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王聊天群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调兵遣将

“大明朝有没有的救,等先打完这场仗再说不迟!”

“于谦,我即刻升任你为兵部尚书,领兵一万,驻扎德胜门。”

“记着,这是瓦剌主力绕过居庸关而来,必然是直奔此门,你务必守住!”

德胜门位于北城墙西侧,瓦剌大军主力自居庸关奔袭而来,主攻的必然是这里。

放眼现如今的大明朝堂,能担此重任的,也只有这位永乐一朝就开始为大明效力的进士了。

“臣领旨谢恩,定不辱命!”

虽为书香门第出身,但于谦的性子却并没有半分扭捏。

作为瓦剌人主攻的方向,寓意得胜而归的德胜门,此番迎来的敌军,怕是不少于十万之众。

领一万之兵,战十万之敌。

换做其他书生,怕是早已经吓破了胆。

然而于谦却没有多说半句,毕竟身为兵部官员的他又何尝不知道,一万人马,这已经是朱祁钰能最大限度给他的人手了。

一脸庄重的领下了任命,于谦领旨谢恩后随即退下殿去,开始了德胜门的布防工作。

“都督陶瑾,镇远候刘安,广宁伯朱瑛,你三人各领两千兵马,分守安定,东直,朝阳三门!”

“臣等领旨!”

“右军都督孙镗,你领精兵五千,镇守西直门,记住,西直门是我京城西部要冲,万不可失。”

“末将领命!”

“武进伯顾兴祖,监察御史李瑞,都指挥使刘得新,杨节!”

“你四人各领兵马两千,分守阜成,正阳,崇文,宣武四门不得有失!”

“臣等定不辱命!”

望着一脸冷峻且从容不迫的朱祁钰,堂下众将士明面上虽然没有过多表露什么,但内心却早已震惊的无以复加。

任谁也想象不到,面前这个平日里见了太后都唯唯诺诺的闲散王爷,在眼下这等泰山崩于前的紧急时刻当中,不仅没有丝毫的惊慌惧怕。

甚至抬手间便安排好了整个京师的布防任务。

“郕王殿下,那末将呢?”

见留在大殿之内的一众文臣武将都接下了属于自己的任务,身为总兵的石亨不免是泛起了嘀咕。

和那些大多笔杆子出身的人不同,他石亨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军人。

此前镇守大同关,已经和瓦剌血拼了好几场。

只是大同关内兵马粮草实在有限,这才不得不在不久之前选择率领残部突围,回到了京城。

要是没有他拼死率军突围,眼下京城内如今连三万兵马,怕是都凑不出来。

“将军不必着急,战场形势千变万化,若是久攻不下,瓦剌人必然会转换目标。”

“京城内这最后一千的精兵,我便交于将军,将军眼下即刻率兵于城池周围坚壁清野,等开战之时,视情况随时支援各处!”

“得令!哈哈哈,一千就一千,总比没得好,这口恶气,我非要找瓦剌人出了不可!”

并以为这一次的京城防卫已经没自己什么事的石亨,急的那是抓耳挠腮。

作为一名常年镇守勇将,他和草原几部的新仇旧恨,那是别提有多少了。

这次那个坑人的朱祁镇御驾亲征失败,害得他大同关被围,瓦剌人来了个挟天子以令诸侯,让他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别提有多憋屈了,这次防守京城,别管领兵多少,只要能让他冲锋陷阵,甩开顾虑跟那帮草原人真刀真枪的拼上一场,把这口恶气给出了,他这个大老粗那就别无所求了。

“首辅陈循大人何在?”

安排完城中守军之后,朱祁钰再次开口道。

虽然眼下这些个臣子能与自己齐心,但很显然,面对足足二十万大军的瓦剌人,光靠眼下这三万兵马,是支撑不了多久的。

“臣在!”

“陈大人,我大明各省现备军情况如何?”

“回郕王殿下,眼下各省可抽调兵马倒是充足,只是这时间上...”

内阁首辅陈循闻言面露难色,随后开口答道。

大明朝经过几代雄主,底蕴自然深厚。

两京备用军,江南备倭兵,江北漕运兵以及各地卫所,每处兵力皆不下十万。

若是时间充足,大明何惧那瓦剌?

然而眼下瓦剌大军日夜兼程奔杀而来,而这些地方军队就算是最近的两京备用军,也远在北京之外。

时间上显然是有些来不及。

“无妨,瓦剌人日夜无休而来,必然疲惫不堪,京城守军只要能抗住前几波攻势,我们就完全有机会等到援军。”

“陈大人,劳烦你即刻发信各处,调两京备用军十万,江南备倭五万,江北漕运兵五万,卫所守军两万,即刻奔赴京城,不得有误!”

内阁首辅陈循口中所提到的两京备用军,是大明朝最为重要的后备兵力,其中的两京分别是指大明的国都北京和陪都南京。

南京备用军驻守在南京城内,需要沿运河一路北上,时间上确实是来不及。

不过北京备用军就驻扎在北京城郊,倒是能解一波燃眉之急。

只要守住瓦剌人的攻势,等其他援军一到,这场恶仗,并不是没法打。

“吏部尚书王直何在?”

“臣在”

“两军对阵,气势为先,如今瓦剌连胜而来,风头正盛,我军士气低迷,此消彼长绝不是什么好事。”

“着令你吏部对内,对外同时放出消息,散播援军即日便到的传闻,一来稳定我军军心,二来让瓦剌人也有所顾虑。”

正所谓上兵伐谋,光有一腔热血和匹夫之勇,显然是没法取得胜利的。

朱祁钰前世虽然只是个普通人,但活在信息时代,再加上对历史无比浓厚的兴趣,使得他打小便熟读了这片土地上五千年来各大经典的战役。

在这之中,以少敌多,以弱胜强的例子比比皆是。

输的原因五花八门,而赢的一方却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共同点,那就是团结一心的气势!

“好!臣这就去办!”

礼部尚书王直闻言面露惊讶之色,眼前这位少年,今天带给他的震撼实在是太多太多。

如果说临危不乱,是性格使然,排兵布阵,是生在帝王之家打小学习的结果。

那么他此刻对人心的掌控,则是完完全全的超出了这些范畴。

一计两用,一道假消息既能迷糊对手,让敌军不敢轻举妄动,同时还能激励己方部队。

在这十万火急之间,片刻便想出这种点子稳住军心,这位郕王看来确实是被低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