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却孤单的孩子:利用“执行功能训练”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5章 高效社交技能训练的8个原则

有效的训练活动是与孩子相处和沟通的良好方式

保证社交技能训练效果的核心原理,都来自实践中验证过的方法和技术。你不必做一个全知全能的家长,也不用强行纠正你家孩子,或者说服他人接纳你家孩子。放下你对孩子的消极成见,不断提醒自己:如果他懂得如何做,那么他必然会做的。如果他们懂得如何运用执行功能类的相关技能与他人建立联结、结交朋友,他们应该早就这样做了。你家孩子的大脑构造,让他不太容易与别的孩子建立社交关系。你的指导和本书中介绍的社交技能训练计划会帮助孩子做出改变。

有效训练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或者是一种流于表面形式的风格,它也是一种陪伴孩子的方式,一种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方式。也就是说,你倾听和回应的方式中,带有积极的预期和以培养解决问题能力为导向的思维方式。积极预期是指,你总是以鼓励、启发、投入、赋能的方式对孩子做出回应,从而激发孩子成长、改变的内在力量。“你想让这件事有什么不同的结果呢?”“在这种情况下,你更希望怎么做?”“你希望朋友关系是什么样的呢?”你可以通过询问孩子希望达成什么结果,来引导孩子的发展方向,而不是仅仅告诉他你不能这样,你要改变,也不是告诉他具体怎么做才能改变。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导向意味着要带领孩子一起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借此训练他解决问题的技能,而不要代替孩子解决问题。

孩子需要亲自体验大脑形成社会认知、自我认知、自我调节和积极社交行为的过程。你可以利用下面给出的简单技术和社交技能训练内容、工具以及技能培养活动对孩子进行指导,为孩子提供直接的学习体验。

训练方法

回应式倾听、开放式询问、表扬和提醒

这三种基本的沟通技术是社交技能训练计划所有基本原则、训练方式和练习活动的基础。亲子关系是非常强大的沟通渠道,这几项沟通技术都是利用亲子关系这种自然联结构造出来的。所以,这些技术也比你预想的简单。它们会改进你和孩子任何时间的沟通,因此,你可以马上上手使用。你和孩子进行的高质量日常谈话越多,为对话训练和技能学习的准备就越充分。

回应式倾听

回应式倾听是指,你首先要倾听孩子对你说的话,然后复述给孩子或者总结后讲给孩子听,让孩子知道你听懂了他的话。如果你没有听懂,孩子可以进一步澄清,这样你们在进行下一步沟通之前,可以保持理解一致。回应式倾听有助于促进你和孩子之间的理解与共鸣,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理解和支持。这对于存在社交困难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他们经常感到被人误解而没有机会解释。

当你把孩子的话和想法,用你的话解读给他听时,就能够让他更客观地看待自己,让他注意到自己平常说话时注意不到的内容。比如,孩子可能说,他觉得“别人应该过来找我玩啊,我不需要主动去找他们”。当你复述他的话时,你可以说:“你说你不会主动找别人玩,你觉得他们应该主动来找你。”这样,你实际上做了两件事。首先,你让他梳理或调整了他准备讲出来的内容。其次,你让他重新审视了你对他的话语的理解,这是他第一次客观地听到别人真实的想法,而不是在自己的脑海中自言自语。别人把自己的想法复述出来,有助于自己留意别人对自己的话的理解,以及这种理解和自己沟通的目的有无偏差。这些都是与执行功能有关的任务,现在通过你的提示,促使孩子去完成。久而久之,回应式倾听就可以帮助孩子在社交行为方面形成自己的思路和观点。

开放式询问

第二种基本的沟通技术是以非评判、开放式的问题发问,问一些“怎么样、是什么、什么时候、在哪里”类似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开启一个对话,避免了以是或否作答的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他愿意主动提供一些对你有价值的信息。“当马丁那样做的时候,别的小朋友是什么反应?”“是什么事让凯特那么生气的?”你所询问的问题就是让孩子在特定社交场景中留意思考的内容。你让孩子重新回忆起一个场景,在不必立刻做出反应的情况下,让他尽量搜集当时的社交和情绪信号。孩子听到这类问题,就会尝试着把自己的想法、行为以及社交场合与父母的想法和期望进行比较。开放式问题和回应式倾听两者相结合,可以促进解决社交问题的一系列执行功能相关技能的发展。(给有智力障碍的儿童的开放式问题可以参见本章后面给出的补充内容。)

你内心所疑惑的问题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别的孩子不愿意和我家孩子玩,是出于什么原因呢?我家孩子遇到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崩溃失控、大发脾气的呢?比较一下这两个问题,“露西,你为什么要那么做呢?”这个问题让孩子给出合理的解释,而“是什么原因”这样的问题能够帮助你和孩子更深入地理解:发生了什么?你认为是怎么造成的?当别人那样对待你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这样你才能得到确切信息,理解为什么这种情况会发生在你家孩子身上,并把重点放在对孩子的有效引导上。

如果你家孩子说“我不知道”或者“我不记得了”,你可以问问:

·你觉得老师(同学或别人)怎么看待这件事?

