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褚辅成后人:老老实实凭本事吃饭
陈苏

褚辅成
(1873.05.27—1948.03.29)
浙江嘉兴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九三学社的主要创始人。
褚辅成有七个子女:长子褚凤章、次子褚凤仪、长女褚明生、次女褚明光、三子褚凤华、三女褚明馨和四子褚凤翔。
在怎么做人上,祖父对我们影响很大。我们家族不可能出现贪官,不可能出现坏人,不可能做坏事。我们的性格都和祖父差不多,老老实实凭本事吃饭,在每个岗位上都很努力。还有就是祖父艰苦朴素的作风,我们都不大讲究吃穿。
——褚律元
他因救助韩国国父金九闻名于世,自身传奇却长期湮没。
嘉兴南门外,是他出生的地方,也是他埋骨所在。
他监生出身,却留学日本,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
他是民主革命的先驱者、民主宪政的先行者,也是谋国忠公的爱国者、联省自治运动的推动者。
他是关心民众疾苦的慈善家、教育报国的实践者,又是造诣颇深的经济学者、九三学社的主要创始人。
2012年5月27日,嘉兴。嘉兴民间学者王天松编撰的《褚辅成年谱长编》首发。这天是褚辅成139周年诞辰。
褚辅成之孙、82岁的褚律元专程从北京赶来,孙子褚政元从上海赶来。褚辅成嘉兴的孙子褚震贞带着人称“褚五代”的褚嘉豪也赶来了。

1946年6月,褚辅成由重庆回上海,11日与部分家属合影,前排右六为褚辅成 照片来自《褚辅成年谱长编》
在以褚辅成命名的嘉兴辅成小学,褚律元接受记者专访,回溯祖父的传奇往事,追忆褚氏家族往昔风云。长达180分钟的访问,他兴致高昂。
七子褚凤翔的夫人赵镜如是褚辅成唯一健在的儿媳,已经94岁(2017年,101岁的赵镜如去世),在嘉兴家中,她和女儿褚离贞回忆“老太爷”(子孙们对褚辅成的敬称)的家居生活。
褚辅成有四子三女,孙辈13人,已有第五代。第二代大都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技救国的道路,第三代出了八个离休干部(包括孙媳),第四代除在教育界服务,很多走上经商之路。
“他不适合当政治家”
褚律元出生于1930年,祖父褚辅成去世时,他还未满18岁。他曾和祖父一起生活过几年。“我和他1942年到1945年的三四年间接触比较多。当时,他有时昆明住住,有时重庆住住。而我在西南联大附中读书,住在昆明。”当时,一起住在昆明的还有褚律元的父亲,他的二姐、五姐、七弟,以及七叔褚凤翔和七婶赵镜如。
在褚律元印象中,祖父看起来非常平凡,既严肃也很随便,穿着非常随意,不考究。“我记得1945年,他从外地回来,车门一开,出来一只脚,脚趾(鞋头)却是破的。”“祖父的衣服简单极了,常年穿青布长衫。他稳重沉稳,平易近人,从来没听说过他发火。他很有礼貌,讲究礼仪。”
赵镜如曾给“老太爷”补过袜子。“他袜子破了,儿女们送的新袜子,他不用,拿破袜子让我补,他愿意穿旧袜子。在浙江省做支部长时,老奶奶去看他,毛巾给他换了新的,下次去看他,新毛巾被收起来了,用的还是旧的。”
2009年5月25日,褚辅成的四位孙辈褚启元、褚巽元、褚律元、褚政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说到祖父的随意、平易近人让他们印象深刻。褚律元二姐褚巽元回忆:“我和祖父的相处主要在抗战时期,在昆明时与祖父共同生活过几年,当时我在西南联大读书。祖父生活十分简朴,衣服一补再补,换新的就不高兴,总是把新的收起来用旧的。”
赵镜如印象中,“老太爷”虽忙,却很关心孙辈们。“我不大会带小孩,大女儿每周都要去看医生,他都会让自己的黄包车先把我们送去医院。大女儿满周岁抓周,怎么准备,也是他亲自安排。他每天早餐都吃油条,会特意留下一寸长,给我大女儿吃。他从延安回来,我们去机场接他,他拿了个橘子,给我大女儿。”赵镜如感觉“老太爷”思想很开明:“他办女学,争取男女平等。”
“孙辈的名字都是祖父精心考虑的。”褚律元说祖父对孙辈很重视,“我们这辈的名字都是他按照《易经》取的。他在1913年到1916年,被关在安庆监狱,钻研阳明心学,四个儿子的孩子分别按照元、亨、利、贞来取,比如我的父亲是长子,所以我们兄弟姐妹最后一个字都是元,孙女第二个字则是长女为巽、次女为离、三女为兑”。
在褚律元心中,褚辅成既是祖父又是师长,“在我心目中,从大处讲,祖父是一个民主宪政的斗士;从小处讲,他在不少方面都堪称子孙楷模”。
褚离贞觉得:“依法治国,是祖父奋斗一生的目标。他为官讲话都以事情正确与否表达意见,发现对方有问题,会立刻说出来,不管交情怎样,不会做人,不够圆滑,很吃亏。他不适合当政治家。”
褚政元记得他在上海法学院附中读书时,有一年法学院纪念“五四运动”游行,警察干预,打了学生,学生罢课,在市政府前抗议,很多上海的大学生都来声援。“我们附中学生也在队伍中。当时,祖父是上海法学院院长,他赶到市政府,支持学生要求。”

