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3发展”作业体系创新研究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1基础+3发展”实践与创新

一、第一阶段:求实(2014—2015年)——转变作业观念,明确作业目标

2015年3月,郑东新区教研室下发了《2014—2015学年郑东新区教文体局关于推进作业建设的工作方案》,将作业建设第一阶段的目标定为:

(1)规范作业的设计,制定作业评价标准;

(2)开展合作研究,建设作业库;

(3)加强作业管理,提升作业管理效度。

在目标指引下,我们从学习目标、作业设计、作业使用等几个维度研制了郑东新区中小学第一阶段作业建设评价标准(见表1-19)。

表1-19 郑东新区中小学第一阶段作业建设评价标准

为使各中小学教师对作业建设的目标、内涵有更清晰而深入的理解,2015年3月中旬,郑东新区教研室召开了《郑东新区作业建设方案解读会》,杨鸣主任针对方案中的重点问题和老师们现场提出的疑问进行了解读和解释,让作业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

我们召开了作业建设方案解读会,面对中小学生作业脱离生活情境、无合作、无探究这一现状,针对“什么是非良构问题”“基于项目、基于问题、基于设计的作业有什么区别”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零起点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确定了“3发展”作业的目标及评价标准(见表1-20、表1-21)。

表1-20 “3发展”作业建设

表1-21 郑东新区“3发展”作业目标及评价标准

在接下来的入校调研中,各科教研员发现学科教师在作业设计目标叙写方面存在很大问题。以八年级数学《二次根式》这一课时为例,教师作业目标为:掌握二次根式和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此学习目标叙写不规范,行为条件缺乏,“掌握”是认知心理方面的动词,应替换为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方面的动词。我们倡导基于标准的教学,目标先行,但目标叙写不规范,如何做好作业设计,如何为作业评价提供依据?针对这一情况,各科教研员分批对全区的老师进行了多次直指学习目标叙写能力的专项培训,让教师对为什么要叙写学习目标、怎么叙写学习目标、叙写学习目标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错误有了清晰的认识。经过培训,老师们的目标意识增强了,目标叙写的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例如上例中教师修改后的学习目标为:①通过自学课本,能熟练说出二次根式的定义,会用定义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②通过小组讨论,能说出最简二次根式所满足的两个条件的含义,会准确地把一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可以看出,这样的目标叙写较之以前,具有更清晰的指向性,也使学习目标更加具体可测,对课堂教学有更好的指引作用。

针对上述实际情况,我们将第一阶段作业建设的目标进行了调整(见图1-8)。

图1-8 阶段性作业建设的目标调整

2015年4月上旬,郑东新区教研室以校本教研培训为依托,对课堂教学常规作业进行了案例剖析和解读,旨在让校长和教务主任明确作业设计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必要性,强调开展作业建设要与校本教研紧密结合。

2015年4月中下旬,郑东新区教研室各科教研员分别以学科为单位组成作业督导专项小组,到各校指导作业建设工作,并基于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组织了各级各类的中小学校长、教务主任的沙龙交流会。沙龙交流会为解决各校在作业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具体可行的办法。

例:郑东新区实验学校作为“郑东新区作业建设基地学校”,部分做法:

(1)成立以高国旺校长为组长的作业建设领导小组。

(2)先后制定《郑东新区实验学校作业建设实施方案》和《郑东新区实验学校作业建设实施意见》。

(3)成立作业建设课题研究小组,积累作业建设过程资料,形成一定的课题成果,在全区进行推广,充分发挥其引领辐射作用。

为了进一步诊断教师在第一阶段作业建设中作业设计能力的动态发展情况,在各校开展校内作业初评的基础上,郑东新区教研室依据区级评价标准,举行了“郑东新区作业设计评选”活动。为第一阶段的作业成果展示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5年5月29日,郑东新区作业建设第一阶段成果展示会在郑东新区实验学校召开(见图1-9)。

图1-9 郑东新区作业建设第一阶段成果展示会

第一阶段作业建设工作的收获:

进一步规范了学习目标的叙写,清晰体现基于标准的教学目标;教师作业设计的程序模型(见图1-10)已逐渐形成,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一定提升;规范了作业日志的使用;各学校的作业管理意识在逐步提升。

