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7章 清源固本双筹策
#第十七章清源固本双筹策
却说刘备采纳王宇之策,暂避管亥锋芒,引兵南下,目标直指青州齐郡、济南郡一带。此处黄巾主力已散,然余孽勾结地痞流氓,啸聚山林,或数十人为一股,或百余人占一坞,滋扰地方,祸害百姓,实乃心腹之患。刘备此行,名为剿匪,实则练兵、收众、积蓄粮草,为日后大计奠定根基,正是“清源“之举。
时值深秋,寒风渐起,霜露浸衣。刘备所部,经历黄巾岭收编与临淄一役,兵力增至三百余人。其中,既有最早追随的涿县子弟,亦有黄巾降卒,更有一些感其仁义前来投奔的零散壮士。兵员虽众,然成分复杂,军纪、战力尚需磨砺。一路南下,刘备严明军纪,与士卒同甘共苦,关羽、张飞则负责操练队伍,传授武艺。沿途村庄多有残破,百姓流离失所,见官兵过境,无不惊恐躲避,深恐再遭劫掠。刘备每至一地,皆约束部下,秋毫无犯,更开仓赈济偶得之粮,以示仁德。
行数日,大军抵达齐郡北部边缘一处名为“伏牛山“的区域。此处山势连绵,林木茂密,乃是多股小匪帮的盘踞之地。刘备安营扎寨后,一面派出斥候深入探查,一面与关羽、张飞及几名新提拔的队率商议军情。
斥候很快回报,伏牛山中大小匪帮不下七八股,其中最大一股号称“铁脊梁“,首领唤作郑大牛,原是个屠夫,聚集了约莫一百五十余人,占据东麓的黑风寨,常下山劫掠周边十数个村落,百姓苦不堪言。其余小股,多则三五十人,少则一二十人,皆依附郑大牛,听其号令。
张飞闻言,豹眼圆睁,拍案而起:“大哥,何须多虑!待俺老张领一百精兵,直捣那黑风寨,先擒了郑大牛那厮,看那些小鱼小虾还敢作祟!“
关羽抚髯沉吟道:“四弟勇则勇矣,然山路崎岖,易守难攻。若强攻不成,反倒打草惊蛇,让群匪警觉,再想清剿便难了。依我之见,当先易后难,逐个击破。“
刘备颔首道:“二弟所言甚是。我军初至,地形不熟,不宜轻动。子轩(王宇)临行前曾言,'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我等当先寻一股民愤最大、实力又非最强之匪,雷霆一击,既能立威,又能获取补给,更能争取民心。“
一名唤作陈川的队率,原是黄巾岭的降将,颇熟悉此地情况,拱手道:“启禀主公,伏牛山东南三十里外,有一村曰'平安集',本是富庶之地。近半年来,被一股名唤'钻山豹'的匪徒袭扰,其首领李三,心狠手辣,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此匪约有六七十人,多为亡命之徒。若能除此獠,平安集百姓定然感恩戴德。“
刘备目视关张二人:“二位贤弟以为如何?“
关羽丹凤眼微闪:“兵力相当,正可一战。若能出其不意,速战速决,可收全功。“
张飞亦道:“管他什么钻山豹、穿山甲,一矛戳死便是!“
刘备遂定计,以陈川为向导,率精兵二百,星夜兼程,直扑平安集。为求隐蔽,大军弃了大路,专走山间小径。月色朦胧,山风呼啸,队伍默默前行,只闻甲叶摩擦与将士们沉重的呼吸声。
次日黎明,平安集尚笼罩在一片晨雾之中。匪首李三昨夜又劫掠了附近一户小地主,此刻正在村中最大的一座宅院内呼呼大睡,喽啰们也大多宿醉未醒。浑然不知,刘备大军已如神兵天降,悄然包围了整个村落。
“咚咚咚!“张飞一马当先,用丈八蛇矛的矛尾奋力砸开寨门。
“匪徒受死!“随着刘备一声令下,二百将士如猛虎下山,从四面八方杀入村中。
匪徒们从梦中惊醒,衣衫不整,慌忙提刀弄枪,却哪里是早有准备的刘备军对手。关羽手起刀落,青龙偃月刀寒光闪烁,所过之处,血肉横飞,无人能挡其一合。张飞更是如入无人之境,丈八蛇矛使得虎虎生风,呼喝之间,便有数名匪徒惨叫倒地。刘备则坐镇中央,指挥若定,调度兵马,分割包围,不让一名匪徒漏网。
战斗不过一个时辰便已结束。“钻山豹“李三在睡梦中被张飞一把从床上揪下,尚不及反抗,便被一矛刺穿。六十余名匪徒,除十数名跪地投降者,余者尽数伏诛。刘备军仅有数人受了轻伤。
天光大亮,平安集百姓听闻匪徒被诛,纷纷从藏匿处走出,见官兵纪律严明,对百姓和善,又见匪首李三尸身,无不欢欣鼓舞,跪地叩谢。刘备亲自扶起几位长者,温言安抚,并下令将缴获的粮食财物,除军需外,尽数分发给受害百姓。