褚律元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摄影 袁培德
褚辅成力主抗日,1936年他曾亲手写下墓志铭《鸳湖营塘记》:“备下最后牺牲之日,去赴汤蹈火……”以表抗日决心。褚律元记得祖父在抗战期间,是不过生日的。褚巽元印象最深的也是祖父对抗日的坚定。那时,褚家在家乡还有地,只要在日本人那里登记,就可以继续收租。祖父让父亲转告家人,谁如果在日本人那里登记,就不是褚辅成后代。祖父不准家人为日本人工作。赵镜如也记得,日本人投降那天,老太爷特别高兴,“褚凤章他们开汽车满昆明跑,去庆祝了,老爷子高兴得脑溢血发作,还流了很多鼻血,我们都吓坏了,将他的双脚泡在凉水里,用墨来止鼻血,还是有一点危险的”。
嘱子女“忠心为国”
余既以身许国,不事生计,尔辈深体余志,忠心为国,余目瞑矣。
——褚辅成遗嘱
说起祖父的影响,褚律元觉得首先影响了父辈。“祖父不是盯着你、看着你的学业。但我们上一辈,都学有专长。”
褚启元觉得祖父对待子女很开明:“他希望子孙能够独立思考,选择自己的路。”但褚辅成有个规定,出国读书可以,必须回国。
长子褚凤章(汉雏)留美,麻省理工学院电机系硕士,民丰和华丰(杭州)造纸厂总工程师。抗战爆发后,褚凤章在云南昆明创办云丰造纸厂,任总经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民丰造纸厂副总经理。褚凤章还曾在1924年与陆初觉一起创办《嘉兴商报》。其时,南方革命浪潮汹涌,褚、陆办报旨在响应革命。褚凤章一生致力于造纸工业,曾去日本、西欧考察,采办国外先进机械设备,对造纸工业贡献颇多,育有八个子女。
长孙褚启元1939年参加共产党外围组织—上海市学生协会搞抗日运动,1940年考上大同大学电机系后加入共产党。那时,他们在上海复兴中路的家,常成为学生地下党开会的秘密地点。1941年12月,日军占领上海租界,中共地下党组织决定撤退所有已暴露党员,褚启元来到新四军。“我参加抗日学生运动,参加新四军,祖父是知道的。1945年,他去延安会谈时,曾高兴地说:‘我有个孙子也是新四军。’”褚律元觉得祖父爱国:“他一辈子只想为国做事,为社会服务,他虽是同盟会元老,但他不是为国民党一党做事。他觉得国共两党是兄弟党派。”
1946年,日军投降后,褚启元被调到军事执行部延安中央外事组工作,之后一直从事外事工作。他曾任上海市外事处科长,驻挪威大使馆一等秘书,外交部西欧司副司长,驻法国大使馆、英国大使馆参赞。褚律元介绍:“中国与津巴布韦建交后,大哥是首任大使,大嫂当过驻美大使馆公使和政务参赞,两人都是离休干部。”
长孙女褚巽元,离休干部,任职于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她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从事财会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就曾参加地下活动,丈夫赵震炎也是离休干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后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褚巽元有三个子女:女儿赵燕星,大学毕业后成为中学数学老师,其子刘羽,做服装生意;儿子赵宪立大学学橡胶工业,其女英国大学任教,是信息工程师;儿子赵宪达定居美国,大学副教授,建筑环保专业,有三个女儿。

褚辅成三个孙子(从左到右)褚政元、褚律元、褚震贞和“褚五代”褚嘉豪在《褚辅成年谱长编》首发仪式上合影 摄影 沈秀红
孙子褚善元,离休干部,1946年加入中共地下党。褚律元记得:“我三哥从大通大学电机系毕业,大学时成为地下党员。”褚离贞回忆,褚善元也在民丰待过。当时,他由上海地下党派到民丰做技术员,任务是了解嘉兴情况,不要活动。但他在学生运动时就已暴露。“国民党嘉兴县党支部书记王梓良收到国民党黑名单,我大伯褚凤章是他的好友,他跟大伯说,三官要注意了。褚善元向组织报告,和一批已经暴露的同志被派到苏北解放区。”褚善元1948年夏随组织撤退,他先在华中工委干部大队学习,之后被保送到苏联学习,回国后任原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副所长,1988年7月调任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标准局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主编过电工词典。褚善元有一女褚思佳,内科医生,后改行到保险业,其子刘楚函,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信息工程。
