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授礼法延祚
天庭高层决定天授人间礼法延祚,天庭使者太白金星奉天庭最高行政长官玉皇大帝圣旨前来郁微洞宣旨,不论郁微洞洞主门下童子道行深浅,统统下凡历灾受劫,转世投胎延祚人间礼法。
景星耀天,甘露下降,凤凰止于庭,朱草生于野,民丰物阜,行人让路,犬无吠声,夜雨昼晴,稻生双穗,此乃有道兴隆之象。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目眩多色,耳听淫声,沉湎酒色,游于苑囿,猎于山林,此乃无道败亡之象。仁义道德通达于天下,民富财丰,四海雍熙,圣贤与百姓共享无穷之福。
这是南唐后主李煜去世的第二年,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赵光义在攻下太原、灭掉北汉以后,又提出乘胜东进,围攻幽州以期夺回被石敬瑭敬献于契丹辽国的“燕云十六州”。结果,幽州久攻不下,辽国援兵在大将耶律休哥的佯败下,诱敌深入,以骑兵击溃了宋军主力。宋太宗赵光义大败之下,落荒而逃,他乘驴车跑到百里外的涿州。堂堂的大宋天子“御驾亲征”竟然变成了“骑驴逃命”!驴一时间成了大宋的吉祥物。
关于驴,这其中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西岳华山有个陈抟道士,号扶摇子,紫微斗数是一种星命术,扶摇子是紫微斗数创始人,在中国古代被尊为“帝王学”。皇宫中观察天象,推算节气的钦天监以及负责建造紫禁城的总设计师都对此书有过潜心钻研。陈抟老祖是个道高有德之人,能辨风云气色。一日骑驴下山,向那华阴道中行路之时,听得路上客人传说:“如今东京柴世宗让位与赵检点登基。”那陈抟先生听得心中欢喜,以手加额,在驴背上大笑,跌下驴来。路人问其缘由,扶摇子大笑道:“从此,天下定矣。”
听闻赵匡胤年轻时闯荡江湖没有方向,扶摇子给他指了条明道:向北方去,建功立业。临走时还送给他一头毛驴。赵匡胤骑着这头驴投身于后汉枢密使郭威帐下,即时来运转,屡建战功,一步步发迹,直到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为大宋天子。赵匡胤登基后,召至宫中,提拔为谏议大夫,扶摇子固辞不受,隐居于少华山潜心研究儒、释、道三教学说于易学之中,创立了“先天易学”。扶摇子通读经史百家,有拨乱济世之志因劝谏太宗做明君而得太宗宠信。
南唐灭亡以后,南唐国主李煜和他的皇后小周后被宋太宗赵光义所俘,太宗觊觎小周后美貌,还强暴了她。宋太宗多次强行与她云朝雨暮的时候,还让宫廷画师在场作画,留下了一幅名为《熙陵幸小周后图》的春宫图。扶摇子知道后,吟诗一首,我奉书山为赠品,君收云海作诗声。遂带着遗憾隐居于华山云台观。
天降暴雨,水漫汴京。
“布雨兴云助太平,滋培万物育群生。从今雷部承天敕,诛恶安良达圣明。”
此诰敕乃是玉皇大帝发给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普降甘霖的法旨,以此来延续大宋国祚,可被这该死的佳奈篡改了法旨,他不知其中利害!
江山轮流坐,明年到我家。天道循环,甲马营中生出来了个太祖武德皇帝。这朝圣人出世,红光满天,异香经宿不散,乃是上界赤脚大仙下降。英雄勇猛,智量宽洪,自古帝王都不及这朝天子。职业军人出身,舞刀弄棒打下四百座城池都姓赵。那天子扫清寰宇,荡静中原,国号大宋,建都汴梁,又称东京。
太祖皇帝死因确实蹊跷,自庚申年间受禅,开基即位,在位一十七年,天下太平,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真宗皇帝。真宗又传位与仁宗。
这仁宗皇帝,乃是上界紫薇帝君临凡。降生之时,昼夜啼哭不止。朝廷贴出黄榜,召人医治。感动天庭,上天差遣太白金星下界,化作一白胡子老头,前来揭了皇榜,自称能止太子啼哭。看榜官员目瞪口呆地看着老头,于是未等老头开言,立即引至金銮殿朝见真宗。开榜官员赍(ji)带天子圣旨,让内侍带去内苑看望太子,老头至内苑抱着太子,耳边低低说了八个字,太子便不啼哭。那老头也不表明姓名,只见化一阵清风而去。
耳边那八个字是“文有文昌,武有武曲。”本使者是受玉帝差遣紫微宫中两座星辰下来,辅佐这朝天子。文昌星乃是南衙开封府主龙图阁大学士欧阳修,武曲星乃是征西夏国大元帅狄青。
这期间还出生了很多影响宋朝时局的大人物。都是上天遣送下来辅佐紫薇帝君巩固国家安宁。文昌文曲同度,武曲同守,三奇嘉会,君亲圣贤。雄宿乾元,必名震诸邦!
天干地支纪年法甲申年,对照易经三元九运玄空元运上元二运。耶稣纪年法,时间倒溯到984年冬月,雍熙元年,距离雍熙北伐还有两年,距离澶渊之盟还有二十一年。雍熙初年那个冬天,江北大旱,连着半年,不曾蒙老天爷恩宠落下半滴雨。这个建在低洼处的繁华都城,虽建在中原腹地,黄河之滨,也不过饱上百姓们一口水,地里靠天吃饭的庄稼们无水可饮,全被渴死。不过两季,大宋朝便山河疮痍,饿殍遍地,光景惨淡至极。坐在床沿前的太宗皇帝荒淫昏聩了大半辈子,被这趟天灾一激,头一回从脂粉堆里明白过来。宠妃李婉儿眼神迷离的躺在床上,和太宗皇帝面面相觑,毫不在意,本能笨拙的回应对方,既害羞又惊讶。宋太宗想反抗,可是身体软绵绵的没了力气。
日上三竿,君王还未早朝。金銮殿上的大臣们心急如焚,以八贤王为首的大臣们鼓足勇气要面奏天子,内侍太监王继恩转过身止步回首,命令他们:“都不许动!只准八贤王跟着我。”八贤王赵德芳是太祖皇帝亲生儿子,今圣上内侄,是诸文臣武将反复赞颂的国朝典范,民间那些描述他品行高尚,智慧过人的故事自然很多。
这日八贤王赵德芳衣着随意,着绛纱袍,戴通天冠,加白罗方心曲领,穿的是白色大袖襕衫,领、袖、裾饰以黑色缘边,足着乌靴,头束软纱唐巾,腰系五色吕公绦,外披鹤氅,眉目清和,容止雅致秀逸如文人名士。
随八贤王同往嫔妃宫院的入内供奉官王继恩忙自责道:“奴婢见圣上屡次回顾,都未明白圣上之意,实在该死,请王爷责罚。”
途径仪凤阁直奔内宫,走进嫔妃宫院,四下无人,八贤王一怔,不知该怎样向圣上说明他此刻那种复杂的心情,大臣没有皇帝的召见是无法进入皇宫内院的。擅闯深宫内院,乃皇家禁忌,是要诛灭九族的。没有特旨一概不准入内。为了江山社稷,他豁出去了,神态显得十分疲惫,面色青白,走路也略有些摇晃。王继恩现在是内东头供奉官,勾当内东门,掌宫禁人物出入和机密案牍的内外传递,属于宦者中的高官。位高权重,以打骂下属为乐,对八贤王倒有几分敬佩之情。
八王爷心系社稷,犯言直谏:“今圣上搂着妖姬,荒废朝政,祸国殃民,天威震怒,应当自焚,已答天听。”一般天子听到这种狂悖忤逆之言,会将乱臣贼子关进天牢,下狱斩首,满门抄斩,铲除朝中潜在隐患。太宗皇帝却另辟蹊径,见他轻轻侧过身去,背对着八贤王和内监王继恩,暂时看不到太宗的神情,但见他两肩微微颤动,应是在强忍怒火,在侄子眼中自己竟是如此不堪。李美人最后的话八贤王也听得眼角湿润。除却外表那一层妖魅,此时的她亦不过是个柔弱的女子。太宗皇帝正在气头上,暴跳如雷,强忍怒火,怕一招不慎了结了大哥唯一儿子的性命。在这生死攸关的危机关头,李美人却又在一旁冷冷开口:“王爷请回,我想陛下这会不想看见你。”
八贤王应是想向太宗解释什么,但太宗立即打断他,毫不留情地下逐客令。
“出去!”
