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不论什么类型的风险,其管理过程一般都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确立风险管理目标;
(2)识别各种可能减少企业价值(导致损失)的重大风险;
(3)衡量潜在损失可能发生的频率和程度;
(4)开发并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方法,其目的是增加股东的企业价值;
(5)制定并实施所选定的风险管理方案;
(6)持续地对经济组织的风险管理方案和风险管理战略的实施情况和适用性进行监督、评估与反馈。
(一)确立风险管理目标
确立风险管理目标是风险管理程序的第一步,是风险管理决策行为的重要基础和首要前提。风险管理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行的,并应融入企业的战略管理、运营管理过程中。正如前面所述,企业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是通过风险成本最小化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是就一般意义而言的。事实上,对不同的企业而言,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可能各不相同,但都强调风险管理目标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战略发展目标相协调。当然,由于个人、家庭、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及政府公共部门的风险管理目标各有不同,其风险管理决策和采用的风险管理方法也就略有差异。
(二)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对各类潜在的和现实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地信息搜集并认知风险的方法与过程。将风险进行归类和细分,如物质性风险、人身风险、金融风险、财务风险、财产与责任风险、收入波动风险等,对于把握风险的性质及其危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风险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类风险事故的致损原因,准确区分相关风险因素,如自然、社会、心理及行为等,对于风险损失的控制、风险事故发生后实施经济补偿均是必不可少的决策环节。
风险问题的复杂性,要求风险识别应当是全面系统和动态调查的过程,既需要对已认知的各类风险运用新的方法与技术进行准确识别,更要关注一些潜在的、新兴的、可能带来某些灾害性后果的新风险,提高识别和认知程度;既要探寻自然灾害风险的运动轨迹,继续增强风险识别的科学性,更应高度关注人为风险及其危害后果。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现代人因行为和心理方面的扭曲、压抑造成的心理失常、精神失范,将有可能对社会带来某些灾难性后果,这是未来社会应当高度重视的风险源。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行为失范对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远远大于一般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问题的症结正是我们对这类风险源的诱因知之甚少。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对风险的认知和定性分析具有重要价值。
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很多,并且随着人类认知风险能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以及经验的不断积累,识别风险的方法将得到改进并趋于完善。在宏观领域中,决策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统计预测分析、幕景分析、神经网络模型分析等具有重要的风险识别功能;在微观领域中,生产流程图法、损失清单分析法、保险调查法、财务分析法等均是企业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而随着医疗技术进步与各种医疗检测手段的综合运用,人们对各类疾病风险的识别和检测,亦达到相当完善的水平,如心理与行为测评法、心理分析和心理疗法在识别人类自身的各种潜在行为风险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风险衡量
经过全面系统的风险识别之后,就进入了风险衡量阶段。风险识别与风险衡量经常被统称为风险分析。风险衡量就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潜在损失风险发生的频率、损失的范围与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损失频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损失可能发生的次数;损失程度是指每次损失可能发生的规模,即损失金额的大小。
风险衡量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估计和衡量风险程度,降低损失后果的不确定状态;二是有利于把握风险损失波动情况及其变化幅度,为选择风险管理方法和进行风险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而言,风险衡量的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首先,风险衡量要估计风险事故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频率大小,估计不同概率水平下的损失后果;其次,风险衡量要估计和衡量不同经济组织面临的平均风险损失及总损失金额的大小;最后,风险衡量要分析、估计每一次具体的风险损失偏离平均损失的程度,这对风险管理决策取向具有关键意义。