·你能告诉我当时的情况吗?

·你能记得当时的哪件事?细节性的小事都可以。

·如果你有一张《巧克力工厂》里查理得到的金色门票,你怎么用一句话来描述这件事?

当孩子感觉自己正在受到质疑时,他们有时候就会呆住而不知所措。我们要给他们回旋的余地。

你可以幽默一点。我们今天做个约定:你告诉我今天你不希望我说的四个字。如果我保证做到,你也要保证不说“我不知道”。给他们提供一些稀奇古怪的选项,逗他们笑出来,他们也许会大声地反驳:不对,才不是你说的那样,其实是这样的。

表扬和提醒

表扬是对孩子的努力和进步的认可。对于一个遭遇困难的孩子来说,表扬是取得进步的清晰而鼓舞性的信号。庆祝每一个小的进步,不要指望一蹴而就。你可以对孩子说,“我看到你在尝试,这就是个进步啊。”可能孩子对你的话表现得不耐烦,仍然对旁人发脾气。他也许会主动分享玩具。然而不管怎样,你的表扬都会促使他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一个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社交场合中有自身角色的孩子,首先要认识到自身角色,然后才能对社交场合有所认识,产生自己的期望,并最终采取行动。不要总是期望孩子一下子把每件事情都做好,要认可和表扬改变的迹象和努力的尝试。清晰的认识、主动的意愿或者任何可见的行动,都属于重大进步。

提醒是指对孩子期望练习的积极行为发出提示信号。在训练过程中,你要有意识地发出信号引起孩子对自己行为的注意。你们也许可以约定某个信号的含义,比如你问一句:“你觉得你的朋友们想玩什么游戏?”击一下掌或者竖起大拇指,这种快捷的信号可以让孩子把练习目标与自己当下的行为结合起来。而且,也可以让孩子暂停一下,审视一下自己的情绪、肢体语言和周边环境。

现场指导/行为监控

家长:嗨,我看你朋友刚刚走了,出什么状况了吗?

孩子:他不喜欢我就走了呗,反正他也挺无聊的。

家长:嗯。你能告诉我你们今天都玩什么了吗?你们都做什么了?

孩子:我玩电子游戏了。

家长:不错。你朋友呢?

孩子:他在旁边看。

家长:我真想知道他只能看不能玩是什么感受。

孩子:他喜欢这样。

家长:嗯。如果是让你这样,你会是什么感觉呢?

孩子:我应该无所谓。

家长:嗯。你是主人,他是你的客人,你该做点什么呢?跟别人一起玩应该怎么做呢?

孩子:哦,我好像只顾自己玩,没想到他的感受。

孩子承认自己忽略了朋友的感受。一般来说,这一点听起来让人有点失望。孩子并没有说出他妈妈不知道的内容。一个新情况却说明他有了重大的进步,那就是他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这是他自己的认识,而不是妈妈对他的纠正。

高效训练的8个原则

下面8个指导原则可以让你成为你家孩子最有效的社交技能教练。这些原则可以作为你的思维框架,帮助你始终从教练角度出发,在与孩子对话和活动的过程中,牢记身为教练的目标和角色。在任何一次训练中,如果有脱离轨道的危险,请使用这8个原则帮你重回正轨。

1.询问,而不要告知。

2.倾听和学习。

3.保持冷静。

4.时刻从元认知角度审视自己的行为。

5.尊重孩子的灵光一现。

6.先动员,再铺垫。

7.从孩子的实际出发。

8.充当孩子的啦啦队。

原则1:询问,而不要告知

以真诚和尊重的态度进行询问,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你需要理解真实情况,而且要了解孩子的所见所感。我们如果凭想象臆断他人的行为和观念、恐惧和希望,就会错过很多信息。孩子拒绝去做我们提议的事情,很难说是因为他对未知的恐惧,还是以往的遭遇让他小心翼翼,还是他只是想做点别的事情?除非你听到孩子的解释,否则你永远也搞不清楚。

就像剥洋葱一样,你要剥掉表皮,进一步了解问题的真实情况,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则2:倾听和学习

