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那些人,那些事:近现代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对于我们这些从事中医工作的人而言,翻阅各类中医名家专著、医案,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学习他们的学术理论之余,有时我也禁不住遐想,为何这些医家能穿越上百年甚至千年时光,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名字呢?他们有什么伟大之处值得历史去铭记?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留意医家的生平,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历史上留名的这些大医,他们的生命过程居然如此曲折,他们的奋斗历程居然如此光辉灿烂。

例如明朝的李时珍先生,他的《本草纲目》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你知道他写这本书的过程有多么艰难吗?

李时珍出生在一个乡村医生的家庭中,他一路奋斗,一直做到了皇家御医。对于我们而言,御医那可是最具荣耀的光环了啊,古代的太医院,那可比中国当今任何一家医院的名头都大,然而就是这么好的单位,李时珍居然“不安分”地辞职了。

辞职创业?NO,李时珍做了一件没有任何经济收入的工作:编私人本草典籍。

这一弄就是27年,等到他跋涉了千山万水,翻遍从古至今所有医学典籍,撰写完他心心念念的《本草纲目》后,胡子已经全白了。

他兴冲冲地把书稿交给朝廷,并且给皇帝写信请求出版,然而,朝廷根本不管他的闲事。

没有经济能力自费出书,而且关键已经风烛残年,李时珍望着自己半辈子心血就要被蠹虫蚕食,真是心如刀绞。

但他还是做了最后的尝试,否则,死不瞑目。

他打点行李,到了江苏太仓,找到了当时已退休的礼部(中央级别)尚书、文坛领袖王世贞家中,请求他帮忙。王世贞看到这半车书稿,很痛快地给他写了序。

然而这篇序言依旧没什么用——图书出版商看到这卷帙浩繁的稿子,吓得不敢接手。

就这样,李时珍在绝望中去世了。是不是很凄凉?很绝望?

不过还好,在李时珍死后,终于有一位叫胡承龙的书商,冒着赔钱也要做的决心把李老先生的遗稿出版了,结果大火,一直翻刻,到现在已经不知几百版了。

看到这些,大家的心里是不是五味杂陈?

还有孙思邈,这是中国古代接触麻风病病人最多的医家,如果你查一下什么叫麻风病,不用我多说什么,你一定会崇拜孙思邈到五体投地,你一定会真正知道什么叫“医者仁心”。

还有近代的许许多多医家,他们也曾历经许多磨难,像季德胜蛇药的发明者季德胜,一开始居然是一名叫花子,然而他治疗蛇毒却奇效无比,历尽磨难,终成正果。

我将这些中医人物传记按照古代篇和近现代篇分成两册:古代篇有张仲景、葛洪、陶弘景、孙思邈、沈括、宋慈、朱丹溪、李时珍、傅青主、吕留良、吉益东洞、叶天士、陈修园、吴鞠通等医家;近现代篇有张锡纯、丁甘仁、曹颖甫、张简斋、陈存仁、承淡安、季德胜、罗有明、裘笑梅、朱良春、邓铁涛、奚九一、何任、尚天裕、王延涛、石学敏等。大体以出生年月为序。

我得承认,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许许多多的时刻,半夜敲字时,总是莫名被一些老中医的人生故事感动到鼻子一酸,然后很多读者读完,也总是鼻子一酸,大概,我与读者都被他们的人生事迹感动了。

在这本书中你也许并不能学到有用的中医技能,不能解决你身体的病痛,但是,如果你在感动之余,燃起了学习中医的热情,这就是我感到最有价值的地方了。

最后我还得特别感谢一下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编辑张伏震,她不嫌弃我文笔粗疏,多次指导我编书的技巧,终于让这部原本散碎的中医人物传记集合成册。书的内容或许与完美还有遥远的距离,可是我很喜爱。

蛋蛋姐

202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