(四)开发并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方法
在确立风险管理目标和系统分析风险的基础上,根据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开发并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方法,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可比较的方案,这是风险管理程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图1-2所示,风险管理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损失控制、损失融资和内部风险抑制。
图1-2 主要的风险管理方法
1.损失控制
所谓损失控制,是指有意识地采取行动降低损失发生的频率或损失的程度。人们通常把主要是为了降低损失发生频率的行为称为损失预防手段,而把主要是为了降低损失程度的行为称为损失抑制手段。一般来说,损失预防是防患于未然,其行为作用于损失事故发生之前;损失抑制是“亡羊补牢”,其行为作用于损失事故发生过程中或损失事故发生之后。损失预防的一个常见例子是对飞机进行定期检查,以防止飞机机械故障的发生,从而降低了飞机坠毁的频率,但对飞机一旦坠毁的损失程度无能为力。损失抑制的一个常见例子是安装热感或者烟感的喷淋系统,从而减少火灾事故的损失程度。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许多损失控制手段会同时影响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所以往往无法将它们严格地归于损失预防或损失抑制手段。举个例子,在汽车中安装安全气囊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降低车祸中伤害的严重程度,但它同时也可能影响到车祸伤害发生的频率。车祸伤害事故的次数是增加还是减少,取决于由于安全气囊的保护使得虽然发生了车祸事故却没有造成伤害的次数,是否超过了由于安全气囊在不恰当时间打开或打开太猛而造成的伤害事故的次数,以及由于安全气囊的保护作用而使司机麻痹大意造成的车祸事故与伤害的次数。
损失控制的一种极端情况就是避免风险。避免风险就是当风险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很大或损失程度很严重时,可以主动放弃有可能产生风险损失的某项计划或某一事物。例如,航空公司考虑到天气恶劣而取消某次航班,就避免了该航班发生空难事故的风险。当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知道,避免风险的方法虽然将风险损失的概率控制到为零,但同时也丧失了风险行为可能带来的收益。
有必要着重指出的是,在整个风险管理决策框架中,风险控制最为重要,它是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思维观,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升了人在整个风险管理框架中的关键性作用。人是风险事故的主要承受者,也是为数不少的风险事故的重要风险源。只有重视人的作用,提升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切关怀,才能从根源上、从根本上关注人类所处的风险社会,并寻求其解决的办法。因而在众多风险控制工具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无疑远远高于一般的、具体有形的安全工程及技术和方法。将风险控制的这一决策思路上升到管理哲学和决策思维的层面,是我们提升风险控制质量和水平的关键。
2.损失融资
较之于损失控制方法,损失融资方法是一种消极的措施。所谓损失融资方法,是指一旦风险事故发生,通过预先的损失融资安排,提供及时有效的经济补偿,使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成为可能。一般而言,损失融资方法包括:自留风险、购买保险、套期保值交易及其他合约化风险转移手段。
(1)自留风险。它是指经济组织自己承担了部分或全部的风险损失。自留风险是风险管理中一种重要的损失融资方法。自留风险包括主动的、有意识的、有计划的自留与被动的、无意识的、无计划的自留两大类。前者是在全面的风险识别和准确的风险衡量基础上,认为对某些损失后果采取自行承担,将比转移给外部机构更经济合理,从而主动选择了自留风险,以便更好地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后者往往是在没有意识到风险存在或低估了风险损失的程度或无法将风险转移出去时,只能由经济组织自行承担风险损失的财务后果了。
企业自留风险的损失融资安排包括:①动用企业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或其他流动资产来补偿经济损失,然后在较短时期内摊入企业生产成本或营业成本;②建立意外损失补偿基金;③向外借入资金,如应急贷款或特别贷款;④发行新股;⑤成立专业自保公司,为企业内部的风险损失进行自我保险。需要指出的是,企业遭受重大风险损失后,向外举债和增发新股的难度都会比较大,或者是成本比较高。
(2)购买保险。保险是一种风险转移机制,是风险管理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损失融资方法。经济主体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以确定的保险费支出获得了保险人对不确定的风险损失进行补偿的承诺。保险人通过集中大量同质性风险单位,收取保险费并建立保险基金,将少数被保险人的风险损失在众多的投保人中进行分摊,从而实现了风险分散、损失分摊的职能。
