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年代:隐居深山种田流浪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1章 山洞日常

再一次看向两个大铁锅,充满了自信。

先来说说制盐的核心原理,其实,就是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四步,来分离盐矿中的氯化钠(食盐)与杂质(泥沙、钙镁离子等)。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天然盐矿中,会含有不少的硫酸盐,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必须通过多次结晶降低毒性。

具体的操作,就不再多言。

总之,三个多小时后,杨旭得到了13斤左右的高品质食盐。

事实上,这种盐矿属于中等品味,能出百分之60左右的粗盐。

但杨旭精益求精,多次过滤结晶,所以只要精华。

13斤,他很满意了。

自己肯定够用,一个月也吃不完。

至于12头骡子,不好意思,它们不配吃我做的精盐,给它们吃点粗盐就行了。

知道我制盐有多费劲吗?

杨旭懒得吐槽,一晚上,光干这个了,太费劲。

这个时候,黄虎它们终于回来。

好家伙,大丰收啊。

他走上去迎接,笑道:“干的漂亮。”

说完,就右手拍着它的头。

狠狠地揉了两下。

六犬很是兴奋的摇尾巴,似乎在表功。

确实值得骄傲,居然有两只山羊,一只羚羊,一只梅花鹿,一只狍子。

你敢信?

它们是怎么猎到这么多的。

经过沟通,杨旭才明白。

原来,黄虎它们很聪明的制定了一个计划。

先合作狩猎大猎物,藏在一处地方,然后继续捕猎。

最终,够六个后,再一起送回来。

这样的话,虽然每次狩猎的时间长了不少,需要四五个小时。

但却每次都能搞到好东西,大猎物。

野鸡野兔什么的,它们都懒得折腾。

追的麻烦,还肉少,效率太低了,还不够消耗的。

杨旭估算了一下,这么六只,起码有个200多斤肉。

重点是,他得到了不少皮毛。

这东西对杨旭还是很重要的,不光是做衣服,很多生活用品,和衣食住行,都缺少不了。

当下,就开始收拾起来。

猎物必须尽快处理,否则,会很快发臭,损坏,那才是浪费。

带到厨房,就开始屠宰起来。

一时间,血腥的很。

杨旭皱着眉头,其实他不愿干这些活。

但没办法,这种事,他不能交给别人干吧。

这个时候,他真觉得,自己需要人手了。

隐居是隐居,但不一定非得一个人啊。

只要忠诚度,和安全度没有问题,多个人,完全不是问题。

这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的。

完全是质变。

首先,他的很多生活方面,就不用操心了。

比如这些琐事,屠宰,烧火,打扫卫生,装卸物资,等等。

其次,就是很多一个人干不了的活,都能干了。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盖房子,总要上梁,或者类似的工程。

这一类,你一个人得多麻烦啊。

即使有各种工具和设备协助,那也是个无法想象的大工程。

相反,要是有个人帮助,那一切都好办多了。

摇摇头,这几天都很忙,过段时间再说这件事。

也就一个多小时。

杨旭就把六头猎物给分的清清楚楚,干干净净。

别忘了,宗师级的厨艺,可是有顶级刀工的,加上厨艺里本身自带的屠宰知识技能,简直轻松的很。

原本可以更快的。

但他反正也不着急,所以就仔细的慢慢做。

杨旭把皮毛,内脏,骨头,纯肉,等等,分别归类。

内脏能吃的,都给了六犬。

不能吃的,就包裹起来,等一会扔到外面。

太近了还不行,别把野兽吸引来了。

他虽然不怕,但何必给自己找麻烦呢。

全部的肉,杨旭都打算做成腊肉。

正好盐也做出来了。

如此,一晚上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早上6点。

杨旭终于处理完了200多斤的肉,一条一条,挂在厨房的一个角落,这个山洞足够大,有充足的空间储存。

而且还非常合适腊肉的风干。

他甚至想着,要不要做点猪肉火腿。

但想到野猪肉的口感,和发酵的时间,只能作罢。

那不是自己现在能奢望的,以后再说吧。

忙活了一晚上,居然不是很疲惫。

杨旭换洗了衣服,走出山洞。

瞬间,山风吹过,让人神清气爽。

燕山的日出,格外壮观,杨旭虽然已经习惯,但依旧每一次都认真的去感受。

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不觉得孤单。

今天的工作,主要还是布置大型戏法,虽然打算十天内干完,但要是能早点,不是更好吗?

具体细节不再多做赘述。

三个小时后,时间来到了中午11点。

杨旭终于告一段落。

再一次看向山洞,比起昨天,更加神奇了。

周围似乎被一种磁场紊乱,眼睛看过去,好像是带着镜像反射,让人迷迷糊糊。

好家伙,老祖宗的传承,这么牛的吗?