此役之后,刘备军威大振。平安集百姓感其恩德,不少青壮主动要求从军。刘备择其精壮者三十余人编入队伍,实力又增一筹。更重要的是,通过此战,刘备军获得了宝贵的实战经验,降卒们也见识了刘备军的战力与仁义,归心更切。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涿县,王宇亦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他的“固本“计划。
他所购置的田庄,在从流民中招募的佃户精心耕作下,喜获丰收。王宇借鉴后世经验,指导农人改良耕作方法,修建简易水利,使得田庄产出远高于周边。秋收之后,粮仓充盈,为刘备的远征军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除了农业,王宇还秘密筹办了一个小型的兵甲作坊。他深知这个时代铁料管制严格,大规模打造不易,便集中力量生产箭矢、修补兵刃、制作皮甲等消耗品。他凭借现代知识,改进了箭矢的设计,使其射程和穿透力略有提升;又引入流水线作业的雏形,提高了生产效率。张世平、苏双两位商人感念刘备等人的救命与护送之恩,亦在暗中提供了不少便利,比如以市价甚至略低的价格供应部分铁料和物资。
更让王宇费心的,是人才的招揽与培养。他知道,未来的争霸,不仅仅是武将的较量,更是综合实力的比拼。他利用太守刘恢所授的“功曹“名义,在涿县设立了一个小小的“学堂“,招收那些因战乱流离失所、粗通文墨的年轻人。他亲自编写教材,除了教授基础的识字算数,还加入了地理、历史、以及一些简单的逻辑和管理知识。他深知,这些人未来都可能成为刘备集团的中坚力量。
“子轩先生,这是最新一批从冀州流落过来的读书人名册,以及涿县周边几个大户人家的子弟名单。您看,是否要派人去接触一下?“一名叫做孙乾的青年,是王宇最早招揽的助手之一,颇有才干,处事稳重。
王宇接过名册,仔细翻阅。他如今的身份虽不高,但凭借与太守的良好关系,以及暗中掌控的田庄和商铺,在涿县也算小有能量。他不仅要为刘备招兵买马,更要网罗各方人才。
“公祐(孙乾字),冀州来的这批人,先派人暗中考察其品行,若确实有才学且心向汉室者,可予以接济,再慢慢引荐。至于本地大户子弟,“王宇沉吟片刻,“他们多半眼高于顶,未必看得上我们这草创基业。不过,礼贤下士总不会错。你可备些薄礼,以我个人名义前去拜访,探探他们的口风,不必强求。“
“喏。“孙乾应下,又呈上一份密信:“这是从青州传回的飞鸽传书,刘大哥他们首战告捷,已在齐郡站稳脚跟。“
王宇接过密信,迅速看完,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信中,刘备详细描述了平安集之战的经过,以及后续的计划,并请王宇尽快筹集一批箭矢和药材送往军前。
“太好了!大哥他们旗开得胜,军心可用。“王宇精神一振,“公祐,你立刻去办三件事。第一,挑选可靠人手,将我们库存的箭矢、伤药,连同新赶制出的一批皮甲,即刻送往齐郡。第二,加强对管亥动向的侦查,他一日不除,青州便一日难安。第三,继续招募新兵,尤其是弓箭手和有经验的老兵,送往军中。“
“属下遵命!“孙乾领命而去。
王宇独自在书房中踱步,心中思忖。刘备在前方“清源“,扫清障碍,扩大影响;他在后方“固本“,积蓄钱粮,招揽人才。双线并进,方能稳扎稳打。但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齐郡、济南郡一带的散寇虽多,却终究是疥癣之疾。真正的敌人,如管亥、以及未来将要面对的曹操、袁绍等人,才是心腹大患。
他提笔给刘备回信,除了汇报涿县的情况,表达祝贺与支持外,还着重提醒刘备:剿匪过程中,务必恩威并施,争取民心,将占领区化为巩固的后方;对于收编的降卒,要仔细甄别,严加管束,防止再生事端;同时,也要留意当地的豪强地主,尽可能争取他们的支持,或至少保持中立。信的末尾,他画了一张简易的齐郡、济南郡地图,标注了已知几处较大的匪势力及州县分布,并附上了一些自己对当地形势的分析。
