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海纳百川的胸怀(这就是中国历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统一南北

文帝杨坚即位以后,江南地区的陈朝和漠北地区的突厥仍割据一方,若想要实现全国大一统,必须出兵讨伐、收复其地,作为一国之君,这样的重任自然落在了隋文帝杨坚的身上。

突厥是北魏时期兴起于阿尔泰山南部的一个部落,后发展为漠北的强国,它的统治版图东至辽海,西至里海,南到蒙古戈壁,北到贝加尔湖。南北朝时期,突厥时常南下掠夺中原的人口和粮财,当时北朝的各国对之多采取安抚的应对方法,如和亲政策或朝贡政策。它的存在,对于杨坚来说是个不小的威胁。

知识链接

长孙晟一箭双雕

有一年,长孙晟和突厥可汗摄图在一起打猎,摄图忽然看到天上飞着两只大雕,它们在争夺一块肉。他给长孙晟两支箭问道:“你能射下这两只大雕吗?”

“一支箭就可以了!”说时迟,那时快,长孙晟拉弓射箭,趁它们争肉时,瞅准机会,一箭就射下两只大雕,它们纷纷落到地上。

“太厉害了!”在场的人无不高声喝彩。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一改往常送礼、和亲的常态,对之采取了攻防兼备的军事对策,让习惯了贪婪掠夺而又好战的突厥人极为不满与愤怒。公元581年,突厥带兵南下,入侵隋朝的地界。富有智慧的隋文帝一边组织军队武力反击,积极应战,一边派曾经出使过突厥的车骑将军长孙晟(shèng),带着丰厚的钱财前往突厥实行反间计。长孙晟这个人可不得了,他在北周时曾经护送过千金公主入突厥,并且长时间居住在突厥,对突厥各首领间的不和了然于心,于是他建议隋文帝可以此来分化突厥,进而战胜突厥。突厥有个叫染干的人,是突厥处罗侯之子,素来与隋朝关系较好。长孙晟利用他,让他告诉突厥的沙钵略可汗——阿史那摄图,突厥铁勒意欲谋反,正带兵准备袭击他的老巢突厥牙帐呢。摄图听了这个消息十分惊慌,想着自己的老巢马上就要被人端了,又加上原本合兵南下的西突厥首领玷(diàn)厥(号达头可汗)中途擅自退兵,带领自己的人马不辞而别。摄图这下没办法了,只好放弃南侵的计划,退兵塞外。

知识链接

铩羽的意思

铩羽原指鸟的羽毛摧落,现比喻行动失败或郁郁不得志。

开皇三年(583年)二月,突厥再次南侵。杨坚非常愤怒,下诏北伐突厥,一面命卫王杨爽为主帅,兵分八路攻打摄图,一面又命长孙晟再次使用离间计。这次离间的对象是负责统辖东突厥西部的阿波可汗大逻便,他首次与隋军交战便铩羽而归,长孙晟对他说:“摄图每战必胜,你第一次带兵打仗就输了,你有何颜面再见摄图?再说了,你两军兵力相当,他一直对你存有戒心,如果他借此为难你,你该怎么办?”大逻便听后心里慌张,再三思忖后,只好带领他的部队归降了隋朝。摄图听到这个消息,勃然大怒,带兵袭击了大逻便的领地,还杀害了他的母亲。大逻便闻之,悲痛至极,无法抑制自己的复仇之心,向其他突厥部借了十万兵马,打败了摄图。从此,突厥内战不断,最后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在隋的北部,西突厥达头可汗则在隋的西北部。

突厥石人

不久,西突厥达头可汗向隋投降。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再也不是昔日威风八面的草原霸主了,面对部落的七零八落、各自为战,面对自己越来越孤立的状态,面对日益强盛的中原隋王朝,终于不敌压力,低下了自己往日骄傲的头颅,于开皇四年(584年),向隋求和称藩,表明“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大隋皇帝,真皇帝也”。至此,隋文帝解决了天下一统宏图大业中来自北方突厥的威胁。

在安定内部、解决北方突厥的外患以及吞并西梁后,隋朝开始了南下灭陈之路。开皇八年(588年)十月,隋文帝在寿春设置淮南行台省,命晋王杨广为尚书令,统率九十总管、五十一万八千名士兵,全面负责对陈的战役。

隋朝国力越来越强盛的同时,南方的陈朝却日益衰亡。当时的陈朝政治腐朽,赋税严苛,刑法残暴,民不聊生,而陈后主陈叔宝整日沉醉酒色,不理朝政,只幻想依靠长江作屏障来阻遏隋军。

