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十三行名渊源新考

谭元亨[1]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名不正,则言不顺,此语出自《论语·子路》,乃孔子的格言,同篇中亦强调名分若用词不当,务必纠正之:“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正名,就得“循名责实”,被视为改革家的宋代名相王安石,也强调:“询事考言,循名责实”,此语出自其《乞退表》中。同时代的诗人苏辙在《河南府进士策问三首》中,亦指出“习其名而来稽其实”,乃不可,一如其兄、大诗人苏轼《答毛滂书》所称:“世间唯名实不可欺。”

这一观念,出自中国思想文化的源头先秦,庄子在《逍遥游》中就认为:“名者,实之宾也。”墨子也在《经说上》中说:“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名实耦,合也。”

名实相符,也便正名了。这里有深刻的思想,故自古以来,名实之辨,则是历代哲学家们所用功的地方,其间有众多的思想闪光。

正是这样的传统,几百年来,无论是史学家,还是经济学者,对“十三行”的来源,“十三行”的得名,写了不少文章,争论不休,至今,可以说,尚未有定论。而做一部十三行史,如果连名称也解释不清,也就“名不正,则言不顺”了。本文试图从十三行之名的解释,循名责实,探求十三行的历史来源,作一个科学、合理的阐释,来一个“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