八贤王含泪看着他暗自神伤:“圣上,圣上……”李婉儿叹气,挥手道:“王爷,你回去罢。”八贤王仍不走,启禀道:“圣上,你听我说……”
“滚出去!”太宗皇帝怒了,盯着八贤王的纱袍服饰看了看,又道:“这便服也不必假惺惺地穿了。
这句话略略激起了内侍太监王继恩的情绪,他站直,愣愣地看看太宗皇帝,见圣上面色冷峻,浑不似平日慈善模样,他双睫一低,蹙眉冷道:“云朵浮于烟波,杨花飘在宫墙。”
赵德芳及王继恩一干仪凤阁的宫人相继奔出,追到翔鸾阁外,太宗皇帝止步回头,怒喝一声:“都站住!跟着朕的统统斩首!”
太宗不思天下,不恤黎民。门帐御春,激化党争,信奉道士闭关清修,与外臣断绝联系,赵德芳的心突然如坠冰窟。深宫内苑的妃嫔应该不会知道何谓衣不蔽体,何谓饿殍遍地。
荒灾之年,百姓弹尽粮绝,太宗皇帝恍然醒悟,赶紧下令各属地大开粮仓,赈济万民。宋太宗虽在一夕之间变做圣明贤主,可长年累下的积弊一时半会儿没法根除,开仓放粮的令旨一道一道传下去,官仓开了。粮食放了,万石的粮食一层一层辗转,到了百姓跟前只剩一口薄粥。百姓们眼巴巴望着官府赏赐的这口粥,不想这口粥果然只得一口,百姓们空着肚皮,饥饿难耐。眼看活路断了,百姓们只好就地取材,揭竿而起。出师必得有名,造反的百姓顾不得君民之道,只说,上天久不施雨,乃是因天子无德,犯了天怒,要平息苍天的怒火,必得将无德不作为的昏聩国君赶下王座。
黑暗的源头从黑幕中透出一点光源。谣言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一路传至深宫内院,深宫里的天子被这番大逆不道的言论砸得火冒三丈,于是在朝堂上勒令诸位臣子共商平反之策。众臣子深谙为官之道,三言两语耍几段花枪再道声我主英明,便算尽了各自的本分。
有个新接替父辈衣钵的司天监,初做司天监做得不够火候,坑爹道:“启禀陛下,先父有布局阴阳五行的通天手段,若能将先父请出山门,或可有兵不血刃的护国良策。”
太祖时期,丁五味是宋朝的第一代司天监,毕生之研一直为宋朝祈福,护佑大宋的国运,是大宋王朝的第一代的司天监。
大约注定宋朝气数将尽,皇帝派使者前去丁府请丁老监的那一日,六十二岁高龄的老监正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谢世了。老监正辞世前给儿子留下个锦囊,锦囊中一张白纸,八个字囫囵了句大白话:“天降暴雨,大祸即来。”
丁谓上奏天子,太宗皇帝捧着锦囊在御书房闷了一宿。房外的太监半夜打瞌睡,朦胧里听到房中传来呜咽之声。
京师开封地区以及南方地区发生特大面积的严重干旱,又广南四路、江、浙、荆、湖及扬州,徐州,淮河区域干旱还在持续。直到三月中旬宋太宗发布《以旱求直言诏》,目的便是针对此次重大灾害以求国内有能人名士能直言进谏,解决此次灾害。
北宋研究出了各种各样的祭祀祈雨法,而江湖名士的祈雨法就是其中之一。“五龙堂祈雨法”是根据阴阳五行的布局以通过变局契合天地阴阳法则来达到降雨的目的,而这次祈雨法主要是以巫术的形式向上天祈求降雨。江湖名士各显神通,还有“画龙祈雨”法要以朝中官员为媒介,这也是巫术中降灵的主要手段,通过对龙神的信仰,以人间官员作为媒介,又收取百姓的万千信仰以达到天听。
宋太宗相信君权神授,认为自己是皇帝,是天子,自己行使的权利是上天赋予的,而每当皇帝在行使自己权利时有了过错上天就会通过降下灾害来惩罚皇帝。皇帝实行仁政,以人道皇命屈服上苍。为了拯救黎民百姓,宋太宗用命祈雨,这是宋太宗的诏书中记载的一段话,“朕将自焚,以答天谴!”
