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应用文写作(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应用文写作基础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知识,掌握应用文写作材料的选择、主题的确立、结构的安排、语言以及表达方式的运用技巧。

能力目标:能够将应用文写作的知识转化成应用文写作的能力,提升应用文的鉴赏水平。

应用文写作在职场工作中用处非常大,所以当代大学生有必要努力学习并掌握基础的应用文写作知识,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知识

“研究一篇应用文的生成就必须回答它是怎样由生活中散乱、无形的元素容纳为脑中的感知之物,继而又怎样由感知之物加工成意象之物,最后又怎样把意象之物物态化,使之成为定型身外的应用之文的。”(林可夫,2002)

名言录

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得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

——叶圣陶

(一)材料

材料是形成主题的基础,是构成文章的要素之一,又是表现主题的支柱。古人所说“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就是对占有材料并能灵活运用的生动比喻。

一篇文章的质量如何,首先取决于写作者掌握材料的多少和好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所以,写作前必须积累大量材料,运用多种方法,广泛收集生活、工作中的有用之材,选择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材料,选择能反映社会生活主流的材料,选择真实的合乎逻辑的材料,将它们运用于应用文写作中。

(二)主题

主题是集中体现写作意图、表明写作者的写作观点与意向、构成文章思想核心的内容。在叙事性文章中,“主题”通常被称为主旨、中心思想;在说明性文章中,“主题”通常被称为说明中心;在议论性文章中,“主题”通常被称为中心论点;在应用性文章中,“主题”通常被称为基本思想。应用文的主题是指写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内容所表达出来的基本意见或中心思想。

为文主题“意必求深”,所谓“深”,就是指写作者要有真知灼见,能发现客观事物的本质意义,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古人说“意多文必乱”,因此应用文写作的主题要单纯,重点要突出。

(三)结构

结构即文章的内部构造,是写作者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文章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表现为思维形式的叫作逻辑结构,表现为语言形式的叫作篇章结构。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以下两种。

(1)纵式结构。纵式结构按照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或时间先后顺序写作,这种结构能够形象地再现事物的原貌,写出的文章可读性较强。

(2)横式结构。横式结构根据内容的特点和矛盾的不同性质,按事物的逻辑关系进行分类、归纳,把主体分成几个部分,然后把材料横向排列起来,逐一阐述,最后从总的方面集中说明一个中心思想。

名言录

好的文章如同美酒,需要更长的时间酝酿。

——佚名

研究写作是一种历史的使命与责任,一种心灵的需要和生命的归宿。

——荣本镇

(四)语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写作语言是写作者和读者交流思想感情的媒介,任何文章都要以语言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没有好的语言,再好的思想、材料、结构都无法呈现。文章思想内容的多种表达方式,决定了文章具有不同的体裁形式和不同的语体风格。所谓语体是指长期以来语言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形成的比较固定的体式和风格。常见的语体有文艺语体、科技语体、事务语体、政论语体等。应用文写作常用的是事务语体。

(五)表达方式

文章写作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这五种表达方式各具特点,在写作中有时单独使用,有时混合使用,更多的时候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应用文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说明、议论。

1.叙述

应用文写作的叙述方式与一般文章写作的叙述方式基本相同,包括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但应用文写作中的叙述,要求写作者有一个立足点和观察点,要么从自身出发,要么从与叙述对象平行的地位出发。

2.说明

说明是对事物、事理和人物所作的具体的、概括的介绍或解说。常用的说明方式有定义说明和诠释说明,具体可以细分为概貌说明、程序说明、局部说明、举例说明、比较说明、数据与图表说明等。

3.议论

议论是写作者通过事实材料及逻辑推理阐明道理,表明自己的见解、主张,以及驳斥别人观点的一种表达方式。

二、应用文写作的要求

具体而言,应用文写作有以下几点要求。

(1)材料真实。文学作品的取材,可以“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而应用文写作的取材则十分严谨,主要是现实的、与本部门有关的材料,必须绝对真实,不允许有半点儿虚构,时间、地点、顺序及细枝末节等都不能有所谓的“合理想象”。只有保证材料绝对真实,写出的应用文才有说服力。

(2)主题专一。一般来说,应用文要求一文一事,即使是较长的文件,也要求只有一个中心思想。这样做可以突出重点,防止行文关系混乱,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应用文写作要紧扣主题,围绕中心,不蔓不枝,一气贯通,防止多中心,防止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3)结构严谨。结构严谨是指结构要完整,简单明了,层次清楚。作者在动笔前要先构思,分析、归纳零散的材料,根据内容与需要,把它们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意思要在一个段落里说完全、说透彻,不要把一个完整的意思拆散。应用文写作要做到既有“断”,又有“联”,分之为一段,合则为全篇。

(4)用语庄重。用语庄重是指应用文的内容与功能的特点,决定了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表达要有分寸,要做到准确、鲜明、庄重、典雅、朴实。应用文写作要用最少的文字,准确、严谨地表达丰富的内容。

要点总结

表1.2列举了应用文写作中的常用词语。

表1.2 应用文写作中的常用词语

文化长廊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赏析

李密的《陈情表》是写给皇帝的“辞职信”,以叙事为主,包含作者真挚的感情。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写作背景: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

司马氏集团建立西晋政权后,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晋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衷情。

