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机动车使用寿命及其影响因素
机动车使用寿命是指从机动车初次注册登记日期开始计算到不能被使用时为止,所经历的总使用时间或总行驶里程。其中,总使用时间既包括工作时间,也包括停驶时间。机动车不能再使用的判断标准有4个,即技术使用寿命、国家机动车报废标准规定的寿命(即规定使用寿命)、经济使用寿命和合理使用寿命。
1. 机动车使用寿命
(1)技术使用寿命。机动车技术使用寿命也称机动车自然寿命,是指机动车从开始使用(初次注册登记日),直至其主要机件到达技术极限状态而不能再继续修理时为止的总工作时间或总行驶里程。这种极限的标志,在结构上表现为零部件的工作尺寸、工作间隙达到极限,而在性能上常表现为机动车总体的动力性下降或燃料、润料的极度消耗。
机动车的技术使用寿命主要取决于各部分总成的设计水平、制造质量、机动车使用情况与维修状况等。机动车到达技术使用寿命时,应对其进行报废处理,机动车维修工作做得越好,机动车的技术使用寿命就越长。不过随着机动车使用时间的延长,机动车维修费用也会日益增加。
国家规定机动车必须进行年检,经检验不符合国家《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以及各地制定的有关机动车安全、尾气排放要求的,便不允许(在该地区)继续使用,即使这些机动车还能够继续正常行驶,也要将其转移至其他区域、城市或进行报废处理。
(2)规定技术使用寿命。机动车规定技术使用寿命即机动车报废标准规定的寿命,是指从机动车初次注册登记日开始计算,到依据国家或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允许继续使用为止的总使用时间或总行驶里程。各地方制定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不尽相同,同一辆机动车的规定技术使用寿命可能在不同地区是不一样的,如北京、上海的环保标准比较高,因此在北京、上海已经达到规定技术使用寿命的机动车,在其他环保标准比较低的地方,可能还没有达到规定技术使用寿命而允许继续使用。
机动车的规定技术使用寿命主要与其注册登记地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有关,尾气排放标准越高,机动车的规定技术使用寿命就越短。
(3)经济使用寿命。经济使用寿命是指对机动车使用进行全面经济分析后得出的能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使用期限。全面经济分析从汽车运输总成本出发,分析汽车购置、使用和维修费用,以及企业管理开支和车辆折旧等一系列因素,进行综合经济评定,确定机动车继续使用的经济合理性。目前经济使用寿命的确定以购买机动车成本与保持机动车正常工作状况的单位消耗之和的最小值为效益准则。
购买机动车的单位费用(购车费用除以机动车总行驶里程,单位为元/km)随行驶里程增加而逐渐下降,使用和修理的单位费用(简称使用费用)随行驶里程的增加而提高,这些费用的总和值最小时的行驶里程就作为机动车经济使用寿命。
(4)合理使用寿命。机动车合理使用寿命是指从机动车初次注册登记日开始计算,在到达经济使用寿命后,因为更新资金和更新车型来源等因素的制约,将机动车继续使用一段时间后的总使用年数或总行驶里程。2022年,国家对机动车报废标准做了调整,多种机动车在达到报废年限后,还可延缓报废,在定期检验合格的情况下,允许延长机动车使用年限的原因之一,就是基于机动车合理使用寿命考虑的。
技术使用寿命、合理使用寿命和经济使用寿命之间的关系为
技术使用寿命>合理使用寿命≥经济使用寿命
2. 机动车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
机动车的使用寿命,尤其是技术使用寿命,会因受一些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变化,影响机动车使用寿命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磨损和腐蚀。磨损和腐蚀会使零件配合关系失常、密封性减弱,以至于漏气、漏油、漏水、振动和噪声加剧等,使机动车性能恶化并产生故障,造成机动车不能正常运行或机件损坏。
(2)积垢和变质。这是指机动车专用液(冷却液、润滑油、燃料、制动液、传动液等)在使用中变质和被污染。这时,其一方面使机动车专用液的性能和作用下降,另一方面使机件内部积垢,造成通道变窄甚至堵塞,增加零部件磨损,从而使机动车性能恶化、产生故障。
(3)老化。橡胶及塑料等非金属材料零件,因为使用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作用,会发生老化,其强度大幅下降,质地变脆或开裂,极易被破坏或失去作用。此外,电气元件老化还易引起电气系统的故障。
(4)材料疲劳、机件变形或制造质量欠佳。这些原因引起的故障往往是由汽车设计或制造不当所引发的,机动车用户无法控制。
(5)使用中操作失误或调整不当。使用者对机动车操作的生疏而造成的误操作,对机动车构造和调整方法不清楚而造成的错误调整,以及使用的消耗材料(燃料、润滑油、冷却液、制动液等)质量不佳、选择不当、标号不对甚至是伪劣产品等因素,是发生机动车故障的非正常现象,只有通过提高使用者的业务能力和净化市场来解决。
(6)不正确的维修。低水平的维修、野蛮操作或反复拆装等会造成机件的隐性破坏,电气系统的短路、断路、虚接,部件内部脏污,安装和调整错误以及机械损伤等现象,是造成故障隐患和缩短机动车使用寿命的原因之一。
机动车的使用寿命及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