南赡部洲东土大宋境内,这是宋辽频发战事的第十五个年头。两朝各守旧界,互不侵犯,日夜巡查。却说宋朝兵势军事退缩如此之快,中外震骇,文官武将,个个惊惶。辽帝辽圣宗耶律隆绪违背盟约,辽国大将军耶律宗元依仗国力强盛企图大军压境在大宋边境制造摩擦挑起战端。
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采用的是耶稣纪年法,也叫耶元纪年法,以基督耶稣诞生年为起点作为公元元年。如果用耶元纪年的话,是1019年,距离王莽篡汉,建立新朝过去了1018年。如果用黄帝纪年法计算的话,是3716年,以黄帝即位创制历法为元年。距离宋真宗皇帝去世还有三年,距离司马光出生还有三个月。这一年,大宋朝可谓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内有水患,外有辽国犯边。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是个多雨的年份,八月间,京师汴梁大雨不止,这个建在低洼处的繁华都城顿时告急,真宗皇帝赵恒亲下诏敕,百官出城督查河工,京师周围动员二十万百姓护堤堵水,可惜人力不能与天斗,大雨不止,河患无穷,堵不胜堵,终于在一天深夜黄河决堤,洪水如猛兽出笼般直扑汴梁城池,漫城而入,把一座固若金汤的汴梁城淹了个黎民倾殁,继而由外城直犯内城,康定门、朱雀门淹得连城门洞子都看不见了,大街小巷到处浊水横流,相国寺、兴国寺都成了洪涛之中的“金山寺”,开封府、御史台、马军衙门、进奏院、都亭驿、翰林学士院、枢密院、左藏库全被水淹,就连朱雀门外的国子监和筑有高台的太庙也不能幸免,官僚吏役们顾不得身上的纱帽官袍,一个个扛袋执锨满头大汗忙着堵水,可水势汹汹一浪高过一浪,直冲到皇宫墙下才渐渐止住。也就一夜功夫,汴梁半城尽毁,大水冲坏民房万余间,百姓们淌水乘舟四处躲避,城墙上到处挤满灾民,眼瞅着自家的房屋财富被汹涌而来的污水淹没,嚎哭之声惊天动地。
这场自然灾害大水灾一直延续了两三个月,直到冬月大雨才止。此时的汴梁城里已经看不见街巷市集,车马行人也断了踪迹,只有无数小船穿行于腐臭的浊水之间,那些动歪脑筋想发一笔邪财的贩子从四乡八镇驾舟而来,船上装着成筐的馒头沿街吆喝叫卖,一个馒头要卖平时十倍的价钱。受困的灾民离家虽只一步之遥,却有家难归,只能从随身带的小包袱里掏出一串铜钱来买几个馒头坐在屋顶上凑合啃两口。虽然脚下处处皆污水,这些人却没有一口净水可吃,又有贩子载着水桶叫卖“甜水”,一瓢水,硬是卖出一壶酒的价钱。
京都汴梁城,拥有百万人口的当世第一繁华名府,号称天下通衢,只因一场水患,竟沦落到如此丑恶不堪的境地,真宗皇帝又羞又气,立刻命宰相寇准、王旦觐见,对这两位当朝首辅不好当面责备,只是酸言冷语说了几句,两位宰相羞赧而退,立刻叫来开封府相关办事人等好一顿申斥,吓得府尹推官李德昌魂飞魄散,回到衙门就把书办差役唤到堂前指着鼻子叫骂,命他们舍下身家立刻出去堵口抽水!同时官库大开,几十万贯铜钱顿时派发下去,四县招募人夫,几天就召集了十多万人,筑坝的,抽水的,开挖明沟引渠排水的,整固要紧衙门和著名寺庙的,从外城直到大内皇城的城墙根下到处人声鼎沸,闹作一团。
对于汴京水患真宗皇帝痛心厌恶,虽然不出宫门,却是一日三问。催逼之下,连遭申斥的重臣们不等积水排净,已经奏报陛下,谎报大水已退。真宗皇帝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天入夜之后真宗皇帝处置完国事,忽然想起遭了大灾的汴京百姓,便在太监搀扶下登上禁城的城墙,想看一看繁华的汴京夜市恢复到何种程度。哪知上城一看,御街、南街、东街、西街、曹门街、东角楼御街、马行街、潘楼街到处空寂无声,瓦肆之内无数曲馆青楼等娱乐场所已经关了门,歇了业。灯火辉煌,往日挥金掷玉纵情声色的人潮已无影无踪,满街艳丽的灯影只照见一汪腐臭的污水在微风吹拂下红影摇曳,浊水微漾,金鳞赤火在水面上闪闪烁烁,好像一条垂死的黑龙在真宗脚下卷曲挣扎,黑暗中隐隐约约传来百姓的哀嚎,正是这病龙无力的呻吟。
在某些文化传说中,黑龙往往被视为强大、神秘且有时带有邪恶色彩的生物。其通体漆黑的外观和凶恶的长相,常使其被描绘为邪恶或灾难的象征。龙因五行而九变,遇水化白,遇土化黑,遇木化碧,遇木化绿,遇土化黄,遇金化白,遇金化赤,遇土化白,遇火化紫。民间虽有传说,也不过捞个影子,且不知真假。史书上记载寥寥,当年关于屠龙的知情人士早已被宋太宗皇帝前身天蓬元帅屠戮殆尽早已化为飞灰,这桩尘封的旧事便也跟着尘光掩埋殆尽。
那桩事原本是个什么模样,如今已没人说得清。但关于此事的每一段起因,不管过程如何,填充故事的因果始终如一。因果说,早些年听闻妖族出身的袁福通纠集北海七十二路妖王反商同登宝阁,为了寻求长生之术径入北海屠杀生灵,北海水君不忍无端造孽,滥杀无辜,不愿万民受此涂炭。只可惜水君怜救万民,身遭非刑!袁福通所在北海是妖孽聚集之地,商朝太师闻仲率军征战十五年方灭袁福通及北海残余妖孽。闻仲死后被手持封神榜的姜子牙封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袁福通被封为五方九天祖师北极四圣都统大元帅天蓬真君,又名北极四圣之首天蓬元帅。
还有一种说法是物种争斗说。龙族少年听信谗言化身黑龙,水漫汴京,欲报前仇,仗势虐民!
真宗皇帝虽然英明神武,是位咸平之治的贤明圣主,可面对历代积累的弊政困局,也是一筹莫展。眼瞅着一城腐水,也不觉潸然泪下。
这片灯火辉煌的惨淡街市正是大宋王朝的缩影。大宋历经太祖、太宗、真宗三代天子宽仁厚德的统治在中原大地上造就了一个人文荟萃、锦绣无边的华夏盛世,可在盛世繁华的国泰民安下,大宋王朝先天的痼疾早已渐渐发作。
这是宋辽频发战事的第十五个年头。两朝各守旧界,互不侵犯,日夜巡查。忽有路边书告警,兵势军事退缩如此之快,中外震骇,文官武将,个个惊惶。
自大宋开国以来,宋朝历代皇帝吸取了唐朝藩镇割据酿成大祸的教训,收军权、收政权、收事权、收宰相权,把天下权力都集中到皇帝一人手里。仍然疑心重重,不信武将、不信宰相、不信百姓、不信军队,于是朝廷中宰相、参知政事、知制诰多头并存,牵制纠缠,地方上知府、通判各领事权,相互掣肘,军队里武将位下,文官在上,专以文官制武将。到这个地步尤嫌不足,又鼓励官员们风闻奏事,捕风捉影互相攻讦,借机把朝野官员谪来贬去,让他们坐不稳官位,不能培植势力;各地兵马也时时调动,军士将领疲于奔命,弄得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军力羸弱,屡战屡败。
官员互相监视,武将被文臣压制,朝野官职泛滥,衙门效率低下;北有辽国虎视,西有西夏犯边,战事连连,大宋朝廷不得不向辽国和西夏交纳岁币,用钱买一个不安分的和平;国内经济号称繁荣,单是税收一项,官库岁入竟达一亿贯以上,比大唐开元盛世还要多出两倍!却只够勉强应付开销,地方稍有歉收,朝廷度支就入不敷出,亏欠的银钱只能变成苛捐杂税,最后都着落在百姓们身上,于是民间越发困苦,草民断了活路,揭竿造反时有发生。
真宗天子心头烦闷,忧心忡忡,于是问计于左相寇准。
寇准道:“契丹虽然深入内境,不足为惧!战场失利,皆由敌众我寡,人心不定导致,以至失去多座城池,倘我主奋起告急于朝,御驾亲征,逐虏寇敌又有何难!”此时真宗天子心中疑惑,犹豫不决。适值内宫太监前来禀报:“刘皇后、李宸妃两宫娘娘,同时产下太子。”真宗皇帝正在为辽国犯境之事发愁,听闻喜讯真宗皇帝高兴的合不拢嘴,看来皇子在陛下心中更加重要。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皇帝喜得皇子,举国同庆。真宗皇帝正欲退回内宫看望太子,寇准老儿出来搅局。寇公谏言道:“今日北方突厥以泰山压卵般的军事威胁之势攻打我方城池,澶州守军誓死抵抗。辽军和我军力量相差悬殊,弱者势难幸免。如果这个时候不施以援军,恐怕军心不稳,人心惶恐,若陛下犹豫不决,不肯御驾亲征,不能极大的鼓舞文臣武将的锐气,恐怕华北地区势难保守。冀州沦陷,大名府危矣,那时中原就岌岌可危了!况且幽州与大名府直线距离二十公里,幽州在大名府与京师汴梁的交界,如果此时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大事已成定局就不可挽回了!还望陛下深思,请勿回宫,诚如微臣所言,恳乞陛下应允,请以宗社为重!继天立极,抚御寰区,以绵宗社无疆之休。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如此,天下幸甚!”
