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2章 兰若寺
等回到藏经阁,玄鉴看着赵笈有些不解。
“兰若寺规模不及铁佛寺,僧侣不过数十人,我还以为你会拒绝的?”
赵笈笑着回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嘛。再说了,方丈不是说了,宏衍法师希望我去历练一番。总不能丢了师父您的面子。”
玄鉴嘟囔道:“那老货一肚子花花肠子,谁知道有什么打算。”
在看到兰若寺时,赵笈就打定主意,准备前去任职。
留在铁佛寺中,固然可以获得玄鉴庇护,修行无虞。
但菩提树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想要让菩提树发挥大作用,他就要走出铁佛寺,与更多身具大因果者结缘。
兰若寺,无疑唤醒他沉睡的记忆。
虽然他记忆中的兰若寺,应该是一座残破的寺庙。
但也不妨碍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碰碰运气。
反正青溪县和蓝田县只有一县之隔,真有什么麻烦,他就直接回铁佛寺搬救兵。
见徒弟心意已决,玄鉴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从怀中掏出一大瓶丹药递给他:“这是你上次给的金子,炼出的菩提丹。省着点用,可以用半年了。”
赵笈欣喜接过。
有背景的修士,就是比散修幸福。
玄鉴又在袖子里掏摸几下,摸出一个布袋扔给赵笈。
赵笈接过,拉开袋口,见到里面一叠符纸。
玄鉴说道:“黄色是金光咒,青色是护身咒,以法力激活就可使用。”
佛门修行,讲究四大皆空。
降妖除魔,也多持咒诵经,不似道家符箓派画符持咒。
不过不用,并不代表不会。
如玄鉴这般修为高深的僧侣,可以将自身法力,以佛咒的形式刻印在符箓之上。
必要之时,可以直接省去念咒的过程。
很适合赵笈这般修为弱小的弟子。
玄鉴随手拿出一袋符咒,显然是早就为徒弟准备好。
赵笈心中感动,却没有多说什么,收藏好符箓,想要打听下兰若寺的情况。
“师父,对兰若寺,您了解多少?”
玄鉴说道:“青溪县虽在蓝田县隔壁,但两寺少有走动。唯有五年前那次水陆法会,我见过广智禅师一面。修为弱了些,但佛法精湛,是位大德高僧。”
赵笈闻言心中稍微放下担忧。
玄鉴既然说广智修为弱了些,那显然就没有达到般若境。
这么说来,现在的兰若寺,并未被树妖占据。
广智是大限到了,自己坐化的。
出家之人,本就身无长物。
修行之人,更不讲儿女情长。
玄鉴将丹药和符咒赠给赵笈,挥手就和他告别。
赵笈也不磨蹭,带上几件法器,下山和父母告别。
赵三娘子听闻儿子要去邻县,颇为不舍,数度落泪。
倒是赵九四看得通透些,告诉赵三娘子,儿子不过是在隔壁县,相距也不远。
想儿子了,赶路两三日便也能到。
晨雾未散时,赵笈在蓝田县界碑前叩别双亲。
官道黄土被晒出龟裂,赵笈背着包袱,踩着僧布鞋,大步出了蓝田县。
临近长安,沿途倒也没有什么匪患。
第一次出远门的赵笈,看什么都很新鲜。
时值初夏,晨光熹微,道上已有农人荷锄下田。
他沿官道南行,见两旁麦浪翻涌,农妇携童送饭,老丈驱牛犁地,俱是农忙时景。
行至晌午,过一市集,酒旗招展中听得胡商吆喝。
几个衙役按刀巡过,搅得鸡飞狗跳。
日头西斜时转入山道。
四野渐寂,唯闻樵夫斧声偶响,惊起山雀两三。
暮色四合,他寻得一处废窑歇脚,嚼着硬如铁石的炊饼。
望见远处村落灯火明灭,犬吠声隔着溪水传来,忽近忽远。
夜半风起,吹得窑口茅草簌簌作响,犹如鬼哭。
他一慨不理,闭目酣睡,直至东方既白。
次日晌午,青溪县界碑入眼。
问明兰若寺所在青溪山,沿山径盘旋而上。
忽见苍松掩映间露出灰瓦飞檐。
兰若寺背倚峭壁,山门不过丈余宽。
两侧围墙斑驳,显是多年未修葺。
近看更觉简陋,鸱吻残缺,经幡褪色,唯门楣‘兰若寺’三字尚算清晰。
他整了整褶皱僧袍,叩响兽头门环。
良久,木门吱呀开缝,探出个癞头沙弥。
“你找谁?”