第一部分陈述作者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作者先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字,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然后,讲述幼年时期失父失母,孤苦多病,全靠祖母抚养,说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再述家门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缠身,说明“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段内容,是陈情不仕的唯一事实根据,作者写得凄切尽情,以使晋武帝对自己由恼怒化为同情、怜悯。

第二部分写朝廷对作者优礼有加,而作者却处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作者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再历叙州郡朝廷优礼的事实;然后明确提出奉诏奔驰和孝养祖母的矛盾,给下文埋下伏笔。

第三部分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作者陈述了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再次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以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针对上文留下的孝顺祖母和回报国恩之间的两难选择,这段首句即言以孝治天下是治国纲领,言外之意是孝养祖母虽为徇私情,却也合情,亦合理合法,并给了下文“乞终养”以理论根据。随后作者说自己出仕蜀是图宦达,不矜名节,以打消晋武帝疑虑;再以祖母病笃,说明自己确实不能远离出仕。

第四部分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为“愿乞终养”,即先尽孝后尽忠。作者先比较自己和祖母的年龄,说明尽孝之时短,尽忠之日长,然后提出“终养”的要求;再极其诚恳地说明自己的情况是天人共鉴,表达自己对朝廷“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忠心。

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愿意“尽节”于皇帝,是出于感恩图报的心,不能跟报效国家同日而语。

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大致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李密确实面临着供养祖母的问题,正如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而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土芥。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

李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除了在“孝”字上大做文章外,还以巧妙的抒情方式,来打动晋武帝,以情动人,叙述作者苦情、亲情、忠情。李密并没有把孝情一泄到底,而是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使它在不同的层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现,显得更真实,更深切,更动人。

本文陈情于事、文笔委婉,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作者无论是讲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讲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晋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古文观止》对本文的抒情给予了这样的评价:“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作者在文中所陈之情,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二是对“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三是对祖母刘氏的孝情。正因为作者所写都是“至性之言”,所以才会产生“悲恻动人”的效果。

从语言方面看,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而且用了不少四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本文在以四字句为主的同时,又杂以多字句式,构成了句式的错综变化,使文章脉络清晰,音韵和谐,节奏感很强。本文也有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读者读完都历历在目。

此外,本文语言十分精练准确,有些词句成了后人使用的成语。

【感悟升华】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材料是形成主题的基础,是构成文章的要素之一,又是表现主题的支柱。( )

2.在应用性文章中,“主题”通常被称为说明中心。( )

3.应用文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说明、议论。( )

4.在议论性文章中,“主题”通常被称为基本思想。( )

二、实践训练

1.画出你所学过的写作知识图。(建议:可以以知识树的形式再现)

2.结合案例1.2.1这篇讲话稿完成下列训练。

(1)文章的主题是如何体现的?

(2)作者是如何将材料恰当地运用到文章之中的?

(3)本文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4)本文的语言表达有何特色?

案例1.2.1

感恩生命(节选,有改动)

于丹

清明节了,这是一个慎终追远的节日。清明是一个多好听的名字啊,它清亮、它明朗,我们心中的那种怀念,我希望它不是沉重的,而是悠扬的,因为我们有感恩。

我说感恩生命,其实是因为在这个节日里,我想得最多的人是我的父亲。在一个男人的眼中,父亲如山,父亲是他的楷模,是他的榜样,是他作为男子汉的一种信念。但是在一个女儿的眼中,可以说一个女人,她对世界对男人对爱,很多最初的信念来自父亲。对女人来讲,她是否信任爱情,信任婚姻,信任人性,往往不是从她的初恋开始,而是从她的父亲开始,因为这是她生命成长中第一个认识的男人,这个人负责任吗?这个人会有一种温柔之爱吗?我要在说感恩之前,我要先说一个父亲,在一个任性的、娇惯的女儿的成长里,他先要忍受多少误读。我误读了我父亲很多年,甚至直到他辞世。我小时候对父亲是什么感觉呢?他严厉,因为小的时候最先让我背诗词的人是他,教我古文的人是他,最早我接触《论语》《庄子》也是因为他,后来直到我上了大学,我读的是中文系,我上了研究生读的是古典文学。父亲会给我改论文,他改论文的时候我心里很烦,因为他不是在给你改这些文辞的意思而已,他还会说你哪个字倒插笔了,我当时觉得他很迂阔,按他这种改法,每个标点符号要改,哪个字间架结构不好,他要给你写一个,哪个字看出倒插笔了,他会给你重新写出一个笔画来,这多烦哪!我从来没想过他烦不烦,我所有的论文都是他这样改过的,但他给我的印象还是严厉。

所以其实成长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过去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我生命中很大的遗憾就是我的父亲没来得及看见我的孩子。我自己有孩子以后我才知道,我那个时候对父亲很不屑,因为他颤颤巍巍拄着拐杖走在街上,总去逗别人怀里的孩子,我总觉得很烦,我老拉着他快点走,我说你别去打搅人家,他就张着嘴呵呵地拉着人家孩子的小手不放。我真的觉得很遗憾,他没有看见我的孩子。所以我说清明这个节日,我希望在这一天更懂得我的父亲。

所以我要说,在清明这一天感恩生命。我们感恩父母,感恩世界,感恩这片土地,感恩我们相遇的每一个人,让这种感恩去多理解我们的父亲,理解今天还来得及懂得的人,理解我们自己的心,理解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