对于孩子的话,要保持欢迎的态度。要冷静地倾听,让他感到舒服。保持这种中立开放的态度。当你很想直接上手改善局面或者纠正孩子时,请克制你的冲动,自我调节一下!请深呼吸,放松你紧绷的身体。除了请孩子讲、倾听、认可和接纳,什么都不要做。

你作为家长的局限在于,当孩子在学校和你不在场的时候,你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知道孩子在社交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所需要的这些信息,只有你家孩子掌握。在训练过程中要牢记:

我自己处于学习模式中。

我充满好奇。

对话的目的是搞清楚孩子的想法,不是我的想法。

原则3:保持冷静

做教练需要一点超脱的心态,这样才能成为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的伙伴。这是孩子的需要,不是你的需要。即使你听到的让你感到生气或者失望,你也有必要保持冷静。你要记住,你不是在寻求唯一的答案,也不是为了显示自己永远正确。你要做的是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欣赏的基础上,营造一个关爱、支持的环境。你家孩子可能很长时间以来感到有话无处说或者被人误会。他需要知道可以随时平静地与你探讨事情,知道你相信他的话,因此他心里才感到踏实。孩子有机会把自己的话讲给你听时,他会感到兴奋或者至少是感到轻松。

你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侦探,而不是法官。你需要收集各种信息,努力从孩子的角度了解他的社交处境。你以教练的角色做出冷静的回应,让自己在情感上保持一定距离,才能逐渐找到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思路所需要的中间立场。不要过于急切,不要发火,不要训斥,不要旧事重提。如果孩子没有马上回答问题或者回答不合你的心意,不要被激怒。请你深吸气,再深呼气。把自己的行为和孩子的比比看。

原则4:时刻从元认知角度审视自己的行为

我们无法总是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我们的行为如何影响他人以及他们对待我们的方式。元认知以及大脑里的其他执行功能,把我们的行为纳入了更广阔的视角,作用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可以更客观地看待我们的行为。当孩子缺乏元认知这面镜子时,我们可以帮助他们举起这面镜子,直到有一天他们自己学会了从元认知角度思考自己行为的方式。在训练活动中,我们可以这样问:“好吧,你希望怎么做呢?”我们还可以问问下次的做法,以及同伴的感受“如果是你,你会有什么感受?我发现有时候你不顾及同伴的感受,你想想你刚说过的自己的感受。你觉得顾及朋友的感受重要吗?”

当你让孩子描述他自己或者别人的行为,或者反思别人给他带来的感受,或者想象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感受时,你相当于为他举起了一面镜子。当你举起这面镜子,跟孩子练习上述对话,也就是练习“询问—不直接告知—倾听和了解”时,你就是在积极培养孩子的元认知能力,以及大脑执行功能有关的反思和角色转换技能。这种做法让练习成了体验,让社交技能的训练活动成了大脑中的经验,从而达到了培养这些技能的目的。

原则5:尊重孩子的灵光一现

灵光一现就是自我发现的时刻。在一生当中,我们都有过顿悟的时刻。经验告诉我们,顿悟不会来源于别人,而只能来自内心。

在练习过程中,孩子的认识、反思能力、目标设定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不断被强化,让他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灵光一现的时刻。练习刚开始的时候,孩子的灵光一现可能会让你失望,因为他们的理解可能不符合你的期望。他的灵光一现,可能是“啊哈,我可以不听你的话”,或者是“我在交友上不用心,是因为这件事对我没有意义”。要明白,每个灵光一现都是一个进步。如果我们马上打断孩子,开始纠正或者说教,告诉他们“应该”怎样,这样我们就关闭了对话的通道,也中断了孩子的反思,同时也扼杀了孩子下一次灵光一现的机会。

任何一件小事上的灵光一现都是大脑执行功能的一次大胆展示。你可以帮助孩子把观察到的事物全景纳入自己的头脑。每一次灵光一现都是头脑中的一个点,而执行功能会把这些点关联起来。不管孩子是5岁还是15岁,当他的成长阶段和情绪发展水平相符合时,这一过程会自然而然地发生。练习不是用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进行灵光一现,也不是告诉孩子应该如何。练习给孩子创造了时间与空间,让他能够形成自己的认识,这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源泉。

原则6:先动员,再铺垫

我们常说在进行敏感或者困难话题讨论之前,要先做铺垫。但是为一场对话做铺垫之前,还有其他的基础工作要做。你也许正在按照社交技能训练计划,训练家里唯一的孩子。然而家里的每个人都在学习自己的东西,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可以制定家里的日常规矩,内容可以包括时间安排、对话习惯、日常的社交活动、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以及思考我们的言行如何影响他人等。这样的规矩可以先从两个人开始。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以及改变行为习惯的基础工作,要亲自示范,让孩子看到需要帮助、请求别人帮助是一件正常的事。让孩子明白,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可以提供帮助的人,告诉孩子,你很愿意成为他社交活动中以及其他任何事情中为他提供帮助的人。