开封府府尹推官李德昌也劝皇帝听从左相寇准之言。真宗于是采纳了寇相的意见,取消回宫计划,酌议进征之策。传旨两宫皇后,让后宫好生保护二位太子。
北宋真宗年间,皇妃李氏、刘氏皆有身孕。真宗称谁先生出太子,则立谁为正宫皇后。刘妃为争宠,与总管太监郭槐密谋加害李妃。不久李妃生下一子,郭槐勾结产婆以狸猫换下李妃所生太子。郭槐令刘妃身边宫女寇珠将太子丢到御河,寇珠没有丢掉太子,反而交给太监陈琳,让其设法将太子携出宫外交与八贤王抚养,但寇珠最后还是被逼撞柱而亡。八贤王接到太子后,对外谎称其为三世子。真宗皇帝见到八贤王的三世子后,异常喜爱,将其立为太子。七岁的太子赵祯有一天因贪玩误闯冷宫,见到了其生母李废妃,回宫后将他的冷宫奇遇告诉了母后刘氏,刘皇后心生畏惧,始终不得心安,于是决定斩草除根杀死李废妃。一场大火,有死士顶替李妃骗过了所有人,李妃被救出宫外,隐居于陈州。
次日,金銮殿上真宗召集了满殿群臣,问大臣们征伐方略,资政殿学士王钦若深恐圣上亲征累及自己,便察言观色说要随驾同往征伐。暗思契丹兵精将勇,抵敌不过就难逃被生擒的命运了。故奏请圣上驾幸金陵,以避契丹锋锐,然后调各路勤王之师征剿,无有不克。又有集贤殿学士陈彭年附和,奏请皇帝移走临安,两位奸邪是各怀私见。其时天子尚未准奏,即以二臣奏请出幸之言,问计于寇准,寇公心中明白二人奸谋。
于是寇准在朝堂上大声说道:“为陛下设此计谋者,此为奸贼也,其罪当诛!此人劝陛下南迁,不过为一身一家之计,只考虑个人荣辱和家族幸福,视陛下的江山如同儿戏。食君之禄,不思忠君报国,反作一己之乐。国君也是天下臣民万物的主人,正是因为是天下臣民万物之主,所以责任重大。况今陛下英明神武,君臣协和,文武共济,倘若陛下御驾亲征,敌当远遁,不这样的话,那就用奇谋出奇兵打乱敌人的计划,坚守不出使敌人疲倦。孙子兵法第四计,所谓以逸待劳,以主待客,无往而不胜,以静制动,以近待远。伏兵待敌,敌疲我打。捉住战机,克敌制胜。倘若今日陛下弃江山社稷而不顾执意远赴金陵。万一人心散溃,敌人乘势深入,岂不危哉!”
于是真宗皇帝帝意乃决,准于即日兴师,将王若钦罚俸,将陈老叟罢黜离京遣送大名府归养。寇公又惧王钦若诡谋多端,阻误军国大事,奏请天子将他贬出京师。又有宦官大总管刘承规,历事三朝,深所倚信。他掌管内藏三十年,见圣上依寇准之谋,御驾亲征,又罚去王若钦薪俸,贬出陈彭年,于是心中忿恨不平,便奏天子道:“寇准之言,未可深恃,望陛下详察,切勿轻举。古语有云:‘凤不离窠,龙不离窝。’今陛下离廊庙面履疆场险地,岂不危乎!不若命将出师,以伐契丹,何必定请圣上亲征,伏乞我主勿用寇准之言,则社稷幸甚!”
圣上未及开言。
寇公怒道:“谗言误国,妒妇乱家,自古如斯!陈彭年不过以文章耀世,军国大事,非你等所知也。如再蛊惑君心,所误非浅,不念君恩,不顾生民,只图身家计者,岂是作人臣的道理?”宦官大总管刘承规也怒了,正要开言,惹恼了参事政事王旦,他即出班大声奏道:“寇丞相的计谋深远,乃是安社稷的良谋,奈何受奸臣疑惑作败坏祸乱之论。今日澶州之战不过数十载,辽军不顾信义撕毁盟约,双方隔河对峙,危在旦夕,百姓流离失所,将士离心,目前澶州全境已经沦陷,陛下再迟疑不御驾亲征,则北直隶失守,(北直隶在今华北地区河北境内)。冀州,蓟州,幽州,涿州四州四面受敌,陛下的江山非吾之社稷。倘若有失,陛下不免为失国之君。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社稷危亡,国君应与国家共存亡!”
儒生陈老叟在旁大喝道:“辱骂圣上,罪当斩首,还敢多言么!”
右相王旦厉声喝道:“老匹夫!无非仗着区区笔墨,以文字位至两府,不思报答君恩,只图私己以病天下生民,人面兽心,还敢出言蛊惑圣心!如众文武中有忠义同心者,当共斩你头,以谢天下,然后请圣上兴兵。况你既以文章得贵,今日大敌当前,你何不赋一诗以退寇虏乎?”
