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14.考试进行
乡试开考这日,天边才泛起鱼肚白,省城的考场外就已人头攒动。张恪早早来到考场,望着那威严矗立的考场大门,心跳陡然加快,紧张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大门缓缓打开,考生们怀揣着忐忑与期待,排着队依次进入考场。张恪深吸一口气,稳定了下情绪,随着队伍迈进。考场内,一间间狭小的考棚整齐排列,犹如一个个等待学子们施展才华的战场。他找到自己的考棚,狭小空间仅容一桌一凳,桌上摆放着笔墨纸砚,虽简陋,却承载着他的梦想与希望。
拿到试卷,张恪迅速浏览题目,这些题目涵盖四书五经、策论等多个领域,他在心中快速梳理思路。首先是四书五经的阐释题,他回忆着平日里诵读的经典原文、先儒注解,以及自己反复琢磨的见解,提起笔,字迹工整、条理清晰地写下论述,力求每一个观点都有理有据,每一句阐述都精准到位。
写策论时,张恪眉头紧锁,他深知策论最能体现考生对时事的洞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是关于如何应对地方灾荒,他脑海中浮现出平日在各地听闻的灾荒景象,以及自己苦思冥想得出的应对之策。他先剖析灾荒产生的原因,从气候异常、水利失修,到地方官员治理不力等多个角度展开,接着有条不紊地提出解决办法,包括建立完善的灾荒预警机制、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合理调配救灾物资,以及严惩贪污救灾款项的官员等。他的笔触坚定有力,洋洋洒洒写满了答卷,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
考试过程中,考棚内安静得只能听见笔尖摩挲纸张的沙沙声,偶尔有几声考生的咳嗽声打破寂静。张恪全神贯注,沉浸在答题的世界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遇到难题时,他也会短暂地停下笔,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搜索知识储备,寻找解题思路。
不知过了多久,考场上响起了交卷的钟声。张恪搁下手中的笔,长舒一口气,他检查了一遍答卷,确认无误后,将试卷小心地整理好,交给了监考官员。走出考棚,阳光洒在身上,他顿感一阵轻松。
考场外,考生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考试题目。张恪也加入其中,听着众人的观点,他时而点头,时而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在交流中,他发现自己的答案与一些考生的有所不同,但他坚信自己的判断,因为这些答案是他深思熟虑、厚积薄发的成果。此时的他,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渴望能在这场考试中崭露头角,向着自己的仕途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