(3)套期保值交易。它是一种很重要的损失融资方法。诸如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以及互换合约等金融衍生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类型风险的管理中,特别是对价格风险的管理。投资者可以利用这些合约来对某些风险进行对冲,也就是对冲由于利率、价格、汇率变动而带来的损失。这里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套期保值交易如何对冲价格风险。在生产过程中要使用石油的公司会因为石油价格的意外上涨而遭受损失,而生产石油的公司则会因为石油价格的意外下跌而遭受损失。于是,这两类公司可以使用远期合约来进行套期保值。在远期合约中,生产石油的公司必须在未来某个约定的交货日以一个事先约定的价格(远期价格)向使用石油的公司提供约定数量的石油,而不管当时市场上石油的实际价格是高还是低。由于在签订合约时,远期价格就已经商定妥了,所以使用石油的公司与生产石油的公司都可以通过远期合约来降低价格风险。
(4)其他合约化风险转移手段。经济主体可以通过签订合约的方式来转移财产或经营活动的风险。例如,出租人可通过财产租赁合同将财产风险转移给承租人,建筑商可通过分包合同将风险较大的工程项目转移给专业施工队,医院可以通过签订免责协议将手术风险转移给患者及其家属等。与避免风险不同的是,在通过签订合约转移风险的情况下,风险本身依然存在,只不过是通过合约将损失的财务或法律责任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了。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金融、保险创新的不断深化,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损失融资方法,如巨灾证券化、有限风险保险、财务再保险等,有力地推进了新形势下损失融资方法的创新和发展,开辟了风险管理的新路径。
3.内部风险抑制
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内部风险抑制方式有分散化和增加信息投资两种。分散化是指经济组织通过将经营活动分散的方式从组织内部降低风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需要注意的是,公司股东采取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的做法,会对公司购买保险以及使用对冲手段的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增加信息投资的目的是提高损失期望估计的准确程度。增加信息投资所带来的对企业未来现金流更精确的估计或预测,可以减少实际现金流相对于期望现金流的变动。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增加信息投资来提高对纯粹风险损失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估计的准确性,为降低产品价格风险而对不同产品潜在需求情况进行的市场调研,以及对未来商品价格或利率进行预测等。
(五)风险管理决策与实施
风险管理决策是指根据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在全面、系统的风险分析基础上,科学地选择风险管理方法及其组合,从而制定风险管理的总体方案和管理重点。风险管理决策是风险管理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择什么样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必须以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基本原则为基本出发点。立足于这一决策基点,人们需要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出购买保险决策,安排自留风险决策,尤其需要充分考虑在实施全面风险控制的前提下,保险决策与自留风险决策的科学、合理的组合,以体现风险管理决策的价值,从而通过各种风险管理方法的最佳组合,以最小的风险成本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是指将风险管理的各项任务付诸实施,并在各职能部门分配,具体实施购买保险计划、风险控制计划(损失控制计划与企业内部风险抑制计划)、自留风险计划等。风险管理的格言是:损失前的预防胜过损失后的补偿。因而,在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阶段,主体应当充分发挥损失前风险控制工具的重要作用,通过积极的风险防范措施,启动预警系统,尽可能消除隐患。在损失发生后,主体尽快启动抢救机制和救助机制,将损失的后果和人员伤亡降到最低限度。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风险管理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主体应注意体现综合配套和灵活调整的管理原则,这对于提升风险管理的绩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六)持续地对经济组织的风险管理方案和风险管理战略的实施情况与适用性进行监督、评估与反馈
在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主体需要根据风险管理目标和实施的具体情况,不断地调整原有风险管理方案,使之更加符合预定的风险管理目标和实际情形。对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效果的监督与评估贯穿于风险管理的全过程,主体需要对风险管理方法的选择、风险管理决策过程、风险管理实施程序等进行系统的评估,并不断地调整风险管理方案及其实施程序。由于风险管理过程的复杂性,强化对风险管理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监督与评估,不断运用反馈机制对风险管理方案进行调整,使之与风险管理的每一个具体目标都更加接近,这对风险管理总体目标的实现、提升风险管理决策水平、提高风险管理绩效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