陈彭年被王旦骂得羞愧难当,不敢多言。天子已然决意亲征,不许再多议论。即日点精兵三十万,偏将百余员,命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第四子将门虎侯曹玮千岁挂帅,寇丞相为参谋,大小三军,皆听曹、寇二人调度。即日祭旗兴师,旌幡招展,一直出了汴京。宋真宗御驾亲征,曹、寇率领的三十万铁蹄按约定提前抵达澶州,为达成此次战略目的,萧太后和辽圣宗还动员辽国各级封臣,让他们带领自家军队前来参战,这些地方贵族接到皇帝诏令后,立马征召封地部队集结参战,并按照皇帝此前计划,赶往预定战场。
大国博弈,倾尽全力,双方几乎是倾巢而出。曹玮不愧为开国元勋将门之后,生性勇武善战,在第二次澶州之战,史称“澶渊之盟”中打得承天太后萧绰与辽圣宗耶律隆绪落荒而逃,使得辽军不敢轻举妄动。曹寇联盟在北宋的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使得北宋和辽国北夷和平相处一百多年之久,功不可没。
话说,汴梁宫中刘皇后当日闻知李妃产下太子,当晚自己产下公主,心头不悦,却命内监奏报,也说是生的太子。但刘后思量,今日圣上虽然出征,不知何日回朝,倘若班师回来,看见自己生下公主,龙颜不免大怒,于是谎报生的太子,因一时之忿,岂不惹下欺君之罪,怎生是好?忽想内监郭槐,是个有用之人,且喜他智谋百出,不免召他来商议有何良策。想罢,即命宫女寇承御召郭槐到来。因常常承伺御前而得名。
郭槐到来忙叩见刘娘娘,问道:“呼唤奴婢,有何吩咐?”当下刘娘娘将一时心急差见,报产太子之事说了一遍。犹恐圣上回朝诘责,既防见罪,又恼着碧云宫李宸妃产下太子,将来圣上倍宠于她,故今日特召你来商量,怎生了结。郭槐听了,想了一计,呼道:“娘娘勿忧,只须如此如此,包管谋陷得太子。”刘后听了大悦,说:好妙计!”即要依计而行。忽一日,李氏娘娘正在宫中闲坐,思量圣上为国辛劳,不见亲生太子一面,刻日兴兵去了。但愿早早得胜回朝。如今太子生下数月,且喜精神焕发,相貌翘秀,倒可放怀。李娘娘正在思量间,忽见宫女报说刘娘娘进宫。李娘娘听了,出宫相迎,二后一同见礼坐下,细细谈论。刘后装成和颜悦色,故意说为了公主乏乳,要太子的乳娘喂乳,当时李娘娘接抱了公主,刘娘娘抱着太子,耍弄一番。刘后十分喜悦,说:“今日圣上亲征辽国北夷,闲坐宫中,甚是寂寥,贤妹不若到吾宫中一游,以尽姊妹之乐,不知贤妹意下如何?”李娘娘不知是刘后的诡计,不好推脱,只说:“蒙贤姐娘娘美意,但吾往游,只恐太子无人照管,怎生是好?”刘后说:“不妨,这内侍郭槐,为人甚是谨慎小心,太子交他怀抱,一同进宫去,便可放心了。”李后欣然应允。只带领了八个宫娥,将公主交回刘后,刘后将太子交郭槐怀抱。一路进到昭阳宫,二后坐定,刘娘娘传命摆宴。不一刻摆上盛筵,二位皇后东西并席,两行宫娥奏乐,欢叙畅饮,刘后殷勤相劝,交酢多时,已至日落西山,方才止宴。李后问及太子时,刘后言太子睡熟,恐惊了他,故命郭槐早送回贤妹宫中去了。此时李后信以为真,安心在此交谈一番,已是点灯时候,李后谢别,刘后相送回宫去了。却说刘后回至宫中,唤来郭槐,问及太子放于何所。郭槐道:“禀上娘娘,已用此物顶冒,并将太子藏过了。但奴婢想来,此事瞒不得众人,况娘娘生的是公主,人人尽知,倘圣上回朝被他查明,便是欺君之罪,不仅奴婢罪该万死,恐娘娘也性命不保。”刘后听了大惊,说:“此事弄坏了,怎生是好?”郭槐一想,说道:“娘娘,如今事已至此,一不做,二不休,只须用如此计谋,方免后患。”刘后说:“事不宜迟,着急行动。”时交三鼓,二人定下计谋,刘娘娘命寇宫娥将太子抱往金水池抛下去。寇宫娥大惊,只得领命,抱着太子到得金水池。是时已将天亮,寇宫娥珠泪汪汪,不忍将太子抛溺。但无计可施的她不知如何出得宫去,救得太子,只深恨郭槐奸谋,刘后听从毒计,此事秘密,只有她一人得知,如何是好?
话说碧云宫李后回到宫中,问及众宫娥,太子在哪里。宫娥道:“郭槐方才将太子抱回,放下龙床,又用绫罗袱盖了,说太子睡熟,不可惊醒他,故我们不敢少动,特候娘娘回宫。”李后说:“如此,你们去睡吧。”众宫娥退出,其时李后卸去宫妆,正要安睡,将罗帐揭开,绫袱揭去,要抱起儿子。一见吓得魂飞魄散,一跌倒仆于尘埃,顷刻悠悠复苏,慢慢拾起身,说:“不好了!中了刘后郭槐毒计,将我儿子换去,拿一只死狸猫在此,如何是好!”不觉纷纷下泪,“况且圣上不在朝,何人代我做主,刘后凶狠,外与奸臣交通,党羽强盛,泄出来圣上未得详明,后为不美。不若且待圣上班师回朝,密密奏明,方为妥当。”
咱先不说李太后有多怨忿,只说寇宫娥怀抱太子在金水池边,垂泪暗哭。此时天色已微亮,有内监陈琳奉了八王爷之命,到御花园来采摘鲜花,一见寇宫娥抱持一位小小王子,在金水池边落泪。大惊,即问其缘由,寇宫娥即将刘后与郭槐计害李后母子缘故,一一说明。陈琳惊怕说:“事急矣!且不采花了,你将太子交吾藏于花盒之内,脱离了此地才好。”当时寇宫娥将太子交与陈琳,叮嘱他:“须要小心,切莫走露风声,奴命休矣!”陈琳应允。急忙忙将太子藏于盒中,幸喜太子在盒中,不独不哭泣,而且沉沉睡熟,故陈琳捧着花盒,一路出宫,并无一人知觉。