赵笈说道:“贫僧了因,奉僧录司公文,前来接任兰若寺方丈。”
那沙弥听清楚赵笈来历,看到他展示的僧录司文书,敕命住持四字清晰入眼。
突然扭头便跑,草鞋啪嗒啪嗒砸在青石板上,惊起廊下麻雀。
赵笈正自愕然,忽闻殿后传来脚步声。
就见一中年僧侣领着七八人匆匆而来。
中年僧人验过印信,躬身道:“贫僧广明,是本寺知客,恭候方丈。”
说罢侧身让路:“斋堂已备素面,方丈且先随小徒去换身干爽衣裳。”
那癞头沙弥已捧着套半新棉布僧袍候在一旁。
赵笈摆了摆手,却并未随癞头沙弥而去,反而问广明道:“寺中其他人何在?”
他来之前已经了解过,兰若寺虽然不大,但也有近三十名僧侣。
可如今出现在眼前的,只有七八人。
广明见赵笈问得直接,一时语塞,随即说道:“监寺正在大殿接待香客,我这就通知他。”
赵笈摇头:“不用。我初来乍到,正好熟悉熟悉环境,顺便去见见监寺。”
广明见赵笈说得直接,也不好违背,只能跟在他后面。
心中暗暗叫苦。
方丈广智半月前坐化,本来最有希望接任方丈之位的,便是监寺广慧。
谁料僧录司一纸公文,空降了一位如此年轻的僧人来。
到手的方丈之位丢了,广慧难免心生怨怼。
赵笈进入寺内,却见寺中殿塔壮丽,殿东有粗竹成林,阶下荷花池野藕开花。
忍不住赞道:“倒是一处修行的好去处。”
来到大雄宝殿,就见一高壮僧人领着十几名僧众在大殿当中,却并未见到广明口中香客。
广明抢先一步上前呼唤道:“广慧师兄,这位乃是本寺新任方丈,还不快来见礼。”
广慧转过身来,见到赵笈那张年轻的脸,眼底闪过愤恨。
口中却说道:“既如此,可有凭书?”
赵笈面无表情上前,“兰若寺监寺?”
广慧冷着脸:“正是。”
赵笈拿出文书:“那就好。僧录司文书在此,可要验上一验,免得监寺怀疑。”
广慧看着文书上‘敕命住持’盖着朱印的大字,终究不敢质疑僧录司。
后退一步,微微躬身:“不敢。”
“谅你也不敢。”
赵笈无视广慧铁青的脸色,走过他的身旁,转身对着大殿众人。
他修行有成,气质本就异于凡俗。
日前经历黑煞老祖围攻铁佛寺,在众鬼怪丛中厮杀,又独自斩杀丁满月化身的厉鬼。
这一转身,气度俨然,煞气含而不露,顿时将殿下众僧镇住。
“既然诸位都在,广慧监寺,将本寺僧籍名册、田产契约、法物登记都拿来,给本方丈过目下吧。”
赵笈此言一出,广慧顿时脸色一变,知晓赵笈有备而来。
殊不知赵笈来之前,早就受到玄鉴指点。
知晓初来乍到,必须将僧籍名册、田产契约、法物登记三个核心握在手中。
大周朝实行试经度僧制度,赵笈作为住持可推荐僧人参加司部考试,逐步培养嫡系。
而对于对违规僧人则可行使摈罚权,重大事务抄送僧录司,最重甚至可逐出僧团。
可谓权柄甚大。
来得时候赵笈也已经想好。
不怕有人反对。
自己手握僧录司文书,又身具法力,可谓名与器俱全。
等到熟悉寺庙众僧,行使权柄,重组管理架构。
优先任用亲近自己之人,自然可以很快掌控全寺。
众僧悚然。
方才记起,赵笈毕竟是僧录寺任命的方丈。
不管再年轻,也是大权在握。
广慧再不情愿,也只能让人取来文书,供赵笈查阅,心中却愈发憋屈。
赵笈拿起僧侣名册,漫不经心扫过殿下,眉头微皱。
“怎么少了一人?”
僧侣名册上兰若寺正式僧侣加其余人等,共四十五人。
眼前出现在大殿的,只有四十四人。
广明见赵笈威势厚重,连忙上前道:“方丈容禀,并非众僧有意怠慢。实是广智方丈坐化之后,前几日寺中有僧侣遇害,人心惶惶。”
赵笈收起身上气势:“寺中僧侣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