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风波又起
在成功解决流民与水利工程难题后,楚凌在朝堂与民间声望如日中天。他的每一次建言,都能得到众多大臣的响应,百姓们更是对这位太子殿下称赞有加,将他视为大楚未来的希望。然而,这如日中天的威望,却如同刺在某些人心上的尖针,令他们寝食难安。
宰相李崇府邸中,夜幕笼罩着庭院,静谧得有些压抑。书房内烛火摇曳,映射出李崇那张阴沉似水的脸。他坐在雕花太师椅上,手中的折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打着桌面,发出令人心烦的“啪啪”声。
“太子如此得势,若任其发展,我们都得被他踩在脚下。”李崇打破沉默,声音中满是不甘与怨愤。
站在下首的是他的心腹谋士陈先生,此人智谋过人,一向为李崇出谋划策。陈先生微微眯起眼睛,思索片刻后说道:“大人,太子如今风头正劲,硬拼绝非上策。我们可从旁迂回,扰乱他的布局。”
李崇眉头一挑,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陈先生凑近几步,压低声音道:“太子大力推行新政,虽初见成效,但新政触动了不少世家的利益。我们可以暗中挑唆这些世家,让他们出面抵制新政,给太子制造麻烦。而且,太子身边有个叫苏然的谋士,听闻此人足智多谋,对太子忠心耿耿。若能设法离间他们,太子便如同断了一臂。”
李崇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点头道:“好,就依你之计。先从世家入手,煽动他们抵制新政,再想办法对付苏然。此事要做得隐秘,绝不能让太子察觉。”
与此同时,东宫之中,楚凌也有所察觉。近日朝堂上一些大臣对新政的态度突然变得暧昧不明,隐隐有反对之意。
“殿下,最近朝堂气氛诡异,似乎有人在暗中搞鬼。”苏然忧心忡忡地向楚凌汇报。
楚凌微微皱眉,目光深邃:“我也有所感觉。这些大臣态度转变如此之快,背后必定有人指使。苏然,你去暗中调查一下,看看是哪些势力在蠢蠢欲动。”
苏然领命而去。几日后,他匆匆赶回东宫,面色凝重地向楚凌禀报:“殿下,经过调查,发现此次抵制新政的背后,隐隐有李崇的影子。而且,他似乎还打算对我下手,企图离间我与殿下的关系。”
楚凌冷笑一声:“李崇果然按捺不住了。他以为用这些手段就能扰乱本宫的计划,未免太小看本宫了。苏然,你无需担心,我们且将计就计。”
苏然心中一动,问道:“殿下有何打算?”
楚凌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缓缓说道:“既然李崇想利用世家抵制新政,我们便借此机会,与世家开诚布公地谈一谈,让他们明白新政对大楚、对他们自身长远的好处。至于离间之计,我们装作不知,暗中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待时机成熟,给他们来个一网打尽。”
苏然听闻,不禁赞叹道:“殿下英明。如此一来,既能化解新政的危机,又能揪出李崇一伙的阴谋。”
于是,楚凌开始主动邀请那些抵制新政的世家代表入宫商谈。在宫中,楚凌言辞恳切地向他们阐述新政的利弊,表明新政并非是要损害他们的利益,而是为了大楚的长治久安,从长远来看,对世家也是有益的。
那些世家代表原本是受李崇煽动,心中对新政充满疑虑。但经过楚凌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他们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一些世家代表甚至当场表示愿意支持新政的继续推行。
李崇得知世家代表与楚凌商谈后态度大变,气得暴跳如雷:“这个楚凌,竟如此狡猾,坏了我的好事!”
陈先生也眉头紧皱,说道:“大人勿急。一计不成,我们再施一计。如今北方水利工程虽已完成,但还有些收尾工作。我们可买通负责收尾的官员,让他在工程质量上动手脚,到时候工程一旦出问题,太子必定难辞其咎。”
李崇听后,脸上重新浮现出阴狠的笑容:“好,就这么办。这次一定要让楚凌身败名裂。”
而楚凌这边,虽然暂时化解了世家抵制新政的危机,但他深知李崇不会就此罢手,必定还有后招。他一面安排苏然继续留意李崇的动向,一面更加谨慎地关注着北方水利工程的收尾工作。
几日过后,负责北方水利工程收尾的官员王大人,突然神色慌张地来到东宫求见楚凌。见到楚凌后,他“扑通”一声跪地,浑身颤抖地说道:“太子殿下,大事不好了!这水利工程的堤坝,被查出有偷工减料的情况,若不及时处理,恐怕汛期一到,后果不堪设想啊!”
楚凌心中一沉,立刻意识到这恐怕就是李崇的新阴谋。他面色严肃地问道:“王大人,此事你是如何发现的?究竟是何人所为?”
王大人战战兢兢地回答:“殿下,今日有几位当地百姓前来举报,说发现堤坝有些地方的用料不对劲。下官得知后,立刻带人去查看,结果……结果真如百姓所言。下官罪该万死,未能及时发现问题,请殿下责罚!”
楚凌沉思片刻,安慰道:“王大人先起来,此事暂且不追究你的责任。当务之急是查明真相,解决堤坝隐患。你即刻去把参与工程建设的相关人员都召集起来,本宫要亲自审问。”
王大人领命而去。楚凌转头对苏然说道:“苏然,此事十有八九是李崇暗中指使。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彻查清楚,找到确凿证据,让他无话可说。”
苏然点头道:“殿下放心,属下这就去安排,一定会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经过一番紧张的调查,苏然果然发现了关键线索。原来,李崇买通了工程中的一个小头目,让他在部分堤坝建设时偷换材料。而这个小头目在得到钱财后,为了掩人耳目,又拉上了几个同伙一起作案。
苏然将证据呈给楚凌,楚凌看着手中的证据,眼中闪过一丝愤怒与决然:“李崇,你屡次三番陷害本宫,这次本宫定不会放过你!”
楚凌带着证据,立刻进宫面见楚元帝。楚元帝听闻水利工程出现问题,本就龙颜大怒,当看到楚凌呈上的证据,证明这一切都是李崇在背后搞鬼时,更是气得浑身发抖。
“这个李崇,竟敢如此胆大妄为,置百姓生死、国家安危于不顾!”楚元帝拍案而起,怒声说道。
楚凌趁机进言:“父皇,李崇长期结党营私,在朝堂上排除异己,如今更是做出这等危害国家根基之事。若不加以严惩,难以平民愤,也无法整肃朝堂风气。”
楚元帝沉思良久,缓缓说道:“皇儿所言极是。来人啊,传朕旨意,即刻将李崇及其党羽缉拿归案,交由大理寺严审!”
随着楚元帝一声令下,李崇及其党羽很快被一网打尽。大理寺经过审讯,罪证确凿,李崇被判处斩首之刑,其他党羽也都受到了相应的惩处。
而楚凌,经此一系列事件后,在朝堂上的威望愈发稳固。他继续推行新政,在解决了诸多阻碍后,新政得以顺利实施,大楚国内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日益繁荣昌盛。
至此,这场围绕朝堂权力与国家发展的纷争,在楚凌的智慧与果敢下,终于落下帷幕,大楚也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盛世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