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逐光
甲骨文—光字,是一个会意字。最初甲骨文光字像火在人头上的形状。证明人类很早就知道火可以照明。火焰不能用头顶着,但是人们可以用柴火或火把来照明。把火把举高,火就像在人的头顶上。这便是甲骨文上最初光字记载的来历。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从火在人上,光明意也。”有学者认为:古时取火不易,失火却极容易,为了让火既不熄灭,又不蔓延,古人便需要专人看守火苗或者保护火种。“光”字的字形,就反映了人与火的这种关系。所以“光”字不是指人的头部被火烧着了,而是以火在人下表示火种常在,光明永存。
到了商周两代的金文阶段,上部的“火”又进一步变化。商末周初“夨令方彝”里的“光”,人头上的“火”不仅有三道火苗,而且还进出了两点火星来。西周晚期“毛公鼎”的“光”,边上的两道火苗已拉平近于横线,人也不是跪姿了。在商周金文的基础上,这个字又进一步发展秦篆的“光”。“火”下人的形体已变得和金文全不一样了。到了汉隶阶段,这个字的变化更大,已把上部的“火”变为“⺌”,下部的“人”变为“儿”,再往后就以汉隶为基文,发展成为楷书的“光”字。
全书完,更多原著好书尽在QQ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