寇宫娥回宫复禀了刘后说此事无一人知觉。并且当晚寇宫娥闻听到刘后与郭槐奸计,又要设计了结李娘娘。至夜半三更时分,待众宫娥睡去,然后下手。有寇宫娥早知其谋,急忙奔至碧云宫,报知李娘娘,李后闻言大惊。寇宫娥说:“娘娘不可迟缓了。倘若多延一刻,脱逃不及了!幸太子得陈琳陈公公救去,脱离虎口,今奴婢偷盗得金牌一面,娘娘可速扮为内监,但往南清宫八贤王赵德芳狄娘娘处权避一时,待圣上回朝以后,再伸奏冤情。”当下李后十分感激,说:“吾李氏受你大恩,既救了吾儿,又来通知奸人焚宫,今日无可报答,且受吾全礼,待来生衔环结草,以酬大恩。但今一别,未卜死生,你如此高情侠义,令我难忍分离。”言罢,倒身下拜。寇宫娥慌忙跪下道:“娘娘不要折杀奴婢,且请起,作速改妆,逃离此难,待圣上还朝,自有会期。但须保重玉体,不可日久愁烦。”说完,李后急忙忙改妆,黑夜中逃出内宫,一时不知去向。奸人当晚火焚碧云宫,半夜中宫娥太监,三宫六院,惊慌无措,及至天明,方才救灭。众人只言可惜李娘娘遭这火难,哪里知道这是奸人刘后计谋。却有宫人报知刘后称寇宫娥投水死于金水池中。刘后与郭槐闻知大惊道:“不好了!此事必定是他通知李后逃出去。他既通知李后,太子必不曾溺死。”但此时又无踪迹可追,只得罢了,命人掩埋了寇宫娥。
太原府总兵狄广自从埋葬了母亲,守墓三年,不觉又过几载,狄广年已四十八,狄青公子年方七岁,小姐金鸾年已十六。此时狄爷对夫人言道:“女儿年已长成,前时已许张参将之子,我今年五十,时日无多,意欲送女儿完婚,了却心头大事。”孟夫人说:“老爷之言不差。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所恨者前时姑娘年长,尚未许字,可怜她青年惨死。现在我的女儿,不可再误。”于是具柬通知张家。
这张参将名张虎,原做本省官,为人正直,与人寡合。数年前夫妇前后逝世,遗下一子张文,他自父母弃世,得荫袭守备武职官,年方二十岁。这日接得狄爷书信,他思量父母去世,又无弟兄叔伯,不免承命完娶了,好代内助,维持家业。是以一诺允承,择了良辰吉日,娶了狄小姐,忙乱数天,不用烦言。他二人年少夫妻,小姐又贤慧和顺,夫妻自是恩爱。这张文家与狄府同县,时常来探望岳父岳母,此时狄公子狄青年已八岁,姐夫舅子相见,言谈极尽其欢。张文见小舅虽然年少,生得堂堂正正,一表人才,气概非凡与众不同,必不在于人下,甚是喜欢。
一天太原府总兵狄广早上起来,突然打了个寒噤,觉得身子欠安,偶感风寒染了一身病。狄青母子惊慌,聘请大夫诊治,大夫皆表示回天乏术,无能为力,趁早准备后事。这天下午,张文夫妇同到狄府,看见岳丈奄奄一息,料想此病无法医治,母子四人暗暗垂泪,不敢高声哭泣。狄小姐暗自对狄公子含泪道:“兄弟啊,你今年幼,倘若爹爹有甚差池,你以后还能依靠何人?”公子含泪道:“姐姐,这是小弟命该吃苦。”姐弟相对谈论,愈加悲切。
在姐弟俩的悲伤中,狄总兵命人与他穿着冠带朝服,众家人不知其故,孟夫人早会其意。又见狄广两目一睁,也知辞世之苦,泪丝一滚,呼道:“贤妻子女,就此永别了。”说完,瞑目而逝。孟夫人母子哀恸悲切,一家大小,哭声凄惨,小婿张文含泪劝解岳母道:“不必过哀,且料理丧事要紧。”当日公子年幼,未懂事情,丧事均由张文代为料理,忙了数天,方才殡葬了狄广。这狄爷在世,身为武职,并非文员有财帛的。况他为人正直,丝毫不苟,焉有重资遗后,无非借些旧日田园度日。是以身后,一贫如洗,小公子只得倚靠园中蔬菜之类,与母苦度。亏得张文时常来往照管,狄公子年幼,真是伶仃孤苦。
转眼又是一阳复始,家家户户庆贺新年,独有那公子母子寂寥过岁。忽一日天正中午,狂风大作,呼呼响振,乌云满天,又闻平空水浪汹涌之声,一乡中人高声喧叫:“不好了!如何有此大水滔滔涌进,想必地陷天崩了!”母子听了大惊,正要赶出街中,不想水势奔腾,已涌进内堂,平地忽高三尺,一阵狂风,白浪滔天,母子漂流,各分一处。原来此地向有洪水之患,这次竟将汾州西河一县变成海洋,不分大小屋宇,登时冲成白地,数十万生灵,俱葬鱼腹。当日公子年方九岁,母子在波浪中分离。孟夫人下落不明,单言公子被浪一冲,早已吓得昏迷不醒,哪里顾得娘亲,耳边忽闻狂风一卷,早已吹起空中。又开不得双目,只听得风声呼呼作响,不久身已定了。慌忙定睛四面一看,只见山岩寂静,左边青松古树,右边鹤鹿仙禽,茅屋内石台石椅,幽雅无麈,看来乃仙家之地。心中不明其故。见此光景,心下只自惊疑,发觉洞里有一位老道人,生得童颜鹤发,三绺长须,身穿道衣,方巾草履,浩然仙气不凡。公子一见慌忙拜跪,口称:“仙长,想来搭救弟子危途也。”老道人听了,呵呵笑道:“公子,若非贫道救你,早已丧身水府了。你今水难虽离,但休想回转故乡。”
当下狄公子言道:“仙师,弟子如此苦命,自幼年失怙,与母苦度安贫。不意洪水为灾,母亲谅来已死于波涛之内。今弟子虽蒙仙师救起,但想母亲已亡,又是举目无亲,一身孤苦,实不愿偷活人间,伏望仙师仍将弟子送回波涛之内,以毕此生,免受风尘苦楚,实感恩德。”道人听了微笑道:“公子不用心烦,吾非别人,道号王禅老祖,此地是峨嵋山,贫道在此山修道有年,久脱尘凡,颇明天意。目今你虽然困苦多灾,日后实乃国家的栋梁,即你母亲虽然被水漂流,尚还未死,已经得救了,日后母子还有重逢之日。你且坚心在吾山中守候几年,待贫道传授你兵法武艺,灾退之后,再归故土,自有一番惊天动地扬名后世之举,方合吾救你上山一番遇合之缘。”
公子听了,即连连叩首不已,愿拜仙长为师。自此狄公子在洞中,安心肄业武艺,老祖又授他六韬三略奇门,以待天时。公子虽听仙师劝勉,但思亲之念,未尝或忘,又时时想到姐夫夫妻生死未卜,心中甚为愁闷。
