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章 密谈
“审食其?他为什么要陷害安国侯?”
就刘盈所知,这两个人素无嫌隙,审食其没来由要置安国侯于死地。
“殿下,恐怕这不是审食其一个人的事。”
“怎么说?你的意思是他后面有靠山,背后有人指使?”
“如果单纯是审食其一人的话,老臣想不出他有什么动机,而且如果这只是他自己个人的阴谋的话,那随便找个人去做行了,何必由他他亲自出马?”
太傅的分析向来有理有据,刘盈边听边点头,让他接着讲下去。
“继续说。”
“根据老臣在公车司马处的看到的记录,那份密奏是由审食其亲自封印后交给邮役的,按理说主谋不会做这样抛头露面的事,所以他只是颗棋子罢了,真正的策划者另有其人。”
“嗯?谁那么大胆子?敢捏造这种消息?”
“殿下,您不知道审食其和谁最亲近吗?”
“像他这种人,好像大臣们都不喜欢他吧?”
“殿下说的没错,连老臣这种无甚功劳的人都对他没有好感,可想而知那些军功出身的将军侯爷们是怎样看他。可是话说回来,见了面,大家还得客客气气的叫他一声辟阳侯。要是没有皇后,他什么都不是。”
“太傅,不必说了,你的意思我清楚,我会去弄明白的。”
吕后和审食其的亲密关系,刘盈不是不知道,但是要说是母后指使审食其陷害安国侯,他还是难以接受。
审食其参与其中,这是确定无疑的,但要把母后牵涉进来,后果会是怎样,他不敢想象,所以只好打住叔孙通,不让他往深处讲。
刘盈之前一直以为,审食其和她母亲只是单纯的仆人和主人关系。作为吕后的忠诚管家,他在照顾母亲和家人生活起居上几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这事众人皆知。他也因此而获封侯爵,得到了丰厚的报偿。
但是他两人之间的这种非凡关系近来却让刘盈感到不快。尤其是在他知道母后闭门不出的那几日,自己连母亲面都没有得见,他审食其却能日夜服侍吕后左右之后,心头早起了一股无名业火。
只是不知刘邦是什么感受?也许他根本就不在乎,他现在的恩宠厚爱全集中在戚夫人身上,吕后早已经是昨日黄花,不堪一顾了。
至此,刘盈和叔孙通的谈话草草结束。
而吕后宫内,一番密谈正在开始深入。
“皇后陛下,您的意思是?”
“萧丞相,家兄跟随皇上南征北战,不惜以身殉国,这是本宫心中永远的痛楚。皇上虽然感念他的功劳,给他封了侯,但与当朝各位公卿元老相比,萧丞相,你们比先逝的家兄要幸福得多。”
谈起大哥吕泽,吕后总是满腔哀怨,如果他没战死沙场,一直活到现在会怎样?
“皇后陛下,周吕侯征战沙场,为国捐躯,是大汉永远的荣耀,也是微臣永远也达不到的高度。周吕侯如果健在,哪能轮得到微臣居此位置?臣等自始至终奉周吕侯为指路明灯,跟随他前进。只可惜天不遂人愿,他却先臣等而去,唉!”
萧何身为大汉丞相,在帮助刘邦定鼎天下的过程起了尤为关键的作用。自己虽然不敢自称为第一功臣,但对自己也有个基本定位:除了留侯张良和淮阴侯韩信,论功劳还没有人敢说在他之上。
但这会儿,吕后当着他的面说她大哥吕泽居功至伟,功劳比各位公卿元老都要高,包括他萧何在外,没有人能与周吕侯比肩。
吕雉这番话虽然是夸大其辞,但是出于对死者的尊敬,也为了满足吕后的虚荣心理,萧何不但没有加以驳斥。
反而顺藤摸瓜,不惜贬低自己,以提高吕泽地位,顺势将吕泽大加夸赞了一番,使吕后转哀为喜。
“萧丞相也不必过谦,论功劳,你说第一,没人敢说第二,这是不争的事实。本宫一直觉得愧对家兄,他身故后,吕家失了主心骨,能担起家族重担的人寥寥无几,很多事情都是本宫一人在苦苦支撑,难得有人帮忙。”
萧何何等聪明,早已听出吕后话中有话,定是有求于他,只是既然吕后拐弯抹角,他也不能直言,话还是说得婉转一点的好听。
“陛下,吕氏家族向来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有周吕侯和建成侯立下的赫赫战功,又有您主持大局,您贵为皇后,母仪天下,吕氏家庭何其兴旺,何必忧心呢?陛下若有难处,臣等自当效犬马之劳。”
“难得萧丞相能体谅本宫的苦心,有丞相这番话,本宫也宽心许多。本宫现在正为两件事情烦恼,不知萧丞相可知一二?”
既然吕后要他猜,他可不能直说不知道,好歹也要说个一二才是。
猜不中,是臣子愚钝,显得皇后心思难测;猜中了,是臣子心思缜密,善于揣测上意。
怎么看都是大好事,于是接口道:
“陛下,微臣愚钝。”
“说吧,本宫听听。”
“陛下所思不外家国天下事,当前太子已经及冠,为太子娶亲立太子妃,延续皇家血脉是第一要事。微臣不揣冒昧,如若猜不中请陛下赎罪。”
对于太子娶亲一事,萧何有百分百的把握,但还是留了余地,没有把话说死。但另一件事,他可真是不知道,只好不说。
“萧丞相,你说的没错。皇上提议与安国侯联姻之事早已不是秘密。皇上没有与本宫商量,导致自取其辱,已经无法挽回。如今皇上对此事耿耿于怀,闭口不谈。但本宫身为母亲,可不能像他一样甩手不管,太子的婚事必须提上日程,马上操办。太子乃天下之本,萧丞相,你身为百官之首,太子婚事,可不能置身事外啊!”
太子婚姻本来就不同一般,往小了说,这只是太子父母,也就是皇上和皇后的家事。
父母不主动提出,臣子怎么能够插手呢?这也是之前只有刘邦和吕雉在操心此事,朝臣们闭口不言的原因。
但往大了说,太子婚姻又关系皇室继承,是社稷攸关的大事,大臣当然应该参与。
但现在既然吕后主动提出,而且话说到这个份上,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她要让丞相萧何带头,主动参与太子婚事。
对此,萧何怎么能够拒绝呢?
“但凭陛下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