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9章 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与张燕交谈了一会儿,陈昊便拿着张燕的令牌去找孙轻和王当要兵马。
两人在与张燕确认过之后,便拨了两千精锐和五百骑兵给陈昊。
陈昊随即将两千兵马交给了赵云,他自己只留下五百人,作为护卫。
翌日,赵云在张燕那里领了粮草之后,便率领这两千兵马出发,前往五台山。
其实在五台山上,还是有人居住的,不过人并不多,只是一些僧人和道士。
在东汉明帝时期,这里便有僧人建立寺庙,此地便成为了文殊菩萨的道场。
不过原本在这里的道教并没有因此就退出,依旧还在山上佛道共存。
赵云来到五台山,并没有上山去与这些和尚道士打交道,他直接率领兵马来到陈昊指定的地方,指挥军队驻扎下来,开始修建据点。
陈昊选择的地点正是在上五台山的一条路上,因为这里有一条从山顶流下来的河,这样便不用太担心水源的问题了。
而且附近平坦的地点不少,能够开垦出不少农田来耕种。
其实在这附近也有一些逃进山来隐居的百姓,不过大部分都是山上道教和佛教的佃农,赵云暂时没有去打扰这些百姓。
在赵云的率领下,两千士兵开始如火如荼的修建房屋,开垦农田。
耕种的事情不可能光光靠迁移过来的百姓,军队自身也必须要搞军屯才行,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军队的粮草充足。
军队中的士兵都是修炼过功法的修武之人,拥有超过常人的体魄和力气,干起活来一个顶几个,所以建造的速度很快。
经过一个多月的开垦建设,一个差不多能够容纳下一两万人的据点便修建好了。
赵云立刻派人前去通知陈昊。
陈昊随即带着这一个多月来收拢的万余名百姓前往的据点。
一万多名百姓过来之后,不说拎包入住,但也差不多了,基本每家每户都能分到一间能够住的房子。
但屋子内的家具,就需要他们自己去填充了。
由于万余名百姓有好一部分都是才刚逃到山里不久的,身上根本没有余粮。
陈昊还得解决他们接下来这段时间的粮食问题。
好在张燕在陈昊走的时候又送了陈昊不少粮草,足以让这些百姓坚持一个月的时间。
但一个月后就得陈昊自己想办法了。
陈昊和甄宓站在一个高点看着据点里忙碌的百姓和士兵们。
他的脸上浮起笑容,不过却是叹道:“既然将他们带到了这里,接下来就要为他们的吃穿用度,生老病死负责了。”
甄宓侧头看向陈昊,露出一抹柔笑:“我相信夫君一定可以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
陈昊轻轻一笑,将其搂入怀中。
甄宓道:“夫君,为这个村子取一个名字吧。”
陈昊道:“要不夫人取一个?”
甄宓想了一小会儿,道:“那就叫平乐村吧,希望天下百姓都可以太平安乐。”
“平乐村,很好的寓意,很好的名字。我们就以此为起点,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陈昊赞了一句,又与甄宓静静站了一会儿,这才道:“走吧,有一大堆事情等着我们忙呢。”
两人回到村子里,立刻便投入到了忙碌当中。
甄宓毕竟是出自大家族,从小博览群书,在管理方面还是颇有天赋和能力的。
夫妻两人齐心协力,将村子的每一件事情都安排得有条不紊。
赵云来到政务堂找到陈昊,提议道:“元博,这些时日我率领士兵开垦出了不少耕地,但还远远不够村中百姓耕种,接下来还需开垦更多的耕地,这样才能保障明年的收成足够养活军队和这一村人。”
陈昊起身给赵云倒了一碗水,笑道:“子龙兄勿急,在开垦耕地之前,得先制定出关于土地分配等相关的律法才行,否则开垦出来贸然分配,日后出了问题就不好解决了。”
说着话,陈昊走到刚才坐的桌子前,拿起他刚才写好的东西,一份递给了赵云,一份递给了甄宓。
“你们看看,我制定的土地分配以及管理办法如何?”
赵云打开查看起来。
“土地公有化?所有土地全部归公,任何人都不得私有,农户可向公家进行承包土地耕种,每年仅需向公家缴纳一定粮税即可,剩余粮食全归个人所有。”
“所有土地禁止任何形式的买卖,交易。开垦出来的新土地必须上报备案,绘制于鱼鳞图册。”
赵云看到这个新名词,问道:“何为鱼鳞图册?”
甄宓拿着他手中的那份竹简,读道:“鱼鳞图册,将房屋、山林、池塘、田地等土地按照次序排列连接地绘制,标明相应的名称,还有承包者等信息。田图状似鱼鳞,故以此为名。”
甄宓读完这句话,激动且崇拜的看向陈昊:“若是如此,便能知道治下有多少土地,给谁分配了多少,如此就能更好的监管土地,有效防止土地兼并!让所有农户都能够有稳定的耕地可以耕种!”
“而且余下的粮食全都归农户自己所有,这将会极大鼓舞农户,让百姓归心!妙!真是妙啊!夫君,你是怎么想到这种办法的?”
在听完甄宓的解释后,赵云亦是明白过来,陈昊的这两种针对土地的政策有多厉害!
听到自家夫人这般的夸奖,陈昊内心亦是有些小骄傲,笑道:“《礼记·礼运》中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其实先贤早就告诉了我们怎么做天下才能大同,可是却没有人去这么做而已。别人不做,那就由我来做!”
两人内心不由动容。
他们都知道,陈昊所行之法,完全就是在逆天而行,站在了那些拥有大量土地和佃农的士族豪强的对立面。
甄宓瞬间便被陈昊这为天下人所不为的英雄气概吸引,眼神变得更加痴情。
赵云同样再次被陈昊所震撼到。
之前,虽然与陈昊进行过很多次交流,也知道陈昊的一些思想。
但正因为如此,他才知道陈昊要走的这条路有多难,说是一回事,能把说的事情做了,甚至要做好,才算是真本事。
如今陈昊将之前所说的事情拿出了这么一套具体可行的办法,他内心很是敬佩与激动。
同样亦在庆幸,自己没有选择去找刘备,而是跟了陈昊,似乎也没有跟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