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 做人和做事,顺序不能乱
经典原文

字词解析
泛:广泛地。
亲:亲近。
仁:有仁德的人。
馀力:多余的精力。
文:文化知识。
古文今译
要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在努力实现这些做人原则的同时,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多学习文化知识。
趣味链接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释义:我们在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该忘记其他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也不应该忘记其他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除了爱身边的人,我们也要学会爱更多的人。

五更叔叔说
“泛爱众”就是博爱、广泛地去爱,爱很多很多人,当然不能爱坏人。比如我们在孝敬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时候,也不能忘记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长辈,他们也需要你的尊敬和帮助。我们常见的一幕是:公交车上,一摇三晃地上来了一对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和老奶奶。这时候,车里有三四个年轻人齐刷刷地站起来说:老爷爷老奶奶,坐我这儿吧!一边说着,一边上前搀扶。两位老人看到这一幕,非常感动,连忙说:孩子,谢谢你啦!这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些年轻人和老爷爷老奶奶并不认识,但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而亲仁”就是亲近那些能对别人仁爱的人。因为爱别人的人,是好人,是热心的人,是善良的人,是靠谱的人,所以我们要亲近这些人,多向他们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一个人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关键就在于他每天接触的是什么样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人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你周围的人,其实就是你的环境,当然了,你也是别人的环境。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为什么要三迁呢?就是要小孟子好好学习,不被周边的人和事影响。同学们,你有没有和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或者是乐于助人的同学,成为好朋友呢?如果有,相信他对你的帮助一定会很大。
《弟子规》的总叙共二十四个字: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馀力,则学文。大家注意它的顺序,把做人排在前面,然后才是读书学习、增长知识。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数一数,刚好六点。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多余的精力,那我们就要学习知识了——有馀力,则学文。
不是学知识不重要,而是排排序、排排坐,学文要排在修身和做人的后面。先做人,再做学问,先有德,后有才,德才兼备,是我们每一个人努力的方向。顺序,一定不能弄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