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文案写作从小白到高手:盈利思维、AI应用与自我增值的96个技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重新理解写作,开启10倍速成长

第一节 重新理解写作定义,实现爆发式增长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写作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定义,它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一种能够实现个人爆发式增长的重要技能。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写作呈现出多样化的方式。无论你是学生、职场人士,还是自媒体创作者,都有机会通过写作实现自身的成长与突破。

下面通过六大维度,重新理解写作定义。

001 写作就是说话,会说话就会写作

只要你会说话,你就能写作。

叶圣陶在《写文章跟说话》中写道:“写文章跟说话是一回事儿。用嘴说话叫作说话,用笔说话叫作写文章。嘴里说的是一串包含着种种意思的声音,笔下写的是一串包含种种意思的文字,那些文字就代表说话时候的那些声音。只要说的写的没有错儿,人家听了声音,看了文字,同样能够了解我的意思,效果是一样的。”

深以为然,我们平时说话,就是一次小小的创作过程。

现在这个时代,用笔来说话的时候也越来越多。比如:发微信、发朋友圈,或者在任何一个平台发表自己的感想等,都是用文字传递一种观点,用笔和这个世界沟通。 

举个例子。有个学员曾给我发了一段文字,他是这么写的:“我今天发烧了,体温39℃,然后去医院看病了,结果太多人,排队等了好久,也没顾得上吃午饭,下午回到宿舍太累了,吃了点东西,躺了会儿,没想到一下睡过了,到现在整个人还晕乎乎的,导致文章拖到现在都还没写,我刚刚想打开电脑,但是,因为身体还是不舒服,导致我现在一看电脑就头疼,今天的作业能不能先不交?”

看了这段话我的内心是崩溃的,我无法快速感知到信息的重点是什么?

再来看另外一个版本:“我今天遇到特殊情况,烧到39℃,需要早点休息。导致无法按时完成作业,作业我明天再交可以吗?”

读完这个版本后,我立刻能够理解信息的重点。

在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简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文字进行有效沟通,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也是给别人留下良好印象和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

002 写作是边学边教,不需要学富五车

许多人对写作抱有一种误解,认为写作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是一件门槛很高的事情,因此一直不敢尝试。其实,写作是一个边学边教的过程,当你将自己学到的内容通过文字呈现出来,分享给更多人时,就是在写作。

举个例子。假设你正在学习健身知识,你可以写一篇关于如何正确跑步的文章,帮助初学者掌握正确的姿势和技巧。随着你的健身知识的提升,你可以写更深入的文章,比如讲解不同类型的训练计划或分享营养方面的知识。这样,你既能通过写作巩固自己所学的内容,又能帮助他人获得有益的健身指导。

再比如,你读了一本好书或观看了一部好电影,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下来并公开发布,就可以帮助那些有同样困惑的人。

因此,写作并不需要等到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才能开始,而是一边学,一边总结,一边写。千万不要有不配感,写作重在分享和总结,这个过程能促进你不断成长,沉淀作品。

003 写作是练习思考,不用担心文笔不好

有个话题一直备受讨论:“读了很多书,为什么还是无法过好这一生?听了很多课,为什么还是没有进步?”

通过网友们的回答,我做了一个归纳,本质原因是:仅阅读或聆听,并不能代表思考。你没有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技能和认知,只是在享受知识冲刷带来的愉悦感。

这种方式会造成虚假努力,想要快速成长,必须在“输入”的同时,有意识地“输出”。输出是促进深度思考的过程。

举个例子,当你看完一部电影或读完一本书时,最初你可能只会说:“哇,太好看了!”

但如果你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就必须强迫自己进行思考和快速总结。通过这种刻意的训练,你的思考深度会逐渐增强,你的观察力也不再停留在表面。

写作就像打井,挖得越深,收获越多,人生也会随着写作的进行变得更加清晰。

如果你习惯接受输入却缺乏输出的意识,那么你必须面对成长缓慢甚至停滞的现实。

004 写作是通用技能,不问身份不限人群

写作已经成为多数岗位的标配技能,不仅仅是某一特定岗位的需求。

在职场中,工作总结、业绩汇报、邮件沟通等都离不开写作技巧。如果你只是默默地完成工作,却无法准确地表达和展示自己,可能会错过许多晋升和合作的机会。我曾经在体制内工作8年,看过太多工作干得好的人,在年底做工作汇报的时候却一塌糊涂,导致在领导眼里好印象大打折扣。

人在职场,写作这个软技能是必备品。

如果你是一位销售人员,可以通过撰写文案,在自媒体平台宣传你的产品;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可以通过在平台上发布设计案例和设计思路相关的文章,展示你的创意和专业能力。这样,你不仅能够吸引潜在客户的关注,还能够建立起你在这个领域的专家形象。

在新媒体时代,通过“技能+写作”的方法,将自己的优势不断放大,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

因此,我们需要迅速调整思维,不能用狭隘的思维来看待问题,不仅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还要学会有效地展示自己。只有硬实力与软实力相结合,才能走得更远。

005 写作是记录生活,不需要超凡脱俗

带过1000多名学员后,我发现大部分人存在两种写作障碍:一是写了之后不敢发布;二是觉得无话可写。

经过与他们沟通交流,我发现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他们觉得自己写的内容没有价值!

很多人认为生活中都是些琐碎小事,不值得提及;自身写作水平并不高,不敢分享;生活过于平淡,没有重大事件可记录。

其实,写作并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将生活中的琐事写好即可。

写作就是培养你对生活的敏感度和感知力,让我们从小事中学会思考和总结,避免犯下大错。

如果你觉得每一天都不值得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等于你的一生毫无价值。这是非常可怕的!

人的一生不可能每天都是惊心动魄的,平平淡淡才真实。小事更能引起共鸣,更值得写。

比如:如何解决早起难题?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如何在职场上快速晋升?如何做好一道菜?如何摆脱焦虑?如何应对孩子不写作业的问题?如何在装修房间时省钱?

诸如此类的话题都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小难题,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小事即大事,一堆的小困境构成了我们幸福又烦恼的生活。

每个人的生活都值得被记录,每一天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006 写作是倒逼输入,不需要高门槛

写作是一个打造成长系统的过程,它倒逼着我们进行更多的输入和思考。 

起初,我写作的目的,只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思想。后来,随着写作的深入,我逐渐发现,写作本身就是产生思想的源泉。每当我坐下来思考并将这些思考写下来时,我的思维就会变得更加清晰,见解和认知也得到了不断扩展。

写作还是一种记录个人内心历程的方式。当你将内心的想法、情感和困惑倾诉于文字,就能更深入地洞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反思和总结,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不足,为未来设定新的目标和策略。

曾看过一个有趣的比喻:写作者就像一个小商贩,他们先进货(输入),然后整理货架(思考),再卖货(输出) 。

具备写作能力的3个核心要素是输入、思考和输出。其中,输入是前提,思考是本质,输出是结果,三者缺一不可。

过去,我总是觉得自己学了很多东西,然而当我开始写作时,才发现自己的知识只是浅层的、零散的,没有形成体系。

通过高频、持续地写作,我养成了体系化的输出习惯。将思考和见解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并与他人通过这种媒介进行交流与讨论,得到了更多的反馈和启发。这种互动让我不断吸收他人的意见和经验,快速推动个人的成长。

写作是思想的钥匙,可以打开心灵的大门。

我们应该摒弃狭义的写作观念,不再将写作定义为高门槛的技能,而是将其视为一种自我表达、思考和成长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