话说南清宫八王爷,自从陈琳救得小太子回宫,只因圣上起兵征讨未回,故未奏明奸后奸监陷害太子情由,只将太子认作亲生,由狄妃抚育。至次年狄妃产下一子,八王爷大喜,一同抚养。又过了数年,圣上仍未回朝,此时真宗亲征已有九载,太子已有九岁,狄妃子已八岁。其年八王爷年五十八。一日王爷得病不起,薨于庚申四月,圣上未回,满朝文武百官开丧挂孝。只因八王爷乃太祖匡胤嫡裔,其威名素著外夷,萧后也闻其贤,即当今皇帝亦敬重他,故其薨逝,不异帝崩,大小文武挂孝,禁止音乐。话说真宗天子一连进征十一载,方解了澶州之围,败逐契丹,遣使讲和,每岁纳币二十万。天子准旨,命寇丞相、曹元帅即日班师。涉水登山,非止一日,大兵一路唱奏凯歌。王者之师,秋毫无犯,百姓安宁。一日回至汴梁,各文武大臣齐集,远远出城接驾。天子只因得胜还朝,文武大臣各各加升,随征文武,论功升赏,不能尽述。真宗皇帝回朝后,方知八王去世,不胜伤感,赐溢为忠孝王。其长子原是太子,真宗哪里得知,八王去世,狄妃又不敢奏明,故圣上只痛恨火毁碧云宫,李后母子遭难而已。只言不幸,不得太子接嗣江山,自思年将花甲,精力已衰,即有孕嗣,恐己不久于世,冲子亦难接嗣位,不如册立八王长子,以嗣江山便了。主意已定,次早降旨,册立受益为王太子,改名曰祯,是年十四岁。又敕旨加封狄妃为王后,八王次子封潞花王,年方十三,袭父职。于是群臣朝贺,大赦天下。次年壬戌乾兴元年春二月,真宗疾渐重,御医诊治无效,不一月崩于延庆殿,享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载,溢曰文明武定,葬于永定陵。是时百官举哀,遍颁天下。
话说太平兴国八年,大宋真宗天子,乃太宗第三太子,名恒。初封寿王,寻立为皇太子。太宗崩,遂登大宝。在位二十五载,寿五十五而崩。溯其即位,在戊戌咸平元年,其时乃契丹统和十六年。太宗皇帝之初政,宽仁慈爱,大有帝王度量,然好奉道教,信惑异端,以致祸乱丛生,屡有边疆之患,后有契丹澶州侵犯。
且说真宗登基后,即进刘皇妃为东宫皇后,封赠李妃为宸妃,二后俱得宠幸。其年两宫皇后齐怀龙妊,真宗暗暗欣然,惟愿二后早生太子,接嗣江山。当时朝中文武,自首相一品以下,二三四品官不下百余员。其中忠诚为国者不少,奸佞不法的亦多。时称为贤良的有太师李沆、枢密使王旦、平章寇准、龙图阁待制孙爽四位大臣,真乃尧天舜日的贤臣。只有王钦若、丁谓、林持、陈彭年、刘承规五人,相济为恶,聚敛害民,时人号为朝中五鬼。又有包拯初为开封府尹,庞洪职居枢密副使,忠佞二臣,同殿侍君。
咸平初年,有内监陈琳,一天出朝上殿,俯伏金阶,口称:“我主万岁,奴婢见驾。”天子一见说道:“你乃掌管宫闱司礼内监,今来见朕,有何章奏?”陈琳奏道:“奴婢并非文武司职,并无本章上奏,不过面陈罢了。”天子道:“你且当面奏来。”陈琳道:“只因上年蒙我主隆恩,放出宫内中年妃嫔一千五百余名,各官民父母领回已讫。如今三宫六院,缺少了许多妃嫔,遂觉不够使唤,望乞我主万岁颁旨,另选少女,以备宫中充用。奴婢职掌内宫,不敢隐瞒。”当下天子闻奏,暗想:宫中妃嫔,上年虽则放出一千五百余名,目下少年者尚属不少,倘若再选,岂不有屈民间多少年少美女!如今朕有个主意,想上年王嫂宾天,八王兄中馈已缺。他年将半百,尚无后嗣,不着趁此选点秀女,挑其美丽超群有贵相的,送与王兄作配,岂不是美事。倘或一二载产下麟儿,以接宗枝,也未可知。当日真宗想定主意,随即降旨前往山西太原。只许一府挑选才女十八名,不许多选,亦不得借端滋扰良民。限三个月内回朝缴旨,即命陈琳前往。陈琳领旨,天子退朝进宫,文武官员各回衙署不提。
单说内监陈公公赍(ji)带圣旨,带了八名近身勇士,几百护送宫女的兵丁,一路长途跋涉,耗时一个多月终于到了首府太原。早有大小文武官员前来迎接钦差。陈公公一路进至城中,一同滚鞍下马,到了大堂,开读圣旨已毕。众文武接旨之后,一同见礼,依次坐定,谈说一番。是夜置酒相待,晚膳已完,众文武各自散去。
话说太原府城中大小文武五十多位官员,当时得知万岁旨下,挑选才女,以备内宫之用,大家怎敢延慢。知府转委知县,传集保领人等,一刻齐集县堂。有县主吩咐传言道:“当今万岁旨真宗登基后,即进刘皇妃为东宫皇后,封赠李妃为宸妃,二后俱得宠幸。万岁爷回想去年王嫂宾天,八王爷妻室已缺。他年将半百,尚无后嗣,趁此期间选点秀女,挑几位美丽超群有贵相的,送与八王爷作配。”
内监陈公公附议:“不论官家宦女,民家才女,凡十三岁以上,十九岁以下,生来才貌两全,俱要报名上册。限十日之内,报足十八名之数,候本钦差挑选。如有匿名违命循私,定当重责不贷。”众保各领命而去。
当日地方保领于一府之中,城厢内外,不论名门宦户,逐一点名核查。不想太原一府地方,军民百姓,贫富不一,闻此消息,甚是惊惶。内有许了人的,自然即时完娶,其年少些未曾定配的,仓卒间也不用过聘,立刻嫁娶的甚多。至有年高定了年少,贫贱娶过富豪的也不少。若论挑选宫女,于一府地方只选十八,众民何故如此慌忙?皆因父母爱惜子女,好不容易将女儿育成十四五岁,有六七分姿容,倘或被选,便永无相见之日,犹如死了一般,为父母者又怎不着急?当日不特民间慌乱,即名门官宦之家,倘有美貌超群、才情出众的,也都不敢隐瞒,只因奉了圣上旨意,你倾我轧,皆要献出。
期满这一天,众美人带至金亭驿中,计民家美女却有百余名之多,内中官宦之家的贵女不过二十名。陈琳一一挑选过,其上等美丽,身材窈窕,纤纤指足者,不过三四十名,其余的虽然有六七分容貌,不是面色黑些,便是身材不称,都选不上。陈琳道:“众位大人,你们若不嗔怪,咱就直言了。想圣上上年放出中年宫女一千五百余名,如今只选回稍美者五十名,可谓仁德之至了。咱家临出京之时,圣上曾命要首选一名绝色才貌双全的为贵人,岂知太原一府地方,五十名尚且不足,众位大人试想,难道咱家就这样还朝复命不成?倘若列位大人有意隐瞒,欺着圣上,就难怪陈某亲往挨查。倘若众官长中查出有美丽贵人,勿言某之不情,奏明圣上,以违旨论!”众文武听罢,皆无言语,只是眼睁睁的看着一位官员。