原则7:从孩子的实际出发

如果你的目标和期望超前于孩子的能力,你就会发现你花费很长时间制订计划,而计划始终执行得不好,你也会因为孩子达不到要求而感到灰心失望,那么你家孩子不仅会在社交场合感到挫败,而且在你面前也会感到挫败。所以你最好能够认识到孩子目前的能力水平,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培养。这样一来,你们从合理的目标和可行的计划出发,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不仅如此,假如孩子性格不太成熟、害羞、内向或者外向,这都是他们的自然状态。每个人都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作为家长和教练,我们并不是要把一个内向的孩子变个样子。我们是帮助他们学会做选择,让他们自己有选择,追求能够成就他们的事物,不管他们是选择幼儿园还是择业,也不管他们追求的是朋友关系还是家庭关系。如果他们表现得不够成熟,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是让他们看到这个年龄段恰当的反应方式和人们对这个年龄的一般期望,并帮助他们达到这个水平。

原则8:充当孩子的啦啦队

当你庆祝孩子的进步、小成绩或者他灵光一现的顿悟时,都有利于孩子保持持续努力的动力。有的家长担心这样的行为不合适,其实这是多虑了。小成绩也是值得庆祝的,这是他们取得显著成绩的必要步骤。

孩子刚出生时并没有跑马拉松的能力。他刚会走路时,你也不会因为还没加入田径队感到遗憾。你会欢呼,会鼓励他。对孩子来说,执行功能有关的社交技能就是他所面临的马拉松。你要记录每一个关键进步。你要告诉孩子:“你只要上场,能碰到球,努力做一些你还做不到的事情。这就值得庆祝。”

积极强化并不是空洞的表扬。“用心之处,必有所得。”当你看到孩子身上出现了你所期待的行为并加以肯定时,那么孩子的大脑就会对这个行为做个记录,这不是比喻,而是事实。这个做法会强化大脑中的神经网络,以便再次重复这个行为。

■如何改掉“说—说—说”的模式,采用“倾听—了解”的模式

你是不是经常说“我告诉你多少回了?”

改掉“说—说—说”的思维模式,采用更加有效的“倾听—了解”的方式,从改变语言开始:

·不要说“再努力一点”,你可以说:“遇到什么困难了?你可以换一种方式做吗?作为朋友,别人会期望你怎么做呢?”

·不要说“要友好一点”,你可以说:“你觉得友好是什么样子的?招人喜欢是什么样子的?你采取了哪些友好的做法了呢?”

·不要说“你的态度太消极了”,你可以说:“你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个情况的呢?”或者“我听说你有点消极,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不要说“你要控制一下自己”,你可以说:“你自己的行为自己做主,你现在打算如何管理(你的行为、你的语言)?”

·不要说“你要主动接近别的孩子”,你可以说:“那些孩子在一起玩,要是想加入他们,应该怎么办呢?和大家一起玩,你觉得怎么样?”或者也可以说:“你觉得自己玩有趣吗?”■

如果我家孩子就是不愿意开口说,不告诉我他现在遇到的困难,怎么办

可以问问孩子周围的人,从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第9章会告诉你如何开始与孩子讨论困难的话题,如何讨论你从学校老师、从你为学校做义工、从孩子的兄弟姐妹、其他家庭成员或者朋友那里得知的事情。不要犹豫,你可以主动去收集你所需要的信息。

■如果孩子有自闭症或者其他的困难,无法采用开放式询问的形式,该怎么办

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和成年人也可以参加这个练习,但是他们对开放式问题会感到吃力。所用的问题需要更具体,因为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很难在开放的环境下找到具体的答案。这些练习非常适合培养角色转换、自我调节以及其他的执行功能,只不过我们需要把问题做一些调整。所以,不要问“你怎么才能适应这个环境呢”?你可以说:“咱们一起做几件事,来帮你适应这个环境,好不好?”我发现,问“你看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效果也很好。“妈妈忙碌的时候会有哪些动作?你觉得妈妈忙碌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受?”这类问题有利于培养理解社交场合所需的思维模式。记住:在练习中增加一些视觉信息或者图片,有助于自闭症孩子更好地理解训练内容。■

你学会了

上面这些都是训练的指导原则,尤其是指导孩子所需要的原则。在后面的章节里,你将会学习如何使用这些原则与孩子一起练习。练习既可以在厨房,也可以在开车的路上;既可以在运动场上,也可以在约会游玩或者参加聚会以及其他的场合。你会越用越熟练,这是利用这些原则培养习惯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