图1-10 第一阶段常规作业设计模型

第一阶段作业建设工作的不足:

(1)第一阶段工作主要侧重于理念的更新,但老师们对课前作业、课中作业、课后作业功能的认识不到位;

(2)作业设计在知识和能力维度方面与目标的匹配不是很到位,作业设计得要么太难,要么太简单;

(3)作业库建设质量不高。

二、第二阶段:求稳(2015—2016年)——凸显作业功能,构建常规作业体系

2015年6月,郑东新区进入了作业建设的第二个阶段。结合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第二阶段作业建设目标为:进一步规范作业设置,构建学校作业建设工作体系,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具体从作业设计、作业使用、作业管理三个评价维度研制了郑东新区中小学第二阶段作业建设评价标准(见表1-22)。

表1-22 郑东新区中小学第二阶段作业建设评价标准

为解决第一阶段工作中存在的目标和能力不匹配的问题,我们特别强调在第二阶段作业设计中依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添加目标、知识、能力层级对应表格(见表1-23)。按照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而相对应的认知过程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不同知识类型和认知过程就构成了知识的建构过程,在此过程中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

表1-23 作业目标、知识与能力层级对应表格

为解决第一阶段老师们对课前作业、课中作业、课后作业功能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我们对常规作业系统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见图1-11)。

图1-11 第二阶段常规作业系统

2016年1月,在作业建设第二阶段推进中,我们参考了国内外关于“项目学习”的资料,相继学习了项目学习相关书籍,细化了《“3发展”作业内涵与要求》,使“3发展”作业有据可依。部分学校将项目作业进行课程化,开展基于真实情境下的项目学习,并制定了相关评价标准(见表1-24)。

表1-24 郑东新区第二阶段作业建设“3发展”作业评价标准

2016年4月7日和4月15日,郑东新区教研室深入各校进行作业建设专项工作调研,并举行了由全体中小学教学校长、教务主任、政教主任参加的反馈会议,对历时一个月调研中的各校工作的优缺点及改进方向一一做了阐述。

2016年5月19日及20日,郑东新区教研室为了深入推进第二阶段的作业建设,分别在郑州市第七十八中学和郑东新区昆丽河小学举行了郑东新区中小学作业建设交流会,各校反馈了各自改进工作的实施情况。

2016年6月6日,郑东新区第二阶段作业建设会成功召开,展示了各校在此阶段作业建设的丰厚成果(见图1-12)。

图1-12 第二阶段作业建设交流会现场

第二阶段作业建设工作的收获:

进一步明确并增进了课前作业、课中作业、课后作业的功能,作业设计整体效能凸显;作业设计梯度明显,作业分层意识深入广大学科教师心中;学校作业管理效能提升,能定期开展作业展评,作业评价标准清晰、可操作,学校作业库建设稳步提升。

第二阶段作业建设工作的不足:

作业设计关注学生思维起点和思维过程较少;各校作业设计水平参差不齐;教师作业设计负担重、作业日志填写烦冗。

三、第三阶段:求新(2016—2018年)——体现评价育人,构建发展性作业评价体系

结合第二阶段的问题和皮亚杰的建构学习理论,郑东新区作业建设第三阶段目标被明确定为“构建发展性作业评价体系,细化优化评价标准,丰富评价方式,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改变学校教学生态”(见表1-25)。

表1-25 郑东新区中小学第三阶段作业建设评价标准

针对第二阶段作业设计、教案、作业日志繁重的问题,郑东新区教研室指导各校将三者融为一体,以期体现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发挥作业建设在推动课堂变革、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作用。这就开始了郑东新区中小学第三阶段作业建设。

郑东新区组织各中小学教学校长参加“3.0学校:全球背景下,情怀、科学、专业的实践研讨班”,学习北京中关村第三小学开展“真实的学习”的经验,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让孩子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学习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郑东新区中小学第三阶段“3发展”作业评价标准见表1-26、表1-27。

