接获取有关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本书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方式对与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关系紧密的对外汉语教师、在华留学生两类人群进行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现状和期许的问卷调查。对对外汉语教师、在华留学生、教学管理者三类人群进行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现状和期许的访谈调查。
1.问卷调查。为了了解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现状及不同群体对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的期许,本书在前期调研、访谈及试测的基础上,设计了四份调查问卷(见附录1、2、3、4),分别为: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估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估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期许调查问卷(教师卷)、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期许调查问卷(学生卷)。问卷均采用封闭式与开放式问题结合的题目构成形式,即题目类型均为选择题,每题为被试提供多个备选答案供选择,同时对所有题目提供开放式作答平台,便于收集不同群体的不同认识。问卷内容主要调查被试在对高校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过程中对评价现状及期许在评价态度、评价对象与评价频次、评价主体、评价类型、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反馈七大评价维度上的基本认识。调查采用纸质问卷发放和网络问卷发放的形式,笔者回收四类有效问卷共计154份,在对问卷中涉及的评价维度调查结果进行量化统计的基础上,形成本书调查研究的相关结论。
2.访谈调查。访谈法指通过访者和被访者面对面地交谈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因研究问题的性质、目的或对象不同,访谈法具有不同的形式,根据访谈进程的标准化程度,可分为结构型访谈和非结构型访谈。为了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了解三类被试对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及期许的认识和理解,本书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三类访谈群体草拟访谈提纲三份,分别为:《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访谈提纲(教师版)》《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访谈提纲(学生版)》《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访谈提纲(教学管理者版)》,以上提纲均采用结构型访谈的形式。访谈对象来自参与问卷调查的被试及相关高校管理层,访谈内容对以上问卷所涉及的七大评价维度,从调查现状和期许两方面根据访谈对象掌握信息量的差别,分别进行了重点询问,形成访谈文本4万余字,成为本书定性研究结论形成的主要依据之一。
(三)个案分析法
个案分析法又称案例分析法,是指结合文献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分析,得出事物一般性、普遍性规律的方法,该研究方法最初应用于商务教育实践领域,后被多学科借鉴成为研究分析某一专业方向具体问题,尤其是具有较强实践性问题的研究方法之一。本书为了获得美国外语教师教学评价对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的启示,选取美国高校的汉语教师教学评价案例进行分析说明,分析的内容涉及教师教学评价的相关维度,主要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同时,为了将初步构拟的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模式应用于实践进行初步检验,本书选取了一所国内高校,根据其师资具体情况进行了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模式构拟,形成了涵盖教师教学评价各个维度的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系统及相关表格(具体见附录8至附录19)。
本书将主要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以上三类方法,对中国高校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外籍学习者为教授对象的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进行相关研究,努力在对外汉语教师评价基础理论探索、确立新型国际汉语教师评价观、构建区分性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模式等方面提出具有启迪意义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