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章 一丝不挂,竿木随身(求追读支持!)
“这个世界……真是太精彩了!”
在一开始的惶恐过后,周崇眼里逐渐充满了兴奋。
在原本的那个世界里,他是孤独的;
因为在那个世界里,他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生活里充满了安定和平和。
这种安定平和对普通人来说的确非常好,无比的好。
但是对少数不安于平庸和安定的人来说,这却是一种极度的无聊。
周崇就是这样的人。
正是因为跟世界的这份安定格格不入,所以周崇才选择了离群索居;
而他的爱好也始终是寻常人所不理解的,超脱现实的过去和幻想。
若非如此,他又怎么会着迷于诸多的古迹和传说,又怎么会把那么多玄之又玄的道家真言牢牢记下?
“周兄,我们收拾好了,可以出发了!”
宁采臣怀里抱着一个沾满了泥土的旧坛子。
显然,这个坛子刚刚才从土里挖出来不久。
这里头装着的正是聂小倩的残存尸骨。
聂小倩没有怎么经过修炼,道行非常浅薄,还不能摆脱对躯体的依赖,即便尸骨已经腐烂了大半,也依旧离不开。
既然她想随宁采臣离开此地,自然也要把尸骨一并打包带走。
宁采臣用自己的包袱皮仔细的把坛子打包好,让别人看不清里面是什么?,这才算是收拾好。
宁采臣此行本来是打算去金华城中游览的,顺便会一会一些同样是读书人的朋友。
只是忽然遇上了学政路过京华城,无数的读书人为了亲眼目睹这位大人物,不惜千里迢迢而来,直接把金华城中的客店全都住满。
即便有空余的房间,也是价格飞涨。
宁采臣无心攀附权贵,更不想去凑这场热闹,同时也是因为囊中羞涩,已经住不起昂贵的旅店。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宁采臣不得已,这才住到了接近荒郊野外的破寺当中,也因此结识了周崇和燕赤霞,从而经历了这一场鬼怪奇事。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之后,宁采臣也已经无心再入金华城。
现在的他只想赶紧回到家中,一是好好安置聂小倩的尸骨,二也是想将刚认识的好朋友周崇请到家中小住几日。
“周兄,你难道不收拾吗?”
周崇举起手里的木杖,微笑着说道:
“我本来就一丝不挂,如今也只有竿木随身,随时可以出发。”
宁采臣听到这话,对周崇更是肃然起敬:
“没想到周兄不仅懂得道术,而且也通晓佛家典故,果然学识渊博,远胜于我。”
周崇刚才所说的“一丝不挂,竿木随身”,并不是说自己要裸奔的意思。
这句话本来就出自《楞严经》,他的本意是说,修行人看破红尘,无牵无挂,逍遥自在的意思。
一丝不挂的“丝”,本意并不是指衣服,而是指和世间红尘因果纠缠而衍生的三千“烦恼丝”,便是指因果牵绊。
周崇这么说,其实也算是一语双关。
既是指自己身上没有多余的东西,同时也是在说自己从另一个世界穿越而来,无牵无挂的意思。
宁采臣也是个博学多才的人,所以一下就听懂了周崇话里的禅机。
周崇同样对宁采臣的机敏和博学十分欣赏,笑着说道:
“宁兄果然有慧根,只可惜你心在红尘,如今又有佳人相伴,否则,我都想渡你入修行之门了。”
周崇暗戳戳的指了指陪伴在宁采臣身旁的聂小倩,摆明了是在调侃他们的人鬼之情。
聂小倩被周崇的调侃说的满脸通红,一转身消失在原地,害羞地躲到了宁采臣怀里的坛子里。
“嘿嘿,我是个俗人,恐怕就没有这个机缘了。”
宁采臣倒是好意思嘿嘿一笑,然后又紧了紧包裹坛子的包袱皮。
周崇拿起手中的木杖:
“既然都收拾好了,那就走吧,出发!”
“好,周兄,随我来!”
两人一鬼,终于离开了破庙,沿着山间的小路一路南下。
宁采臣算起来也是金华人氏,只不过他的家并不在城里,而是在金华城西南面数十里的离山村里。
宁采臣要想回家,最快的路途便是一路南下,直到白江的岸边,然后寻到渡口雇一条小船顺流直下,很快便能到离山村。
“周兄,你可要跟紧了,我的脚程可不算慢!”
当然不慢。
宁采臣虽然是个书生,但是年纪轻,精力旺盛,即便是身前抱着个坛子,背后背着书篓,沿着山路一路前行的脚步也一点不慢。
更何况,他此时还惦记着早点让聂小倩重新入土为安,因此不自觉中也加快了步伐。
“哈哈,宁兄尽管走你的,不必顾虑我。”
周崇跟在他的身后,发出爽朗的笑声。
宁采臣回头一看,周崇披头散发,身上穿着粗布衣服,脚下踏着简陋的草鞋,手中握着一支直溜溜的木杖,正大步流星紧随其后。
就凭周崇这一副装扮,说他是要饭的,也不为过。
只不过周崇神采奕奕,身姿挺拔,两眼之中更是精光四射,跟神采萎靡的乞丐决然不同,反倒更像是游戏人间的逍遥散仙。
“周兄,果然不是一般人,真乃风流人物!”
看着如此洒脱的周崇,宁采臣的眼中难免留恋出艳羡的神色。
不过他也不差。
周崇有他的逍遥洒脱,宁采臣也有自己的红袖添香。
女鬼聂小倩一路漂浮在他的身旁,紧随其后,不停地为他擦拭额角的汗珠。
这一番艳遇,又何尝不让人羡慕?
“滴答滴答!”
忽然,天上下起小雨。
宁采臣前面抱着坛子,后面背着背篓,根本没有多余的手给自己撑伞,只能尽量加快脚步,同时,朝身后招呼道:
“哎呀,怎么下起雨了?周兄,咱们可得快点了,这一路没遮没拦,只有到前面的张家渡,才能有个避雨的地方!”
“宁兄怕雨?难道不觉得,此时这点山间小雨,颇有意境吗?”
“我倒是无妨,出门在外遇到风霜雨打也是正常,我只怕周兄你身子刚好,现在又淋了雨,明日免不了一场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