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2章 江东来使
“平叔有此孝心,实乃汝母之幸,亦为汝等晚辈之楷模。”曹操摸着胡须缓缓说道。
丁夫人把手里的金镯子摘下,冲着何晏摆了摆手道:“好孩子,这镯子你收下。
就当是我这个长辈给你的一点心意吧。
往后你和棘儿相互照应,有难处,就来找我和丞相。”
“多谢夫人赏赐,何宴定不辜负您的期望,日后,宴定悉心照料母亲与棘弟。”何晏大方得体的回道。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曹轩这心里不禁有些吃味。
同时这也给曹轩提了一个醒,以老曹现在的身体状况来看,估计是很难再有性生活了。
后院的那些女人若是不甘寂寞,闹出一些红杏出墙的丑闻来,那曹家的名声也就完了。
看来有时间得好好整顿一下门风了,最起码像何晏这种美男子,不能随意再出入曹家后院了。
就在这时,高望慌慌张张地冲了进来说道:“丞相,主母,江东使者顾雍拜见!”
曹操微微皱眉,放下手中的酒杯,缓缓说道:“今天是我曹家大喜的日子,没有把客人拒之门外的道理,让他进来吧。”
“诺,丞相。”
不多时,江东使者顾雍款步迈入宴厅。
厅内丝竹之音戛然而止,众人的目光“唰”地一下,聚焦在这位不速之客身上。
顾雍身着月白色深衣,广袖飘飘,腰间美玉随着步伐轻晃,面容沉稳,眼神深邃。
他拱手作揖道:“顾雍见过丞相、夫人,恭贺世子大婚!”
曹操端坐在鎏金大椅上,闻言,目光如鹰隼般审视着顾雍,左手不自觉摩挲着座椅扶手上的纹路,片刻后,发出一阵低沉的笑声:“顾公远道而来,还惦记着轩儿的婚事,实在难得。”
顾雍满脸无奈的回道:“丞相,雍来到许都已有多日了,可您就是避而不见,无奈之下,雍方才出此下策,还请丞相恕罪。”
“哼,你还好意思说,你家主公孙仲谋,竟与刘备那个织席小儿狼狈为奸,妄图抵挡我曹家的虎狼之师。
昔日官渡之战,我们曹家挥师破袁绍,何等威风,那时孙家人畏我曹家如虎,如今倒好,有了点底气,便忘了本分!”一旁的曹洪冷哼一声道。
顾雍神色平静,待曹洪话音落下,双手抱拳,沉稳开口道:“曹将军所言虽有几分道理,但时移世易,天下局势早已今非昔比。
昔日官渡之战,丞相大败袁绍,名震天下,我江东上下,自然钦佩不已。
可如今丞相大兵压境,我家主公若不联合刘备共御曹军,江东百姓必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试问曹将军,若易地而处,您又当如何抉择?”
“先生此言差矣。”曹轩站出来冷笑一声道。
“还请世子解惑。”
曹轩眼中闪过一丝嘲讽道:“请问先生,吴侯的爵位,是不是我大汉天子所封?既然食汉禄,就该为汉家尽忠。
如今吴侯联合刘备公然对抗朝廷,这与谋逆何异?
再者,我曹家奉天子诏令,出兵平叛,师出有名。
吴侯若真为江东百姓着想,就该顺应天命,束手归降,而不是负隅顽抗,徒增伤亡!”
顾雍面色一凛,却并未慌乱,沉思片刻后回道:“世子所言看似有理,实则不然。
当今天子,名为汉帝,实则被丞相挟制,朝堂上下尽是曹家势力。
我家主公联合刘备,并非对抗朝廷,而是要清君侧,还大汉一个朗朗乾坤。
再者,战争一起,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
我家主公此举,正是为了避免更多无辜百姓受战火牵连,这才是真正的大义所在!”
一旁的曹洪“啪”地拍了下桌案,震得杯盏乱晃,怒声吼道:“顾雍,休得巧舌如簧!
