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FACE 前言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由此可见,我国对创新工作高度重视。
在当今国际竞争加剧、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推进的环境下,创新不仅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引擎。编写本书,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学科框架,全面解析创新管理的核心概念、理论和方法,力求为学生、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提供实用的知识。
本书分为4篇,共12章,从创意与创造力到创新的环境与战略,再到创新的组织与执行、创新的文化与变革,全景式地展现了创新管理的全过程,并呈现出从理论到实践逐步深入的框架结构。第1篇通过辨析创意、创造力的概念及其与创新的关系,为团队和组织有效激发创意并提高创造力水平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并为读者理解创新的前提奠定了基础。第2篇关注创新的环境与战略,分析了创新的概念及培育创新的环境,并针对不同的环境,提供了不同的创新战略选择框架和路径。在此基础上,第3篇和第4篇聚焦创新的组织与执行和创新的文化与变革,从结构化流程到精益产品开发,详细解析了企业如何实现创新以及创新是如何推动组织变革的。各篇内容内部逻辑紧密,同时各篇之间通过引入新的概念和理论,形成了一个全面的创新管理理论框架,为读者提供了系统而全面的创新管理知识。
首先,本书的第1篇围绕创新的前提——创意与创造力,通过解读其概念及其与创新的关系,为后续了解并开展创新奠定了基础。创意作为创新的起点,强调想象和发挥创新思维。本书从理论到实践,为读者提供了一系列激发创意的工具和方法,并从培养创造力的角度,将看似随机偶发的创意生成过程,逐步发展为可管可控的个体创造力管理工具和模型。
其次,在全面理解创意和创造力这一创新前提后,聚焦创新本身,深入思考创新是什么,为什么有些组织或国家有更高的创新水平,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差异。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的发展离不开所在国家和地区创新环境的支持,而创新环境是提升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与保障。在了解创新环境与创新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目标的创新,本书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创新战略——竞争导向的创新战略、模仿学习导向的创新战略和价值导向的创新战略,三种创新战略遵循不同的逻辑,也形成了不同的资源与组织安排。
再次,在执行层面,如何将创新落实到具体的管理活动中,本书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执行指导。本书通过聚焦结构化流程、商业流程管理、精益产品开发流程来介绍不同的创新过程管理方法。通过各个流程化管理,提高创新效率和执行效率。同时,本书介绍了一系列创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对创新绩效的反馈结果进行学习和讨论,使创新流程形成闭环,及时反馈创新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保障创新的持续性,使组织知识不断更新迭代,从而为后续开展新一轮创新、打造学习型组织提供理论和工具。
最后,本书探讨了如何开展由创新引发的组织变革,将创新从简单的工具意义上升到推动组织变革的关键力量,为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提供指导。本书从组织创新文化和组织创新变革的视角来探讨如何有效促进创新。首先介绍创新的组织文化的概念、结构、内容、模型,以及创新文化的内涵与构成,强调组织文化中促进创新的要素和相关规范。在理解组织文化的构成要素后,本书探讨了组织创新变革的理论和方法,介绍了组织创新变革的八步骤、六步骤等,以及在变革过程中如何应对变革的阻力与压力,为管理者提供切实有效的管理工具。
本书以扎实的理论、丰富的案例、专业的工具等为基础,旨在激发学生和管理者对创新管理的兴趣,培养他们在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中成功应对挑战的能力。我们希望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能够深刻理解创新的本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推动个体、团队和组织的创新发展。

课程概述
编者
202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