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关系复杂多变,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经济发展趋于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发展缓慢,各国面临着严峻的发展问题。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盟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即“一带一路”发展构想倡议。“一带一路”倡议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和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该构想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当前,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自“一带一路”发展构想倡议实施六年来,中国已经同137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97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共识。
狭义上看,“中亚”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苏联解体后,中亚国家政权在中亚地区形成了一个比较共同的政治文化区域,文化上也有高度的共通性。长期以来,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在经济、科学和文化领域的合作持续不断,在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中亚地区是中国与欧洲之间交流的桥梁与纽带,是商业、金融等领域的中心,中国一直是中亚国家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的一个重要来源。近年来,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建立起了战略伙伴关系,在政治、经济、人文、安全等领域开展了全方位互利合作,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投资、贸易和经济关系,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进一步加强与中亚国家的经济技术的新型合作,分享各自的优质产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消除国家间的贫富差距和地区发展不平衡,寻找双方国家经济共同增长极,从而推动各个国家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重大意义。
本书是我们承担的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重点研究项目“中国与中亚五国经济与技术合作模式与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从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出发,梳理出各自国家的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经济技术发展的优劣势,剖析制约各自发展的因素,从经济技术合作的视角,寻找各国资源最优配置和要素自由流通的国际合作最优模式,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践提供理论指导。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主要研究了中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从资源、基础设施、人口与经济发展等方面研究了中亚五国的现状,分别梳理出各国在以上各方面的发展优势与劣势;第二章研究了中国在中亚国家的投资现状,分析了中国对中亚国家的投资水平、投资结构、投资模式、投资环境与政策、制约因素等问题,为进一步发展与中亚国家投资合作提供政策依据;第三章梳理了中国对中亚国家投资的理论与模式,从理论的角度研究了投资的要素、对象、方式和风险,以及投资要素实现的内在动力关系及机理,梳理出中国对中亚国家投资的理论框架;第四章研究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技术合作的理论与模式,主要研究经济技术合作下的金融、劳务和技术合作模式,给出了经济技术合作实践的理论支撑;第五章研究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技术合作模式评价问题,依据经济技术合作的理论内涵,设计出经济技术合作的评价模型,分别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技术合作水平进行初步评价和总评价,归纳出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贸易、投资和劳务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第六章通过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技术合作评价的分析,结合经济技术合作的理论,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模式做出选择;通过以上研究,第七章对中国—中亚国家投资、双方经济与技术合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主要从风险应对、技术实力、投资要素优化和合作模式等方面给出对策和建议。
本课题研究属于应用型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性成果:一是分析了中亚国家资源、基础设施、人口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现状,较系统、全面地归纳了中亚各国在以上各方面的发展优势与劣势,分析了中国对中亚国家投资水平和结构、投资模式、投资环境与政策、制约因素等问题,为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提供现实依据;二是通过分析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要素实现的内在动力关系及机理,构建了中国对中亚国家的投资和双方经济技术合作的理论框架,为中国对中亚国家的投资和双方经济技术合作提供了理论基础;三是通过构建经济技术合作的评价模型,实现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技术合作水平的定量测量,客观地分析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贸易、投资和劳务合作方面的问题,为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对策建议的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进行调研、收集大量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历时四年多,课题组多次讨论、广泛听取专家意见,最终形成了本研究成果。受理论水平和研究资料的限制,课题研究内容难免存在着一些不足,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课题研究工作与成果出版均受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研究项目经费资助。
薛小荣
2020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