我曹家对汉室忠心耿耿,为平定天下,南征北战,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
而你家主公不过是个心怀不轨的逆臣贼子,妄图割据一方,你竟还为他狡辩!”
曹轩抬手示意曹洪稍安勿躁,目光如炬,直视着顾雍继续说道:“先生这番话,不过是吴侯的托词罢了。
若他真有清君侧的心思,为何不亲自来许昌,向天子当面呈报?
分明是做贼心虚!
我劝先生还是早日认清形势,劝吴侯迷途知返,否则,我曹家大军一旦南下,江东必将生灵涂炭,到时候,先生可就是江东的千古罪人了!”
顾雍长叹一声道:“世子既然听不进雍的肺腑之言,雍也无话可说。
但我家主公保卫江东的决心坚定不移,曹军若执意南下,我江东军民必将拼死抵抗,让曹军付出惨重代价!”
一时间,大厅内气氛剑拔弩张,众人互不相让。
曹操坐在主位,一直沉默不语,目光在众人脸上来回扫视,心中暗自权衡利弊。
许久,他缓缓开口:“好了,今日就到此为止吧。
顾雍,你先回去,转告孙仲谋,让他好好考虑清楚。
一月之内,老夫要听到他的答复!”
顾雍拱手行礼道:“丞相之言,雍定会如实禀告给我家主公。
这是我家主公和诸葛先生送给世子的贺礼,还请世子笑纳。”
说罢,顾雍恭敬的将礼单递给了曹轩。
曹轩笑道:“多谢吴侯和诸葛先生的好意了。”
曹轩缓缓打开礼单,除了一些江东特产,另外就是一枚古玉了,上面署名为诸葛亮。
对于诸葛亮的心意,曹轩那是格外珍惜。
“一会就把那块玉佩放到我书房去,将来或许还有大用。”曹轩低声对身后的柳翁吩咐道。
“诺,世子。”
诸葛亮在中国人心目中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是智慧、忠诚和道德的象征,备受敬仰和推崇,曹轩也不例外。
曹操干咳一声道:“顾雍,你还有何事么?”
“回禀丞相,雍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还请丞相允之。”顾雍拱手拜道。
“但说无妨。”
“雍想见一面蔡娘子。”
顾雍出身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的吴郡顾氏,幼时拜蔡邕为师,学习诗琴书画。
他才思敏捷,心静专一,艺业日进,深受蔡邕喜爱。
蔡邕赠之以名,故顾雍与先生蔡邕同音,又因受到先生称赞,故取字元叹。
所以蔡昭姬其实是顾雍的小师妹。
曹操闻言,目光在顾雍脸上停留片刻,方才冷笑一声道:“亏你还记着自己是伯喈兄的弟子,当初蔡家一家蒙难的时候,你龟缩在江东,坐视不理,任由自己的先生含冤而死。
昭姬被匈奴人掳走后,生死未卜,你又做过什么?”
曹操的话如重锤击在顾雍心头,他踉跄半步,喉间溢出一声压抑的哽咽声:“雍无能之极,愧对恩师,愧对昭姬。”
“现在说这些还有何用?昭姬现在过得很好,你就莫要去打扰她了。”曹操摆了摆手道。
顾雍轻叹一声道:“雍虽远在江东,却从未一日忘记恩师教诲。
得知恩师蒙冤,昭姬被掳,雍恨不得以身相替,然雍身在江东,实在分身乏术,有心无力啊。”
看到顾雍悲痛欲绝的样子,曹轩心中不忍,上前扶起顾雍叹道:“顾公,逝者已矣,你也别太自责了。”
“丞相、这些年,雍四处搜集了一些恩师生前的书画、文稿。
每次看到这些,雍都心如刀绞,只盼有朝一日能找到昭姬,将这些东西亲手交给她,也算告慰恩师在天之灵吧。
今日便拜托丞相转交给昭姬吧。”
最终曹操还是长叹一声道:“既然你有这份心意,那老夫就让你二人见一面吧。”
“多谢丞相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