公元589年正月初一这一天,隋吴州总管贺若弼奉命率军从广陵直渡长江,却没被陈朝守军发觉。是他们的动静太小了吗?不是。原来,在这之前,贺若弼购买了大量的陈朝船只,并藏匿起来;又买了五六十艘破旧的船只漂在河上迷惑陈军,让他们以为隋军没有像样的战船;又规定沿江防守的士兵在轮换的时候都要聚集在一起,举起旗帜,假意操练,营造人马喧杂的景象。好几次,陈军看到都以为隋军要大肆入侵了,赶紧调配军队准备迎战,结果却发现是虚惊一场。长此以往,陈军就见怪不怪了,对隋的这种集结失去了戒备之心。庐州总管韩擒虎也因为陈朝守军醉酒而不费吹灰之力攻下了采石。

威风凛凛的韩擒虎

隋文帝建立隋朝后,突厥前来朝拜,隋文帝对突厥一行人说:“你们知道江南有个陈国皇帝吗?”他们说:“知道。”隋文帝便让突厥使臣来到韩擒虎面前,说道:“就是他捉获了陈国皇帝。”韩擒虎恶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他们头也不敢抬,异常恐惧。

当陈朝采石镇的将领徐子建快马飞奔至都城,向陈后主禀告隋军已经渡江的危急战况时,陈后主这才慌了神,立即召集各公卿大臣议政,并下诏:“朕当亲自统帅大军,消灭敌军,廓清天下,并在朝廷内外实施戒备。”他任命将军,设立重赏,征发僧、尼、道士等出家人服役。但这并不能改变陈朝军备废弛、士气涣散、节节败退的局面。而贺若弼的军队纪律严明、士兵秋毫不犯,对于陈朝的俘兵也尽显仁德之心,不仅全部予以释放,还发放钱粮、遣返回乡。自古都是得人心者得天下,隋军所到之处,陈朝军队一击而溃。贺若弼在北,韩擒虎在南,隋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双方齐头并进,进而夹攻建康。陈朝沿江镇守的士兵都闻风而逃,更有许多将士前来投靠隋军。

知识链接

贺若弼自命不凡

杨广还是太子的时候,曾经问贺若弼说:“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都是良将,到底谁最厉害呢?”

贺若弼说:“杨素是猛将,不是谋将;韩擒虎是斗将,不是领将;史万岁是骑将,不是大将。”

杨广又问谁是大将,贺若弼说自己就是大将。

陈后主生性怯弱,不善军事,遇此亡国困境,只得日夜哭泣,把军国大政交给嫉贤妒能的施文庆,许多将士们的建议与请求都未能得到批准。比如,在贺若弼进攻京口、钟山的时候,原本是陈军反击隋军的大好时机,陈朝都督萧摩诃请求迎战,但陈后主不许。很快,隋军攻下来建康。此时,陈后主的身边只有尚书左仆射袁宪一人,见陈后主想要逃跑,袁宪劝他向隋朝投降,对他说:“隋朝的兵马已经攻进建康了,很快就会找到这里来,陛下还能逃到哪里去呢?不如仿照梁武帝见侯景的情形,穿戴好衣帽,正坐在大殿里,等他们来吧。”当年侯景叛梁,俘虏了梁武帝后把他活活饿死,陈后主可不想这样,说:“锋刃之下,不能把生命当作儿戏,我自有计。”而他的计谋就是与他的爱妃张贵妃一起跳进枯井里躲藏。不久隋军就来了,朝井里窥探、喊话,都没有人应声,又扬言要往里丢石头。陈后主这才急了,赶紧大叫,就这样,他被隋军给抓住了。

隋军俘虏了陈后主以后,一面扫荡残敌,命陈后主写招降书招降陈朝还未投降的将帅兵士,一面收图籍、封府库,并将他的妃子和一些奸佞枭首于市。但是杨坚并没有杀掉陈后主,而是把他押回了大兴城。陈叔宝在投降后的第十六年才因病去世,终年52岁,葬在洛阳的北邙山。陈朝的灭亡,标志着隋文帝杨坚完成了统一南北的大业。

知识链接

“开皇”的由来

杨坚建立隋朝后,非常重视道教对社会管理的作用。隋文帝将开国年号定为“开皇”,就是取材于道教灵宝派。

“开皇”原是指道教的一“劫”的开始,代表天地间一个新纪元的到来。杨坚正是想证明自己遵照上天安排开创了一个新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