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 河神庙中寻残碑 女书密语藏玄机
暴雨还未停歇,三人连夜出发,沿着黄河渡口一路向南。雷光在天际撕裂乌云,映出前方一座破败的古庙轮廓。
“那就是河神庙。”王援朝低声说。
胡天青握紧腰牌,心跳随着罗盘指针的微颤而加快。杨文锦披着湿透的风衣,手指轻轻摩挲颈间苗银项圈,眼神警惕地扫视四周。
庙门半掩,吱呀作响。推门而入时,一股腐朽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这里沉睡了数百年,从未有人踏足。
飞檐上的铜铃锈迹斑斑,蛛网密布,殿堂中央供奉着一尊残破的河神像,泥塑金身早已剥落,露出内里森白的骨殖,竟似是用人的头骨拼接而成。
“这……”王援朝皱眉,“不是普通的庙。”
地面铺满干涸的苔藓,呈暗红色,宛如血渍。香案前散落着几块龟甲和碎瓷片,隐约可见朱砂描写的符咒痕迹。
胡天青蹲下身,指尖轻触那道红苔,微微发硬,带着某种不自然的腥气。
“这不是血,是人血混着朱砂画成的献祭图腾。”杨文锦低声说道,语气凝重。
她从怀中取出香炉,撒下一撮粉末,火焰燃起时,空气中弥漫出奇异的香气,驱散了些许阴冷。
“看来,这里曾举行过某种仪式。”她说。
王援朝绕到神像后方,忽然停下脚步。
“你们看这个。”他指着底座上几处崭新的弹孔,边缘光滑,呈螺旋状,显然是现代消音手枪所致。
“最近才有人来过。”胡天青脸色微沉,从怀里掏出一枚相同的弹壳比对,果然吻合。
“是谁?”王援朝问。
“不知道。”胡天青低声道,“但能进这种地方的人,不会是普通游客。”
他们继续深入,穿过侧殿,来到一间偏室。墙上残存着一幅壁画,色彩早已褪尽,但仍能看出画面内容:一群孩童被铁链锁住,脚下是翻涌的海浪,远处一艘巨船正缓缓驶离岸边。
“这是……三千童男童女远赴南洋的场景?”杨文锦喃喃。
胡天青点头,目光落在壁画下方的一块石碑上。石碑断裂,只剩半截,却仍刻有清晰可辨的铭文。
“永乐九年,观山太保率三千童男女航海西行,途中半数化为血水,幸存者带回幽冥龙骨,封于琉璃盏中,以镇九阴锁魂之祸。”
杨文锦凑近细看,忽然伸手拂去碑面青苔,露出一行极小的文字,字体纤细,笔画婉转,与寻常汉字大相径庭。
“是女书。”她瞳孔微缩,立刻拿出笔记本对照翻译。
女书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女性文字,仅流传于湘南部分地区,常用于记录隐秘信息。杨文锦自幼跟随母亲研习此术,此刻迅速辨认出其中含义:
**“龙火琉璃盏镇三阴,子午卯酉启幽冥。”**
她眉头紧蹙,心头隐隐不安。
“什么意思?”王援朝问。
“这是一种时间密码。”杨文锦低声解释,“三阴指的是阴气最盛的三个时辰——子、午、卯、酉。而‘启幽冥’……可能意味着某种封印会在这些时辰开启。”
胡天青沉思片刻,忽然想起祖父笔记中的一段话:
**“九阴锁魂咒,需以活尸为引,琉璃盏为钥,待四时交替之时,方可解。”**
他抬头看向杨文锦,“这段女书文字……是不是在警告我们?”
杨文锦咬唇,缓缓点头,“我父亲临终前留下的信件里提到过一句话:‘勿信碑文所言,琉璃盏实为诅咒之钥。’”
空气瞬间凝滞。
王援朝冷笑一声,“所以我们的目标,其实是打开一个不该被打开的东西?”
“也许……从来就没有什么宝藏。”胡天青缓缓道,“而是某种必须永远封印的存在。”
就在他们沉思之际,罗盘突然剧烈震动起来,指针顺时针旋转,速度越来越快,最后定格在一个方向。
胡天青将罗盘贴于残碑表面,只见天池中的水面泛起涟漪,渐渐凝结成冰,浮现出一道模糊的身影。
那是一个穿着现代冲锋衣的男人,背影熟悉得令人战栗。
紧接着,第二道身影浮现——是一名女子,长发垂肩,手中抱着一本《海错图》,正是杨文锦。
第三道身影赫然出现,竟是胡天青自己。
三人的幻影在冰面上缓缓移动,似乎正在走向某个未知的地方。
“这……是未来?”王援朝瞪大双眼。
“还是过去?”杨文锦声音颤抖。
幻影逐渐模糊,最终消失不见,罗盘恢复平静,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但他们都知道,刚才看到的,并非幻觉。
这时,王援朝忽然察觉到神像后方传来一丝异样的金属光泽。他走过去,拨开尘土,发现一块嵌在墙缝中的青铜片,上面刻着一组数字:
**1958.7.23**
“这是……日期?”胡天青皱眉。
王援朝脸色骤变,“这是我父亲失踪那天的日期。”
他猛然回忆起小时候,母亲曾告诉他,父亲最后一次执行任务是在黄河附近,任务代号叫“归墟计划”。
“归墟……”杨文锦喃喃重复,“难道……这一切,早在六十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外面的雨声忽然停止,庙内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就在这时,钟表玻璃裂痕再次扩散,裂缝如蛛网般蔓延,发出细微的咔嚓声。
“别碰!”杨文锦猛地拉住王援朝伸向钟表的手。
“怎么了?”他皱眉。
杨文锦盯着那面挂钟,嘴唇微微颤抖,“它……在倒转。”
钟表指针缓缓逆时针滑动,滴答声变得缓慢而诡异,仿佛整个空间都在扭曲。
下一秒,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哒、哒、哒……
三人同时屏住呼吸。
黑暗中,一双眼睛透过门缝,冷冷地望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