孙子褚象元,1944年在昆明参加空军,褚律元回忆:“四哥曾和祖父救助的韩国国父金九次子金信是同学,当时他们不仅在昆明空军共同训练,还在杭州笕桥航校等两个训练学校共同受训,又同去印度受训。两人都开战斗机。”1948年,褚象元跟着国民党空军编制撤到台湾地区。“三哥四哥在上海谈过,四哥当时说,绝对不能自己人打自己人。我们几年后才得知,四哥据传已因飞机失事逝世。”
孙女褚离元,离休干部。“五姐同济大学医科毕业,大连医科大学教授。五姐夫夏经是她同济大学同学,也是儿科专家。两人都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都是离休干部。”褚离元有两女,夏畅在央企做水电援外工作,夏葵定居美国。
孙子褚律元,离休干部。褚律元1947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当时,已是地下团员。北平和平解放后,他从清华大学被抽调到北京市公安局做文秘,只在清华大学读了一年半。到“文化大革命”时,他已是北京市公安局办公室副主任。“文化大革命”时,他受到冲击,“从36岁到48岁,我12年没做本职工作。劳动、检讨没完没了,接受批判”。
1978年,褚律元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调研处做文秘,后任西欧研究所副所长,直到1990年离休。离休后,他开始翻译外文书籍,有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和医学等20多本译著。“‘文化大革命’中我失去12年,特别想补回来。再说,我不能砸了清华外文系的招牌。真没想到,70岁以后,还出了不少书。更没想到,2002年,中国翻译家协会给我发了荣誉证书,称我‘资深翻译家’。我常想,如果一辈子就搞翻译,我能翻译多少书啊。”
2006年,王天松编年谱,褚律元停止翻译工作,帮助收集史料、校对,还多次到嘉兴,提出不少建设性意见。
褚律元夫人也是离休干部。两人育有三个子女:长子褚斯鸣,国际政治学院(后与其他高校合并组成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英语专业,先在国家安全部工作,曾留学美国,攻读旅游休闲硕士,回来后做生意。次子褚斯进,清华分校汽车专业毕业,现在做医疗器械生意。女儿褚思芳,清华大学计算机工程研究生,后赴佛罗里达大学留学,定居美国,电脑工程师。
孙子褚政元,其母朱佳蕊是褚凤章继室,也就是金九《白凡逸志》所记载的,陪他同往海盐朱家的女士。褚政元毕业于交通大学(为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前身)电机系,曾参加抗美援朝,后来在空军某部任教员,“文化大革命”后,在上海第十钢铁厂教育科任教。他有两女,长女定居美国,医药工程师;次女,大学任教信息工程专业。
二子褚凤仪留德,柏林大学数学系,专攻财经、商业,曾是上海法学院代院长,当时院长是褚辅成,后接任上海法学院院长,1949年后,曾任上海财经学院副院长,上海经济研究所教授。同时,他又是著名的统计学家,著有《商业算术》《投资算术》《投资数学》《速算》《统计会计应用计算表》。曾当选上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褚凤仪之妻为德籍犹太人,两人没有子女。
三子褚凤华后改名褚一飞,留学德国。回国后,曾任中央政治学院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钢铁学院(后改为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直到退休。他有两子:褚雪元在北京一家工厂工作,其女褚思楠,大学学金融专业,现在北京做会计;褚雪飞是中国五矿嘉兴分公司工程师,因病去世。
四子褚凤翔留英回国后,一直留在嘉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民丰造纸厂电气工程师。褚凤翔有三个子女:女儿褚巽贞是北京育才学校英语高级教师,其子张冕学建筑工程;儿子褚震贞是民丰造纸厂电气技师;女儿褚离贞是民丰造纸厂工程师,曾任九三学社嘉兴市委委员,嘉兴市政协委员。
褚辅成三个女儿也受过良好教育,都与教育脱不了干系。褚律元回忆:“三姑妈褚明生是家庭主妇,三姑父和大哥是美国同学,也是大学教授,姑父姑妈两人没有子女;四姑妈褚明光曾任民丰小学校长;六姑妈褚明馨在新加坡任教,六姑父是美籍华人,经济学教授。”
据褚离贞介绍,褚辅成第四代共九位,尚有两位留在嘉兴,褚震贞之子褚思彤在民丰集团工作,褚雪飞女儿褚燕翎就读于浙江财经学院。第五代中唯一在嘉兴的褚嘉豪,恰巧就读于辅成小学。师生们亲昵地称他为“褚五代”。
2023年,“褚五代”参加高考。褚氏后人中,褚离贞的小孙女尹莉文正在辅成小学读书。
【对话】
“祖父一直想实业救国、教育救国”
记者:在您心目中,祖父有哪些主要成就?
