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如果你总想当主角,那么谁愿意当配角呢
于丹说过:“人生如戏,别老想当主角。因为,潜规则里灵魂和肉体都得不到安息。”确实,如果你总是当主角,谁愿意当配角呢?
然而生活中总有人喜欢充当那永久不衰的“主角。”时时刻刻都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永远都想遮掩别人的光芒来衬托自己,不给任何人机会。
刘倩是一位很喜欢出风头的女生。有一次,朋友们约好一起出去玩,天好风景美,大家都玩得很开心。于是有人提议说,不如来合张影留个纪念吧。就是这一提议,发生了问题。原来刘倩坚持要站在中间,说什么自己上相。朋友们表面没有说什么,但是大家心中都不开心。而刘倩还在那里兴高采烈地说:“都站在那里做什么,快靠过来照相呀。”
其中一个朋友实在忍耐不住,不高兴地说:“哎呀,要不你一个人照得了,反正我们都是你的‘陪衬’。”刘倩听了,感觉非常的不好意思。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就好比同学聚会,大家都来说说有趣的事情,你口才好,讲了一个又一个。别人想到什么好笑的事情,正要开口,你却滔滔不绝,丝毫不给别人机会。一场聚会下来,只有你一个人的说话声,别人变成了专门听你讲话的陪衬,而你还在为自己的口才洋洋得意,不管别人心里好不好受,结果聚会不欢而散。犹记得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写到,“最善于言谈者就是最善于倾听的人,通过与他们链接,它赐予你改变他人的力量。”生活中并不一定是你在扮演诉说的角色,有时候倾听更重要。
同事嗓子发炎去医院,医生说必须禁声一个周,要不然嗓子会继续恶化。回到家,碰到刚刚放学的儿子,一进门将书包狠狠地摔向沙发,大声嚷嚷:“我讨厌学校,讨厌老师。我再也不要去了。”
若是平时听到儿子这么说,同事定要严厉地训斥他。但是,因为医生的嘱咐,同事不能说话,只能沉默地看着儿子。
儿子气愤地趴在同事的膝盖上,伤心地一边大哭一边说道:“妈妈,今天老师让我起来回答问题,我没有答出来,老师说我上课不认真听讲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出来,就连同学们都嘲笑我,真是太丢人了。”
同事不能说话,只好搂着哭得伤心的儿子,沉默地安慰着。过了一会儿,儿子从同事的怀里站起来平静地说:“妈妈,我要去外面了,同学们还等着我呢。谢谢您不但没有骂我,还听我说这些事。”
不只是孩子,一个人在伤心的时候,高兴的时候,沮丧的时候,愤怒的时候,需要的往往不是别人的教训,而是安静地倾听。
同时,倾听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端正态度,别去敷衍了事。
首先,倾听的时候要注意你的面部表情,眼睛要关注对方,若是明白了对方的意思,点头给对方一个回应,鼓励对方继续。在听到轻松的话题时,可保持微笑并且轻声回应,例如:“是的,好的,明白……”
其次,倾听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的肢体语言,最好是面向对方而坐,身体不要有交叉,因为这在肢体语言中是“防御姿势”,代表着拒绝,回避的意思。比如抱胸,跷二郎腿等,还有身体后仰,会给人高傲,心不在焉的感觉,研究证明这样的肢体语言接受的信息量非常有限。
最后,倾听的过程当中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这个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一句话没有说完之前,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观点。若是没有听清楚,可以抬手示意下,请对方重新表述一下刚刚的谈话内容。而如果是工作内容,最好能够随手做记录。
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在与人的相处中往往会给人春风拂面的舒适感,而且学会倾听也会为我们换位思考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因为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喜好都会通过平时的沟通表露出来,不过我们都会忽视掉,若是不了解一个人,如何设身处地地利用他的思维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