杨旭想起了21世纪的光学物理,相比起来,戏法似乎无法用那种科学体系来解释。

也只有他这个拥有完美戏法传承的人,才能知道点其中的核心逻辑。

干了一晚上,和一上午。

他终究是有点累了,还很饿。

于是,回到山洞做饭,肉食和盐都不缺,让杨旭总算是没有了焦虑。

当然,物资的短缺,依旧不容乐观。

粮食,酱醋茶,等等,都是需要补充的。

吃完饭,直接倒头就睡。

需要说明的是,随着修炼鬼谷二十四节气导引术,杨旭现在每天只需睡觉不到5个小时,就足够了。

除非是特别累,特别困的情况。

...........

下午四点。

准时起床。

杨旭走出山洞,把枸杞带回。

为了让它吸收阳光,他需要每天来回搬运,很是麻烦。

但山洞里没有光线,真的没办法。

植物没有这个,就活不了。

当然,菌菇一类的另说。

自己后面必须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杨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发电,然后安装电灯。

看起来似乎异想天开。

但其实并不是很难。

首先,就是材料问题,不管是钢铁,还是铜,自己完全足够,再说了,他一个人,也用不到多少。

其次,技术问题,有金手指在,想要什么技能知识没有,只要一灌顶,打造一个微小型的火力发电设备,或者其他什么发电设备,都简单的很。

最后,燃料问题,山洞附近是有煤矿的,就算没有,也能用木炭,无非就是热能转换电能而已。

过程并不复杂。

最麻烦的,反而是电灯了。

这玩意,是真没法自己做啊。

看来,对外的物资渠道,势在必行。

下午的工作,就是伐木。

没错,他要把那片橡木给砍下来,然后拖回山洞。

接下来,杨旭要做很多东西。

床榻,柜子,桌椅,等生活家具。

还要制作牲口用的各种物件,比如隔离护栏,食槽,水槽,等等。

就连种植箱,都要用这个来做。

以后搜集奇异植物,总要有个地方种植吧。

直接往大厅地上堆土,然后种东西,那就太脑残了。

也不方便个性化管理。

要知道,每一个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种植流程。

有的需要多浇水,有的需要少浇水,有的需要投入酸性营养物质,有的需要投入碱性营养物质,有机肥,营养土,特殊菌群,等等。

非常的复杂。

所以,根本不能一起种植的。

必须要形成一个一个的种植箱,分开来搞。

现在虽然只有一株枸杞,但以后必然会越来越多,肯定要提前安排的。

毕竟,调制营养土也是个繁琐的工作。

临时搞,很可能来不及。

闲话少说。

杨旭带着大部队就往树林走。

这个地方真的很隐秘,否则,也不会生长300年。

千万别以为这里不会有人来伐木。

在华夏,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是第一位的。

重要性大的可怕。

放在古代,更别说了,吃饭生活,居住等等,没有一样是离开树木的。

所以,中原地区,关中地区,早就被砍伐一空。

哪怕是再深的山,再隐蔽的地方,只要有树,都逃脱不了。

关中地区为什么残破,这就是主要因素之一。

原本的肥硕之地,王霸之基,最终变成了穷困潦倒的地方。

也只有到了21世纪,经过几十年的植树造林,和梳理环境,这才恢复了不少。

燕山这个地方,也是一样。

别看现在这里地广人稀。

信不信,这里要是有大片树林,被人发现后,一样逃脱不了被砍的命运。

华夏人,就是这样,玩蹦了一片又一片肥沃之地。

这是时代的局限,人的目光,不会长远去看。

当然,更重要的,是人口发展太快。

大一统的王朝是常态。

动不动就是百年和平,时不时的就出现盛世。

于是,人口大爆炸,随随便便就是上亿的人口。

再肥沃的土地,也经不住几千年这样的糟蹋。

反倒是西方人,脑子都不好使,天天干仗,杀的人头滚滚,人口自然上不来,再加上那里是真正的物华天宝,所以才强不少。

闲话少说。

杨旭伐木,当然不可能用斧头去砍。

那就是开玩笑。

知道什么是橡木吗?

那是能用来做战船的硬木。

要是靠斧头砍,纯粹做梦。

一晚上也砍不下一棵树。

好在他灌顶了宗师级的木匠,对于伐木这种衍生技能,那是门清。

早就有了一套完整的计划和流程。

各种工具和设备,都准备好了。

只要按照方案做,基本上能做到两个小时伐一棵。

很快,杨旭就埋头苦干。

全身心都投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