数日后,刘备在齐郡接连扫平了四五股小股盗匪,兵锋所指,势如破竹。其部众也扩充至近五百人,军容渐盛。那些被解救的村庄,百姓无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刘备“仁义之师“的名声,开始在齐郡民间流传开来。
这日,刘备正与众将商议下一步行动,目标指向伏牛山主峰的黑风寨。郑大牛见刘备军势大,已收缩兵力,严守寨门,并派人向周边其他郡县的黄巾残部求援。黑风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强攻必然损失惨重。
正当众人一筹莫展之际,王宇派出的信使带着物资和书信赶到。刘备拆开书信,见王宇一切安好,后方稳固,心中大定。当他看到王宇绘制的地图和分析时,不由眼前一亮。
“子轩之才,胜我十倍!“刘备不禁赞道,将地图展示给众人,“诸位请看,子轩分析,这黑风寨看似险固,实则有两处致命弱点。其一,水源在寨外半里处的一道山泉,若能断其水源,寨中不攻自乱。其二,寨后有一条隐秘小道,寻常人不知,子轩却从早年商队留下的行记中查得。若能遣一支奇兵,从后山小道潜入,与我大军前后夹击,何愁黑风寨不破?“
众将闻言,皆面露喜色。
关羽道:“断其水源,再以奇兵袭后,此乃良策。只是那后山小道,恐怕凶险异常。“
张飞自告奋勇:“大哥,后山小路,交给俺老张!俺带五十精兵,定能摸上山去,给那郑大牛一个惊喜!“
刘备思虑再三,最终决定采纳此计。他命张飞率五十精锐,由熟悉地形的降卒带路,先行潜伏。又命一队人马,佯攻黑风寨正面,吸引匪徒注意,同时秘密派人前往山泉处,掘土断流。
一切部署妥当。次日,刘备亲率大军进逼黑风寨。寨中匪徒见官兵势大,果然不敢出战,只是死守不出,箭如雨下。刘备军也只是虚张声势,并不强攻。
到了夜间,张飞率领的五十精兵,已悄然摸到黑风寨后山。山道果然陡峭难行,幸得张飞勇悍,士卒用命,方才在预定时间抵达寨后一处隐蔽的断崖。
与此同时,黑风寨中,匪徒们发现山泉断流,顿时人心惶惶。郑大牛虽竭力弹压,却也难掩忧色。
三更时分,约定的时刻已到。黑风寨正面,刘备军突然鼓噪呐喊,火把齐明,佯作大举攻寨。郑大牛急忙调集主力到前山抵御。
就在此时,张飞在后山一声爆喝,如同晴天霹雳:“俺乃燕人张翼德!寨中鼠辈,还不速速受死!“说罢,他一马当先,从断崖处用绳索滑下,带领五十勇士,如天神下凡,杀入寨中。后山守备空虚,匪徒猝不及防,顿时大乱。张飞左冲右突,无人能挡,直取中军大帐,沿途放起火来。
“杀啊!““官兵杀进来了!“
火光冲天,喊杀震地。黑风寨内乱作一团。郑大牛闻听后山失守,惊骇欲绝,急忙回兵救援,却为时已晚。刘备见寨中火起,知道张飞已然得手,立刻下令大军全力攻山。
前后夹击之下,匪军阵脚大乱,抵抗土崩瓦解。郑大牛在乱军中被关羽撞见,战不三合,便被青龙偃月刀斩于马下。群匪见首领已死,纷纷跪地请降。
此一役,刘备军大获全胜,不仅彻底扫平了伏牛山匪患,解救了数千百姓,更缴获了大量粮草、兵器。收编降卒后,其兵力一举突破八百之众,隐隐然已成为齐郡境内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消息传开,齐郡震动。周边一些小股匪帮闻风丧胆,或望风而逃,或主动前来请降。刘备恩威并施,择其可用者收编,冥顽不灵者则坚决清剿。不过月余,齐郡北部山区之匪患,竟被扫荡一空。
刘备并不满足于此。他深知,根据地之巩固,非朝夕之功。在清剿匪徒的同时,他效仿王宇在涿县的做法,积极恢复生产,安抚流民,开垦荒地,并尝试联络当地未被战火波及的士人乡绅。有些士人感其仁义,又见其兵势渐盛,开始主动示好,甚至有几位薄有才名的寒门士子,如孙康、刘琰等人,也前来投效。
至此,刘备在齐郡初步站稳了脚跟,“清源“之策初见成效。而远在涿县的王宇,也通过不断输送的物资、人才和情报,有力地支撑着刘备的“固本“大计。兄弟二人,一明一暗,一征一守,正朝着他们共同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迈进。下一步,便是依照原定计划,兵进济南,继续积蓄力量,等待真正的时机到来。
(约6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