表1-26 郑东新区中小学第三阶段“3发展”作业评价标准1

表1-27 郑东新区中小学第三阶段“3发展”作业评价标准2

为妥善解决课中作业设计关注学生思维起点和思维过程较少的问题,2016年11月9—11日,郑东新区作业建设第三阶段培训会分三场在郑州市第九十三中学、郑东新区昆丽河小学、郑州市第八十八中学召开。培训聚焦作业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2017年3—4月,郑东新区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深入每所学校,以课例为依托对各校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进行面对面作业设计培训,收到了良好效果。

2017年5月26日,郑东新区成功召开了第三阶段作业建设展示会(见图1-13)。

图1-13 郑东新区第三阶段作业建设展示交流会现场

第三阶段作业建设工作的收获:

作业设计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深度参与新知的建构过程;作业与课堂教学一致,由“作业关联教学”向“作业改进教学”转型,作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匹配度较高;校本作业的使用效果得到师生、家长的好评。

第三阶段作业建设工作的不足:

在作业设计体现思维过程方面,教师设计能力有所欠缺;教师在作业设计中,真实情境化设计能力欠缺;各校作业设计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亟待有效解决。

经过三个阶段的推进,教师在学习目标叙写,课前、课中、课后的功能定位,作业内涵把握等方面的能力都得以提高,越来越认识到作业建设是有效落实学习目标的需要,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能力提升和精神成长的需要;是践行道德课堂理念,实现减负增效的需要。学生学习任务系统见图1-14。

图1-14 学生学习任务系统

四、第四阶段:求变(2018—2020年)——聚焦核心素养,尝试大作业设计

针对前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阶段的作业建设的目标是:“基于单元视角运用作业评价系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3发展’作业能准确形成项目学习作业体系,能使学生在项目学习中走向深度学习。”(见表1-28、表1-29)

表1-28 郑东新区中小学第四阶段常规作业建设评价标准

表1-29 郑东新区中小学第四阶段“3发展”作业建设评价标准

2018年12月19日,郑东新区作业建设第四阶段展示交流会在郑东新区实验学校举行(见图1-15)。

第四阶段作业建设工作的收获:作业设计基本能承载学科思想方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紧扣教学内容,指向学生学习的诊断与发展;探索出了富有东区特色的“3发展”作业设计模型和实践课程体系(见图1-16)。

第四阶段作业建设工作的不足:单元作业还不够深入,教师单元作业设计能力欠缺;教师的单元作业设计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图1-15 第四阶段作业展示交流会现场

图1-16 第四阶段“3发展”作业设计模型

五、第五阶段:求精(2020年至今)——立足单元设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我们着手在全区推进单元作业设计,从而打破课时的视野局限,改变碎片化、浅表化的“知识点”作业呈现方式。在作业建设第五阶段,我们的单元作业设计是新课标倡导的“大主题”“大项目”理念下,运用项目学习的形式,落实学科素养的重要载体,目标是“立足单元作业设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2020年,郑东新区作业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站位,设置13所中小学试点学校,视角从关注单一的课时作业转换到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作业系统的建构,精准设置单元作业目标,科学设计单元作业内容,运用作业评价属性表调整作业设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单元作业为抓手,以评促教,使教、学、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作业的评价功能,站位单元,提升教学实效。

教师在单元作业设计过程中,要以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进阶发展为目标,提炼单元学科思想方法和大概念,体现单元目标、单元情境、单元学习任务、单元学习活动和单元学习评价的一致性。教师能在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整合分析单元知识,突出作业主题,留出时间增加提升高阶思维的练习,同时也减轻学生不必要的作业负担。学生在经过了单元系列知识点的提炼和深化后,能在结合实际生活的主题中运用知识,才能真正提升其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我们以单元作业设计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注重加强学生掌握核心学科知识、批判性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团队协作、有效沟通、学会学习、学习毅力六个维度的基本能力(见表1-30)。

表1-30 郑东新区中小学第五阶段作业建设评价标准(部分)

2019年5月21日下午,郑东新区作业建设第五阶段培训交流研讨会在郑东新区实验学校举行。2020年10—11月,郑东新区教研室深入各学校的单元项目式学习课堂,以“核心驱动性问题”为依托,进行大融合、大主题的单元作业设计,并对各校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进行主题式和示范课形式的作业设计培训,收到了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