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涨知识:绕不开的修辞方法(全5册)](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159/50416159/b_50416159.jpg)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比喻可有历史了
“你是修辞小精灵?那你告诉我,修辞到底是什么?”方小程问。
“修辞是一种文学手法,就好像给语言化妆,让语言变得‘漂亮’点。比喻则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开始使用这种方法了!”修辞小精灵侃侃而谈。
“哇,这么厉害啊!”
![img](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5ED00/296857346043573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1_5.jpg?sign=1738902265-XQtBMuKDMXSl9JlK2KH2sNoEGPV2UZDM-0-e84d8fe09c1a1cf1e70d8c29a4749934)
![img](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5ED00/296857346043573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1_6.jpg?sign=1738902265-kTY7uDcE8FWh1paNYIjiZlTjjrYKw2cf-0-122d96cbc369b9652570775f96627b83)
●比喻溯源
“比喻”这个名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抑》,其中有“取譬(pì)不远,昊天不忒”的诗句(意思是:让我就近打比方,上天赏罚不冤枉)。先秦散文中大量使用比喻,使著述和言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开始对比喻进行研究。
到了南朝齐,刘勰(xié)的《文心雕龙》中有专篇对比喻进行全面、精辟的论述。再后来出现了明代徐元太的《喻林》、清代吕佩芬的《经言明喻编》等汇编比喻现象的专书,人们对比喻的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