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为什么钻石不稀缺,却卖那么贵?

有些稀缺是自然形成的,如某些材料稀缺,比如金银、宝石。

有些稀缺是历史形成的,如古董文物,历经兵燹,时间风化,存量稀少。

有些则是人为制造的稀缺,如钻石。

钻石,给人的印象是一种稀缺品。近100年来,以戴比尔斯为代表的企业,不遗余力地将钻石包装成高贵、奢华、永恒爱情的象征,不断地向世人传递钻石的一种特性:稀缺!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638—1715),自封太阳王。路易十四曾经获得一颗大蓝钻,给它起名为“希望之星”。上所好之,下必效之。钻石自此成为奢侈品流行开来。

钻石过去只是奢侈品,现在则是婚礼必需品。

戴比尔斯公司通过那句不断重复的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赋予钻石另一种含义,强化钻石与浪漫之间的情感关联,经过坚持不懈的宣传,钻石已经成为全世界婚礼的“标配”。

钻石其实并不永恒。几十万年后,它们就会自然风化成一撮粉末。

钻石其实也不稀缺。事实上,全球已探明的钻石储量超过25亿克拉。还有一个圈内流传说法:“地球上有多少粒大米,就有多少粒钻石。”

当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个真相后,钻石市场并不会直接崩盘。大众之所以会觉得钻石比其他宝石稀有,是因为世界上多数钻石矿脉都被英美资源集团垄断着。

这些被垄断的矿脉,大多并没有开采。英美资源集团控股的钻石开采公司戴比尔斯公司,拥有世界上绝大多数钻石矿脉的开采权,并且对一定时间内提供给市场的钻石数量加以限制,导致其垄断了全世界的钻石生产。

戴比尔斯是全球最大的钻石商,自创立以来,“戴比尔斯”便成为钻石的代名词。

1888年,南非的一位矿产经营商创建了戴比尔斯,其既经营钻石矿开采,也从事钻石批发业务,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创造有效的机制对市场进行控制,以保证其利益。

戴比尔斯囤积了大量的钻石。如果其他小的生产商企图在垄断集团之外销售钻石,戴比尔斯就会通过销售机构大量抛售同样的钻石以惩罚“入侵者”,直到对方退出为止。当市场不景气的时候,戴比尔斯会为每个生产商调整销售配额,每一家生产商都按配额降低生产比例,从而自动增加钻石的稀缺性,推动价格上涨。

因其对钻石的整个产销产业链进行人为控制,戴比尔斯被认为是典型的现代商业“卡特尔”。

以戴比尔斯为代表的企业,通过垄断与操纵钻石的实际供应,控制每年流入市场的钻石数量,从而让钻石稀有的假象变得越发真实。

经济学家谢国忠这样说:“除了钻石卡特尔戴比尔斯,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产业可以成功地实现垄断。”英美资源集团创始人欧内斯特·奥本海默有句名言:“提升钻石价值的唯一方法就是使它们变得稀缺,即减少产量。”

美国司法部曾经以垄断罪起诉戴比尔斯,可最后却不了了之。

在过去的100多年中,除了戴比尔斯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够担当起“帝国”这两个字。它是全球最大的钻石开采和销售企业,曾经一度控制着全球90%的钻石市场份额。它让“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广告语家喻户晓,并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垄断是暴利的唯一源泉。

对此,戴比尔斯直言不讳:“我们不找借口,我们就是寻求操控市场、控制供给、操纵价格,并且与合作伙伴在市场里……尽管这样,我们相信这样的做法不仅仅对我们有利,也对整个钻石行业的生产商有利,也是消费者的利益所在。”

直到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不断发现新的钻矿,戴比尔斯帝国的权威才开始受到挑战。然而,很多行业的垄断者都在效仿戴比尔斯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