褚律元:祖父有句话—“我以议员为荣耀,我以制宪为职志。”他的成就首先是在宪政,他是中国国会、议会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在国共两党关系、国共合作中,也是相当突出的人物。1945年7月,六位参政员去延安,力图挽回国共冲突危机,他就是其中一个。祖父不管顺境逆境,都是尽自己的力量来为老百姓做事,与政府沟通,反映民意,反映灾情,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他热心教育,创办或者与他有关的学校就有十二所,其中九所是他创办的或担任董事长、校长、院长的,三所以他的名字命名。
记者:嘉兴辅成小学前身是您祖父创办的南湖学堂,除此,他还创办了哪些学校?
褚律元:他在嘉兴创办南湖学堂,参与创办开明女校;1934年与沈钧儒一起创办上海正行女中,担任慧灵中学董事长;1927年创办上海法科大学,1930年改为上海法学院;1937年抗日逃难法学院搬迁,途经浙江兰溪时创办辅成中学;1942年倡导创办云阳辅成中学,现还存在,三峡大坝截流后,改成云阳外国语学院;1940年至1942年上海法学院搬迁后,创办万州分院。嘉兴新塍中学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辅成职业学校。
记者:家族似乎从事教育的人特别多,这是受祖父影响吗?
褚律元:是的,受祖父、父辈影响,从教的特别多,老实本分地凭本事吃饭。
褚离贞:祖父一直想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他不管孩子读什么。但后人多少都受到他的影响。四个儿子出国读书,他有个规定,出国读书,必须回来。父辈们基本上都读电机、数学、统计等,必须有技术、有本事,才能实业救国。
记者:除此,您觉得家族还受祖父什么影响?
褚律元:在怎么做人上,祖父对我们影响很大。我们家族不可能出现贪官,不可能出现坏人,不可能做坏事。我们的性格都和祖父差不多,老老实实凭本事吃饭,在每个岗位上都很努力。还有就是祖父艰苦朴素的作风,我们都不大讲究吃穿。
褚离贞:祖父对我影响很大,我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背着一个包袱—“资本家后代”,那时我一直很奇怪。小学时,我到上海姑母家,在楼上看到祖父去延安时和毛泽东、周恩来的合影,觉得祖父应该是好人。祖父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当然要问清楚。妈妈告诉我,爷爷是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民丰造纸厂创始者。当时也不知道九三学社是什么,这个问题在我的成长中一直困扰着我。“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家被抄了三次。我甚至连祖父的面都没见过。直到1978年,史念老师编地方志,找到我家,让我们帮助回忆祖父,我也写信询问亲属,才逐步了解祖父的一些情况。受他影响,我觉得做人首先要正直。
记者:您的祖父是怎样教育你们的呢?
褚律元:他不是一个老是想教育人的人,该怎么做,他说得很少,言传身教吧。
补记:匆匆十余年,学有专长的褚氏第三代才俊,褚启元、褚巽元、褚善元、褚象元、褚离元、褚政元、褚巽贞等相继离世。
2023年5月27日,褚辅成150周年诞辰当日,“纪念褚辅成诞辰15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举行。褚律元、褚离贞都撰写了论文,褚律元却未及参加,在研讨会召开前夕去世。
专家学者主要围绕褚辅成与九三学社、国共合作、国民参政会等关系,关注抗日救亡、民主法治的实践及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践行,论述他以身许国的爱国精神,特别提出从统一战线的历史中,从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来认识褚辅成。长期以来,参加“伪国大”成为褚辅成为人诟病的阴霾。此次研讨会重点被提到的是九三学社中央社史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世铎的新发现。王世铎在南京第二档案馆仔细查阅《国大代表报到签名册》,并未发现褚辅成签字报到。“由此亦可证明,褚辅成的南京之行并非出席‘国大’,而是为了阻止国民党当局一意孤行,不计毁誉,做出的最后一搏。”“褚辅成赴南京与各方面交换意见,试图挽回僵局,无奈失望而归。”对此,褚离贞认为是洗去长期以来压在祖父身上的灰尘。
(2012年7月6日首发,2023年7月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