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内讧中再次下野
国民党军队溃败之神速,令蒋介石始料未及。国内外舆论也对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政府是否能继续统治中国,表示质疑。
早在1947年夏,同国民党关系甚好的美国将军魏德迈,就曾公开发表声明说:中国国内形势好转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须有有感召力的领导”,言外之意就是蒋介石已失去领导中国的威望。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则直截了当地说:“蒋主席在政二十年,思想陈旧,性复固执,且极易受人之包围,不能发挥有效之力量。故中国政局不能改善之最大责任,实应由蒋主席负之。”并提出:要想解决中国的问题,蒋最好“引退让贤”。
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这时设想,应支持地方实力派成立分裂的政府,以抵制共产党的胜利。
从美国朝野的态度,不难想到国民党内部的分崩离析。
国民党内部嫡系和非嫡系矛盾由来已久,随着国民党军队的溃败,这种矛盾逐渐激化并公开爆发。
1948年春,蒋介石决定召开国民会议,选举总统。新桂系首领李宗仁决定参加副总统竞选。为了抵制李宗仁参加竞选,蒋介石提议正副总统候选人由党提名,遭到李宗仁的严词反对。为此,蒋介石单独召见李宗仁,以避免党内分裂为由,劝他放弃竞选。蒋介石说:
“你还是自动放弃的好,因为我不支持你,你不会当选。”
李宗仁却不以为然,他针锋相对地回敬道:
“我李某人在此,天时、地利都对我不太有利。但是我有一项长处,便是我这个人诚实,很易与人相处,所以我得一人和。我数十年来走遍中国,各界人士对我都很好,所以纵使委员长不支持我,我还是有希望当选的!”
“希望渺茫,难以成为现实。”
“这倒不一定,不信走着瞧!”
之后,李宗仁与于右任、程潜订立“攻守同盟”,声称如副总统候选人由党提名,则一致脱党。新桂系也表示,若副总统候选人由党提名,广西、安徽两省国大代表将退出选举,蒋介石被逼无奈,只好宣布“自由竞选”副总统,并扶植孙中山之子孙科参加副总统竞选。
1948年3月29日,第一届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在4月19日、24日的前两轮副总统竞选投票中,李宗仁票数均位居第一。
蒋介石见李宗仁胜利在即,连忙应对,令陈立夫散播消息,称李宗仁“当选副总统就要逼宫,或三个月后就要逼迫领袖出国”,同时攻击李宗仁夫人在北平贪污。在形势对李宗仁不利时,李宗仁在众人劝说下以退为进,宣布退出竞选。
然而,李宗仁退出竞选的同时,参加竞选的另一候选人程潜也宣布退出。如此一来,孙科无竞争对手,竞选无法进行,国民大会陷入停顿之中。
不只是国民大会陷入停顿,桂系在南京郊区的军队虎视眈眈,让蒋介石不得不对李宗仁让步。26日,蒋介石召见为李宗仁助选的白崇禧,对白诚恳地说:
“副总统竞选绝对是自由竞选,叫德邻(李宗仁)重新参加竞选吧,我会全力支持他。”
如此一来,一些原本支持孙科的蒋系国大代表,因对陈立夫阻碍自由竞选产生反感,反而站到了李宗仁一边。
4月29日,蒋介石当选总统之后,李宗仁如愿以偿当选副总统。
李宗仁竞选成功,也是国民党党内分裂的开始。这对蒋介石来说,如一把尖刀插入胸中。而李宗仁能够竞选成功,白崇禧功不可没。白就任“华中剿总司令”之后,在李宗仁的授意下,不仅对蒋介石的军令拒不执行,还在情报和运输上设置障碍,阻挠蒋介石调兵,加速了蒋介石在军事上的惨败。
11、12月间,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明确提议蒋介石交出军政大权,成立陆海军总司令部,以国防部长何应钦为总司令,负责军事;李宗仁代理总统,负责政治。
为了尽快逼蒋介石下野,由李宗仁出掌中枢,白崇禧先后两次给蒋介石发“亥敬电”、“亥全电”,建议蒋介石与共产党停战议和,并联络湘、鄂、赣、豫、川、桂等省,先后给蒋介石发表通电,要求其“对个人进退问题做一明快决定,免误和平谈判”。
与此同时,李宗仁按耐不住地提出五项“和平主张”,其中第一条便是请蒋介石下野。
美国方面也声称:“美方在蒋先生执政时期,绝不考虑援华。”
蒋介石此时心情复杂,与共产党作战的连连失利,美国的抛弃,内部的分裂,让他头痛欲裂,但他仍旧拖延,不肯下野。
白崇禧见状,更进一步以武力胁迫蒋介石,在武汉散播言论:
“蒋氏如再坚持不下野,白崇禧的部队将退出武汉,让开长江一线给中共。”
“如以政治方法不能成功,即以军事行动达其目的。”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被迫宣布第三次下野。
下野前,他曾在日记中写到:“寒天饮冰水,点滴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