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失业手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0章 6月5日 星期三 阴

上上家公司的另一家兄弟单位上午给了反馈,说是他们领导的想法有变化,关于人才发展资深岗位的招聘被终止了,我只能说麻烦了还是要谢谢你。后来猎头也跟我反馈了同样的消息。这种情况确实无可奈何,用人单位的需求才是工作机会背后的根本。高级经济师评审结束后,自己时不时还是深深懊恼为什么不把最后一个问题回答完整,甚至好多次都不自觉就默念复述一遍技术工作总结里的相关内容。无论如何这件事情只能是告一段落,找工作立马就又重新成为了我的主题词。每天在图书馆里不停地投简历,甚至开始广撒网到跟着系统群投的程度。我清楚求职是一个漫长而且机会消息反馈非常不均匀的过程,只能被动响应,其中间隔空白的时间还是要安排一些事情来做。

之前纠结过考雅思,也一直还在坚持听CGTN的英文节目,想想即使雅思考了一个不错的分数,还是需要走读研的道路,而自己最终确定的应用心理学研究生专业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只有两年全日制学制,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今年春节我的一个表哥曾提起过法考,当时没有太放心上,现在突然冒出来觉得可能是一个方向,加上去年就有一位我的第一家公司的前同事,意外地辞掉了老家省属国企二级公司常务副总的职务,毅然决然投身法考和律师行业,当时还是非常震惊和钦佩,也跟他聊了聊,除了他一堆注册证书可以保证家庭基本开支,应该还是人到中年突然明确了自己新的方向和事业追求吧。法考如果通过了,倒是可能直接开拓一条新的职业道路,也是行走江湖防板砖的自卫武器(想起上家公司一起被裁员的那位法务部的同事)和从职能站位观察公司业务的一个新的角度。

先是自己上网搜索了一些关于法考的基本常识。以前只听说过法考如何如何难,自己还真没想过去了解一下法考具体是咋回事,都不知道要考什么、什么时候考、在哪里报名。网上考培的广告信息实在是太多了,七拼八凑也不太完整,干脆还是跟那位通过法考的前同事问问看。微信发了消息到临近中午才回复,说是在准备开庭材料有点忙,他是裸辞后直接报了培训班,一次性过的主客观考试拿证,我觉得确实是很厉害,连忙追问是哪家培训机构——人家手头上还忙着,我先上那家机构看看,有啥具体问题后面再麻烦人家呗。熟人熟路果然就靠谱很多,机构的网站上有很多资料和视频课程,也有针对小白的常见QA,原来司法考试的报名要登录司法部的官网,刚好今晚有机构创始人的一个法考直播讲座,到时候必须去听听看。

还有几天就要到面试的时间,老家省属国企那边还没有进一步安排的消息,网上显示报名是已经完成的状态,于是下午我赶紧跟人家联系问问,对方答复通过简历初审,但居然还是要参加当天上午的笔试环节,具体通知要到明后天才能出来。我有点着急又跟对方解释了一下中央企业和省属国企是否高半级对应、部门副职属于中层干部是否还一定需要参加笔试等等,显然这不是一位具体工作人员能够决定的,于是我嘴上说着我先看看车票能不能改签、周五前一定给到对方明确的答复,心里已经开始有点想放弃了,一方面是车票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也是担心他们通知里说的副处级优先考虑和内陆城市经常听说的“萝卜招聘”有关系。打开订票APP发现果然周五的车票基本没啥了,毕竟端午假期在即,选了几个车次改签,只能时刻关注等消息。

晚上听过法考直播后,自己对法考也有了基本认识,但适合对象人家说得比较直白:要么是年轻人考公的需要,要么是有地方案件资源或者针对自己所在行业的法律诉讼需求,这两点我都不沾边,心里有点迟疑。考试难度大果然不是盖的,我估计很大方面还是体现在前期学习内容太多了吧,光看内容范围就已经头大,其中客观题的两张试卷上下午共计200道单选多选不定项选题目,覆盖上午试卷一的法治思想、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律史、国际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以及下午试卷二的民法、知识产权法、商法、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两张试卷合计300分、180分及格通过。今年两个批次的考试时间安排在9月21日、22日两天(可见法考报考热度依然不减啊),时间上倒好像还勉强可以赶得上,主观题一般在客观题之后一个月,现在还顾不上就另说了。这么多内容让本来迟疑的我更加犹豫了,但是事已至此还有其他的选择吗?在不耽误找工作的情况下,也只有一试了,这恐怕真要把高三的学习劲头拿出来,既然是全职备考就铁定是不会掏几千块钱报名培训班了,尤其在缺少主要进项的这个时候,决定自己先听听他们的视频课程看看能不能找到一点投身学习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