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人的大西洋
哥伦布第一次与国王若昂二世接触大概在1484年。这是向葡萄牙王室鼓吹远洋探险的大好机会:若昂二世是中世纪晚期典型的有兴国大志的人物,亟愿加强葡萄牙中央机构的权力和财政保障。下一章我们会详谈这一进程。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若昂二世而言,为了成就兴国大业,王室必须参与并控制海外的贸易和探险之旅。之前王室只要从收益中抽成,而若昂二世打算由王室来指挥所有在非洲的商业活动。哥伦布应该在去几内亚湾时到访过“黄金海岸”,此处的“圣乔治矿山”贸易港的建立就是不折不扣的王室项目。[24]
见到非洲探险带来滚滚财源,若昂二世决定比商人戈梅斯的沿岸之行再多走一程。1482—1486年,探险队在迪奥戈·卡奥带领下,曾有两次,更可能是三次穿过赤道抵达刚果河,并沿河而上,后来更往南到了今日的安哥拉和纳米比亚海岸。当时在非洲不断设置的贸易项目获利颇丰,进一步探险的建议更显得十分在理:如果黄金、象牙和奴隶在几内亚都如此丰富,谁知道再往南还会有什么发现呢?[25]
找寻贸易机会只不过是所费不赀的探险之旅背后的原因之一,还有不少其他因素也在考虑之列。正在进行的对伊斯兰世界西部据点北非的争夺就是其一。数百年来一直有这样一个传说:在穆斯林的领土的另一边有一位出没不定、有钱有势的基督教国王,祭司王约翰。如果能同这位神秘君王联络上,或许就能一举平定伊斯兰世界,圣城即可重回基督教怀抱——这反映了葡萄牙王室血脉中流淌着的“救世”使命感,特别是若昂二世的继任者曼努埃尔一世的想法。另外一个因素就是简单的商业考虑了:印度是价格高昂的贸易品的来源地。香料的需求量一直很大,而有能耐的商人都知道是埃及和奥斯曼帝国等伊斯兰国家阻挡了这些货物的直接流通,他们作为中间人从中收取了高额费用。如果能绕过他们直接联系来源地,这个商机的价值将是无法估量的。[26]
往南寻找非洲的末端,最终会把他们带到印度,但哥伦布还有一个选择:如果大西洋果然像他认为的那么窄,世界果然比较小,那么西行航线不但可行,而且更可取。因为在接近香料来源前无须长期忍受艰苦的南行之旅,朝红日西沉的方向驶去,印度应该就在地平线那端的不远处。
我们猜想,哥伦布就是用这些话来游说若昂二世的。可是葡萄牙国王没有上钩,理由有二。首先,若昂二世身边的航海专家和地理专家觉得他这个项目不靠谱。其次,若昂二世觉得哥伦布这个人自以为是,不招人喜欢,特别是他要的赏钱太高。若昂二世宁可用他自己的人——如迪奥戈·卡奥——进行这类探险,当然将合同分包出去也不是绝对不可以的。事实上,几年后他就授权身为佛拉芒人的航海家费迪南德·范·奥门往西探险,与哥伦布提出的计划很类似,不过他并未出资。总之,很可能是卡奥之行的成功和若昂二世对哥伦布的厌恶,把葡萄牙支持热那亚冒险家的希望搅黄了。无论如何,不久,若昂二世就开始了一个比哥伦布的建议更有雄心壮志的探险之旅。此行的指挥是巴托洛梅乌·迪亚斯,他们成功绕过好望角,于1487年和1488年进入印度洋的最南端。东方的财富已近在咫尺。[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