此人姓狄名广,现为本省太原府总兵,祖上原居山西。他祖父名狄泰,五代时曾为唐明宗翰林院。父亲名狄元,于本朝先帝太宗时,职居两粤总制,威振边夷,名声远播,中年而亡。老夫人岳氏尚存,生下一子一女,长子即今狄广总爷。后得怀胎幼女,唤名千金,长成十六之年,真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不独精于女工,而且长于翰墨,还未许配人家。这岳氏老太太爱之犹如掌上之珠,怎肯去报名上册?如今狄广听了陈琳要亲身到各府搜查,众官员也都知狄门有此美女,太原府内中也有为子求过婚的,只因老太太不舍,未能成就。当时狄爷知瞒不过,心中闷闷不乐,只得与众官同声说道:“陈公公将就些,且宽限我们三天,如有美不献,一朝奏知圣上,也怪不得了。”当时陈琳允诺,众文武各散回衙。单说狄爷已有二女一子,长名金鸾,次名银鸾,但次女未及三岁,已早夭身亡。如今大小姐年方九岁,公子狄青初产,方才对月。当日狄爷回至府中,滚鞍下马,回进后堂,闷闷不乐,不言不语。孟氏夫人见此光景,即呼:“老爷往日回来,愉颜悦色,如今有何不乐?”狄爷见问,便将陈琳催迫之言,细细说知。夫人听了,也觉惊骇。正在对坐愁闷,不料小姐适进中堂,一闻愁叹之声,也觉惊惶。听了哥嫂之言,早已明白,便轻移莲步,来至堂中,与哥嫂见礼,只做不懂,开言道:“哥嫂缘何在此愁叹,有甚因由?”狄爷见问,只得叫声:“贤妹,愚兄因思父亲弃世太早,说起不禁令人感伤。”
狄小姐道:“哥哥既然思念父亲,缘何又有违逆圣旨只恐举家受累,罪过非轻之言,此是何说?”狄爷夫妇听罢,低头不语,小姐又道:“哥嫂所言,妹子已经尽悉,今日既然事急,何必隐瞒?”狄爷听了,即道:“贤妹呀!不幸父亲归天太早,抛下母亲在堂,只有你我兄妹二人。如若今日将妹子献出上册,一来怕哭坏了老母,二来难以割舍同胞之谊,因此觉得愁闷不堪。明天待愚兄备下一本,请陈琳还朝,奏个明白,正在筹思,不知可否。”小姐听了,说:“哥哥,此事万万不可!哥哥为官日久,岂有不明法律之理?圣上倘若准了此本固好,倘或不准,怪责起来,圣上一怒,哥哥便有逆旨之罪,一家性命难保,反累及母亲,岂不是只因妹子一人,使哥哥负了不忠不孝之名,此举望哥哥再为参详。”狄爷听罢,低头想了一番,便问:“贤妹,依你主意怎样?”小姐说:“依愚妹之见,还是舍着我一人,既保全了举家大小,又免了哥哥逆旨之罪,方为上策。但不知哥哥意下如何?”狄爷不觉愁眉倍蹙,长叹一声。三人谈论一番,不觉天色已晚。
忽然过了三天,当日晌午狄爷夫妻正与狄二小姐商量之际,只见一个老家人慌忙走进内堂,口称:“老爷,今有陈公公领了军兵,先往节度使衙门搜寻,少刻定到我们府中来的。”狄爷听了,闷上添愁,孟夫人吓得没了主意。二小姐说:“哥嫂不必慌忙,愚妹自有定见。”便吩咐老家人道:“且往外堂唤中军迎接陈公公,请他早回金亭驿,不必到我府中。就说狄总爷有位姑娘报册。”当下老家人领命出外堂去了。小姐唤丫环进佛堂内,请到岳氏,老太太坐下,看见孩儿愁容满面,又见媳妇女儿,各人一汪珠泪。太太见此,好不惊骇,即问:“你夫妻兄妹为何如此?”狄爷只是摇首难言,犹恐太太悲痛。太太又问女儿:“你因何也是如此悲伤?其中必有缘故,快些说与为娘得知。”狄小姐未及启言,泪浮粉面,说声:“母亲,女儿从小长育宦门,深居闺阁,有谁委曲我,只因今日圣上有旨,到本省点选秀女,册上缺少人数,钦差难以复旨,要官宦人家闺女补数。如今挨户搜查,如若再匿名不报,全家就有不测之灾。早闻报到挨搜至节度使府中,搜毕必然来搜查我府了。只因哥嫂慌乱,又无计可施,女儿只得舍着一身去报名,以免满门之累。但割舍不得母亲之恩,哥嫂之情,因此不免悲伤。”言罢,珠泪沾襟。老太太听了此言,吓得魂飞魄散,手足如冰,母女抱头痛哭。
狄爷夫妇正劝解间,有老家人跑进内堂,报说:“中军官方才将陈公公请回金亭驿去了。陈公公说:‘老爷若肯将小姐献进,至为知机,但切不可延留过久,即日就要回朝复旨。’”狄爷说:“知道了,你去吧。”家人退出。
这狄广只有一子,方在哺乳,固属不知事体,即九岁女儿,虽知人事,别离苦楚,到底不甚明白。只有母女夫妻四人十分凄惨。又过了三天,见老家人传报:“陈公公今日立刻要请小姐出府,因于官宦人家选足了十八名之数绝色才貌双全的贵人,只少我家小姐一人未到。”老太太听了,倍加凄惨。狄爷夫妇含泪苦苦相劝,老太太只得揩了眼泪,说:“也罢,为娘且送你至驿中,以尽母女之情。”狄爷连忙吩咐备了两乘大轿伺候。小姐带泪相辞嫂嫂,这孟氏夫人下泪纷纷,各言珍重之话。
当时母女上了大轿,狄爷骑上骏马,一班随行家将,一路呼呼喝喝,出了大堂,来至驿中。先差旗牌官去通报,然后将二乘轿抬到内厢,狄爷下马相随,来到大堂。陈公公敬她是位小姐,又是狄爷同到,忙下阶相迎。母女下了大轿,孟老太太携挽娇儿站立堂右,陈琳先与狄爷见礼,后对小姐举目一瞧,果然生得姿色美丽,与众不同。
有诗赞曰:
娇艳轻盈一朵花,西施敢与斗容华?
慢言秀美堪餐色,再世杨妃产狄家。
当下陈琳看见小姐生得容光姣艳,迥异寻常,满心喜悦,说声:“总兵大人,此位是令爱小姐么?”狄爷道:“非也,乃下官同胞小妹。”陈琳道:“原来乃大人令妹。果然天生丽质,非凡美所及,倘注上册名回朝,如经圣上青目,必然大贵,福分非轻的。”狄爷说:“陈总管前日有言在先,倘众文武中有美不即献出,回朝奏知圣上,以违旨论。但下官思量,妹子虽有此美材,只因家母年高,爱惜女儿如珍,真难割爱,是以延迟至今始报。望祈陈公公回朝将就些,以免下官有欺君之罪,不胜感激!”陈琳道:“总兵大人何须过虑。你今依旨将令妹上册,何谈欺君?其迟些报献,不过人子体念亲心之意,陈某怎敢诛求。但令妹是何闺名?”狄爷道:“小妹闺名千金。”陈琳即命执笔人,将宫女册上头名注上狄千金,一十六年寸步未离闺阁,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