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仁君治天下
幸运地来到世上,幸运地成为皇帝
一个人要成功,运气有时真的很重要,不信您去问问刘恒……
吕后去世后,刘家天下落到了汉文帝刘恒的手里。
说起汉文帝刘恒的出生,倒还有些曲折。他的母亲姓薄,早年曾嫁给魏王魏豹。魏豹为刘邦所败后,薄氏以罪臣之妻的身份被罚入汉宫,成为织布房中一位身份卑贱的女工。有一次,刘邦闲逛到了织布房,见薄氏有些姿色,就把她要进了后宫。薄氏由此成为薄夫人,但刘邦很快就把她忘了个一干二净。
一年以后,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刘邦忽然心血来潮,又想起了薄氏,于是把她叫来宠幸。谁知这一幸,薄夫人居然就怀了孕,并于公元前202年生下刘恒。
然而,虽然如愿生了皇子,薄夫人的地位却并没有多大提高,甚至连妃子都没当上。而刘恒因为母亲的原因,自然也不被刘邦喜爱。但是这样的遭遇却最终成就了刘恒。所以,人们常说的“要坐金板凳,先坐冷板凳”确实有它的道理。
母子二人一直在宫中小心谨慎地生活着,刘恒也就在朝臣的眼里留下了一个“贤智温良”的印象。
公元前196年,通过萧何等三十三位朝臣举荐,七岁的刘恒总算时来运转,被封为代王。刘邦死后,实际的掌权者吕后倒很同情薄夫人,让她去代地陪伴儿子。
薄夫人和刘恒本以为此生必定老死边陲,可是,人生总是充满着不确定性。
就在刘恒成为代王的第十六个年头,执掌汉室大权多年的吕后病逝。此时的吕氏家族,尽管经由吕后十多年的经营,已基本把持了朝廷大权。但姜还是老的辣,那些追随刘邦一生且一心维护刘家天下的老臣,如陈平、周勃、灌婴等人,充分运用自己娴熟的政治手腕发起行动,三下五除二就将吕氏一族清除,连吕后拥立的少帝刘弘也被废黜。
这个时候问题来了:吕家已倒,刘家宣告翻身,可是谁当皇帝呢?
按照皇室传承的规矩,皇位自然要子承父业。在吕后的血雨腥风下幸存下来的刘邦的皇子,此时只剩下了淮南王刘长、代王刘恒两人。当然也可以隔代继承,即从第三代里选一个接班人。这样一来够资格的就只有一人——齐王刘襄。刘襄是刘邦的长孙,而且在平灭吕氏一族的过程中起到过关键作用,如此居功至伟的人物,要接班可说名正言顺。
但其实刘襄的问题很大。首先是他手握精兵,实力强,势力大。作为功勋卓著的三朝元老,陈平和周勃他们希望自己拥立的新君最好能与群臣和谐相处,实现此刻的平稳过渡、将来的君臣共治,不希望这个新主子是能够骑在自己头上的强势皇帝。其次,刘襄的家世也成问题。他的亲弟弟刘章,娶了吕后的侄孙女,也就是说他们家与吕家是儿女亲家。而刘襄本人的母舅一脉,更不是省油的灯:他的母家驷氏是山东当地大族,势力根深蒂固不说,也是以凶狠横暴著称,整个儿一山寨版的吕家。这样的人登了大位,恐怕又要重演吕家专权的噩梦。
至于淮南王刘长,那更没法考虑,因为他一直由吕后抚养长大,而且年纪轻轻就成了一个贪图享乐的花花公子。
既如此,父死子继,国赖长君,刘恒自然成为不二人选。刘恒是刘邦的亲儿子,本人没有劣迹,他的母亲薄夫人也是出了名的老实人。更关键的是,这娘儿俩无根无基,平日里也低调。刘恒上了台做皇帝,看似也好控制。
就这样,这位刘邦健在时最不被待见的儿子,成了新皇帝。俗语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刘恒的人生经历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脚。
不过,一开始面对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刘恒自己并不是很高兴,相反这使他起了疑心。
这也不奇怪。别人流汗流血的时候,你不在场,既未冲锋陷阵,更未建立寸功,那么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凭什么就把最大的一块元宝给你?
所以,刘恒觉得其中必有蹊跷,并没有贸然行动,而是决定用占卜来预测吉凶,结果得到了一个吉卦。但刘恒还是有些担心,在向国都长安进发的过程中仍然步步小心从事,生怕一不小心命丧黄泉。他先是派舅舅薄昭到长安探听虚实,然后在离长安城五十里的时候,又派属下宋昌先进城探路。在确定一切无异常后,刘恒才在陈平等众大臣的拥戴下平安地住进了未央宫,成了这所宫殿的新主人。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汉文帝刘恒的时代。他的经历也告诉我们,懂得弯腰、学会低调做人,确实是一门高明的处世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