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修十八年,你让武圣当傀儡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龙凰交泰,大儒为帝讲学!

千面相起初是拒绝的。

虽然修行多年,但有血仇在身,只能加倍领悟千幻道法,不敢片刻松懈。

更别说沉溺于男女欢愉之事,就连同修都劝过她,体验红尘琐事或许能有所突破。

所以这次答应明王下山,经历滚滚红尘的同时,又可以得到这位大宗师弟子的照拂。

如今落了别人手中,连魂印玉牌都被人制作出来了,生死不由己,只能无奈听从了。

这时的千面相是听天由命的心态,只要能尚留此身报血仇,委身于大虞皇帝又何尝不可。

历来不少六境大修行者为寻求破境,都会与皇帝双修,借助皇朝龙气顿悟增加气运。

当皇朝龙气入体,受到冥冥中的气运眷顾,灵台得刹那清明,千面相抱紧辰季理。

“嘿,方才谁死鸭子嘴硬叫嚣着我不能乱来的?”

“现在得到了好处,就想着抓住刹那清明,顿悟明心,到底谁辅助谁修行?”

辰季理使坏起来,不停打断她的顿悟,千面相忍不住了,紧紧抱住,朱唇狠狠咬下。

“啧,你属狗的呀,咬我肩膀作甚?”

“嘿,我皮糙肉厚的,小心你自己的牙齿咬坏了!”

千面相发现确实咬不动,而且她惊觉自身运气路线有了大改变,在自主运转起来。

辰季理笑道:“罢了,你既然自愿了,那就跟着我的引气路线运转,可助你炼化龙气!”

千面相听罢,不再抵触,令那道运气路线活跃起来。

两人逐渐进入天地阴阳大交融状态,龙凰之力在他们之间循环反复。

血液沸腾,淬炼出更多黄金圣血,而千面相亦得到大好处,困顿的瓶颈逐渐松动了。

日上三竿,千面相趴在辰季理胸口,双眼温柔似水,两人对视了眼,又继续修行了。

连续四日,辰季理都没走出太岳宫,朝堂上的御史大夫们已颇有微词。

还以为遇到有能力的皇帝了,没想到比少帝还不如,少帝起码登基半年后才不理朝政。

与御史的反应不同,衮衮诸公倒是会心一笑,听闻这位宠妃很神秘,不知谁送进宫的。

一些公侯瞧了瞧张相公,与皇后的婚期将近,新帝这时候搞这出,不是给相国公难堪嘛。

张相公仍是面容淡然,皇帝有新宠很正常,只要皇后之位仍是张氏的就行。

更何况从师秋北那里得到消息后,张相公对这位新帝的态度不再是棋子,而是合作人了。

六境绝顶存在,又是大虞皇帝,更何况他这般年轻,未来有望达到太祖的高度。

那位宠妃张相公也了解过,刺杀皇帝失败的俘虏败了,仗着有些姿色的玩物罢了。

为了对抗太后与大司马,新帝终究会选择他们张氏,只有相国公府才是皇帝的靠山。

太后依然神色不振,其派系官员忧心忡忡,上位没有心思争锋,他们再努力又有何用。

只能看着张相公与大司马的官员参与朝政,即便被点到名了,也是要冒大风险的差事。

早朝结束,诸公与朝臣在偏殿享用午膳休憩。

一位小太监急匆匆走入偏殿,来到大司马沈重的耳边,小声嘀咕了两句。

很快,接连进来六名小太监,走向诸公重臣,从袖中拿出书信交予对方。

这些书信是皇城外的家仆托内侍监送进来的,通常是府里出了要紧事,才会走此渠道。

张相公也收到了书信,在场三品以上的大员都接到此类信件,说明不是家事而是大事。

“什么?江南儒林的慕苏盛要为新帝讲学?”

一位朝廷大员惊呼出声,引得其他官员纷纷聚拢过来。

“慕苏盛是疯了吗?我大虞可不是离天皇朝,纵使他是江南儒家代表亦不能亵渎皇威!”

即便是御史大夫听到这事也无法接受:“自太祖开国,就废除了儒教为新帝讲学的传统!”

“他慕苏盛这是何意?当我大虞是离天皇朝还是姬月皇朝?真当我们不杀狂儒是吧?”

不怪在场朝臣如此气愤,儒学虽为天下显学,压得诸子百家抬不起头来,但漫长岁月传承下来,逐渐衍生出很多学派,其中在列国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帝王学派。

该学派认为,帝王是圣人,圣人便不可错,亦不能错,如此才能领引皇朝万载不朽。

可皇帝是人非圣,又该如何成为圣人,治理皇朝呢?

那便需要儒经来教导了,只要遵从儒经上的教化,皇帝便可成圣,皇朝便可成为圣朝。

而这卷儒经更是来历非凡,传说万年前天降星辉,儒经自域外而来。

千百年后,一位放牛娃无师自通,读懂儒经全部真理,而后创立儒学,被尊为儒圣。

那时的儒学还是教授世人遵循道理,以礼待人,如此社稷便能安定,再没有纷争出现。

可这套学说不受列国诸皇采纳,只在民间有影响力,直到两千年后,夫子应运而生。

夫子是儒圣之后第二位得到儒经认同的人。

于是他手持儒经,以自身大宗师的实力,灭了一腐朽皇朝,在此基础上开辟了一圣地。

圣地名为浩然云海,疆域堪比两座强盛皇朝,夫子在浩然云海践行儒学。

夫子死后,浩然云海出现了诸多学派,这些学派为践行自己的道理就会前往列国验证。

此后,一些儒家学派行事越发偏激,小国不同意合作,他们就效仿夫子灭了皇室。

大虞的开国太祖见识过帝王学派的疯狂,于是以武力禁止这些偏激的狂儒入疆域讲学。

但儒学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不可能完全摒弃,本土儒生会有意见,周边皇朝也会压迫。

开国太祖在时还能以大宗师实力威慑,后面的皇帝可遭不住这罪。

尤其是浩然云海那边都派大儒过来传道了,只能松开口子,让帝王学派在大虞扎根发芽。

但历代朝堂都只允许该学派在民间讲学,皇帝与朝臣也可以了解。

然而要是堂而皇之地把这套学说搬上朝堂,说要践行他,谁提谁死,群起攻之。

此刻,江南儒林代表慕苏盛说要为新帝讲学,这是什么用意?

通常只有被帝王学派掌控的皇朝,才有这传统,视为儒学凌驾皇权之上的象征。

可大虞是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