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读书增才干
中国书的历史渊远流长。书的历史长,读书的人也多,读书人多,关于读书益处的总结也就丰富。
“开卷有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读书的认识。三国时的吕蒙,就是一个从书中获益匪浅的人。
三国时,东吴有位名将叫吕蒙。吕蒙打起仗来非常勇敢。但是他不喜欢读书,文化水平低,影响了才干的增长。
有一次,孙权和吕蒙一同讨论打仗的方案。吕蒙谈不出多少自己的见解。孙权就想:这些打仗勇敢的将领,应该提高文化,增长才能才是。
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掌握了军权,身上的担子很重,应该多读点书,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
吕蒙不以为然地回答道:“军队里的事务工作已经够我忙的了,哪里还有时间读书啊!”
孙权说:“如果说忙,难道你们比我还忙吗?我小时候读过《诗经》、《礼记》、《左传》、《国语》;管理国家大事以后,又读了许多历史书和兵法之类的书籍,都觉得受益匪浅。我希望你多学点历史知识,可以读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等书。象你们这样天资聪明的人,又有多年的战争经验,只要抓紧时间学一点,就会有收获的。”
吕蒙说:“我怕自己年龄大了,学起来会有困难。”
孙权说:“学习不只是年轻人的事,从前光武帝在打仗的时候都手不释卷。还有曹操,年纪愈大愈好学。你又有什么顾虑呢?”吕蒙听了孙权的教导,就开始读书学习。学了一段时间觉得有些收获,决心就更大了。就这样,天长日久学习了各种书籍,使吕蒙成了知识渊博、有智有谋的人了。
有一次,鲁肃执行任务,经过吕蒙的驻地,就顺便去看望吕蒙。俩人谈起关羽,说这个人很厉害,不可轻视。当时鲁肃把守的战区正好与关羽是互相邻接的。
吕蒙问鲁肃:“你现在离关羽的驻地这么近,责任重大啊!不知有什么防止事变的策略?”
鲁肃原本认为吕蒙是个武将,心里并不怎样看得起他,因此就随口回答说:“到时候再说吧!”
吕蒙听了鲁肃这样不经心的话,就批评说:“你可不能如此大意啊!关羽是个智勇双全的大将。我还听别人说,他特别好学,尤其对《左传》研究得更为深透。现在东吴和西蜀表面上好象很友好,但我们还是要提高警惕,防止不测。跟关羽这种人打交道,没有准备是要吃亏的啊!”
鲁肃问道:“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吕蒙见鲁肃征求自己的意见,就献上了三条计策,讲得有根有据。
鲁肃一听大为惊讶,没有想到吕蒙会有这样的水平。他连连点头,极为赞赏地拍着吕蒙的肩膀说:“大老弟啊!我原来只知道你是个武将。谁知道如今你的学识已有这般高的水平,再也不是从前的吕蒙了!”
吕蒙也高兴地说:“士别三日,就当刮目相看嘛!”
后来鲁肃把这件事告诉了孙权。孙权很高兴,感叹地说:“象吕蒙这样的武将,读书学习之后,有这样大的进步,实在是没有想到的啊!”
鲁肃说:“吕蒙能听从您的教导,刻苦学习,虚心求教,确实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
后来,孙权以吕蒙为榜样,鼓励其他将士也要多读点书,抽时间学习,以提高自身的水平。
吕蒙受了孙权的教育,读书学习,持之以恒,最终取得显著的进步。当他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军事实践中去,向鲁肃主动献计策时,令原本瞧不起他的鲁肃也刮目相看,钦佩不已了。
【简评】
过去,许多名家的大门上都喜欢刻上这样的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诗书传家,绵绵长远,诗书立身,根深蒂固。
孙敬读书,系发悬梁;苏秦读书,引锥刺股;孙康读书,映雪之光;车胤读书,集萤之亮;朱买臣身负柴薪,手捧书卷;李密为人放牧,负书于牛角。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苦读之人及苦读精神,其事不可效法,其精神却值得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