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医院教学的概述
第一节 医院教学的定义
医院教学是指有别于课堂教学,临床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将所学的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应用以及形成临床思维的一种教学形式。
一、医院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实践
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教材为大纲,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在校学生,以面授、理论为主,注重知识的连贯性,由疾病的病因延伸到临床表现再到治疗和预后,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缺乏具体的临床实践,学生学习到的是抽象概念。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会知道疾病是什么,也知道疾病的发病机制,然而,真正遇到患者时,却不知道从何开始诊断治疗。例如,在校学生都知道心律失常,也能熟练回答各类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但是当学生第一次来到急诊科,遇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时,有时连基本的心电图都不知道怎么做,更不用说能快速识别病情变化。另外,实施课堂教学的教师一部分来自医院,但绝大多数教师来自学校,由于长期未接触临床,这些教师临床经验不足,所以学生有时并不清楚病种的来龙去脉。因此,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是传授知识,但不能让学生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临床应用。鉴于此,医院教学应运而生。
二、医院教学的方式多样化
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现代医院教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和学生间的教学。医院教学中,教师会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导学生。比如会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自媒体工具实行理论授课,也会在门诊、病房、床旁、远程医疗及计算机辅助技术下进行实践教学,还会利用临床技能中心开展模拟教学。采用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方法,教学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三、医院教学的核心是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临床应用
医院教学发生的场所是在医院,实施医院教学的教师为在临床一线工作多年的临床医师。他们每天都在诊治患者,每天都需要学习疾病的相关知识。在实施医院教学的过程中,临床医师随时会以自身遇到的患者为例,说明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机制,让学生在“实战”中学习。因此,医院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其核心是教会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临床。
四、医院教学的关键是如何培养临床思维
临床思维的形成是学生经历在校教育后,在诊疗疾病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对疾病的认识过程。初入临床的学生以及没有经历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对问题的思考缺乏逻辑性,这就需要从事医院教学的教师引导学生剖析疾病,从临床表现到发病机制,从并发症到病理生理,从翻阅教材到查阅文献,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即临床思维能力,而不是单纯通过回忆书本理论知识与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逐一匹配,机械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