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开局负债百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接受现实

刘洋站在蒙尘的玻璃窗前。窗外是1995年元旦的皇后区,灰蒙蒙的街道上行人不少。天刚亮不久,不少人脸上还带着宿醉的痕迹,或是熬夜后的疲惫,但更多的是节日后的松弛和满足。他们拎着鼓鼓囊囊的购物袋或派对剩下的装饰品,脚步轻快地往家走。空气里似乎还飘着昨晚烟花散尽的硫磺味和廉价香槟的甜腻。

“呵,过节总是高兴事。”他低声自语,声音在空荡的房间里格外清晰。这份属于别人的平凡快乐,此刻却像根细针,轻轻扎着他这个被命运丢进深渊的异乡人。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房间。几分钟前还能忍受的杂乱,此刻在窗外那份有序的节日氛围映衬下,显得格外刺眼。骨子里那个金融精英对条理和效率的执拗劲儿又冒了出来。

“受不了了!”他低吼一声,像给自己下命令,猛地撸起袖子。

清理开始了。

墙角那堆辨不出颜色的衣服首当其冲。刘洋皱着眉,一件件拎起来抖开,快速分成三堆:能穿的叠好,该洗的扔进洗衣机旁的篮子,彻底报废的直接塞进大黑垃圾袋。动作不算快,但带着股固执的条理。接着是散落一地的书和杂物。散架的英文书被尽力拼好,码在摇晃的旧书桌上;豁口的马克杯?垃圾袋见;地毯边的零碎小物件,有用的归位,没用的扫进垃圾袋深渊。

床头柜是下一个目标。抽屉拉开,一股陈年纸张和木头混合的霉味扑面而来。里面东西不多:一本用透明套小心装着的州立大学毕业证,纸张挺括,印着校徽。刘洋拿起它,指尖拂过冰凉的塑料膜,属于这身体的记忆碎片浮现——毕业典礼上稀稀拉拉的掌声,独自拍照的孤寂感……他摇摇头,把证书放到一边。

证书下压着一个硬纸盒。打开盒盖,里面是几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一对笑容朴实的华人中年夫妇,中间夹着个虎头虎脑、咧嘴傻笑的小男孩。背景是熟悉的唐人街。照片背面用圆珠笔写着歪扭的英文:“Tommy 5岁生日,唐人街家。”“爸妈和我,海洋公园。”指尖划过照片上那对年轻夫妇的脸,心脏像被无形的手攥了一下。这就是原主的父母,那场无妄之灾的牺牲品。照片冰凉,记忆却灼人。刘洋沉默地把照片放回盒子。

盒子最底下,还有一本薄薄的、封面印着“Deed”字样的册子。刘洋的心跳漏了一拍。他抽出册子翻开——房契!记忆的闸门轰然洞开!

唐人街!父母留下的那套六十平米的老房子!

零碎的记忆瞬间拼合:父母去世后,作为孤儿,原主一直享受房产税减免,直到去年底才到期。那房子一直在出租,每月700美元!正是靠着这笔租金,加上原主自己拼命打工和精打细算,才能在纽约高昂的生活成本下,不仅完成学业,还奇迹般攒下了二万多美元!

“呼……”刘洋长长吐出一口气,压在心头的巨石似乎松动了一丝。这不仅是资产,更是此刻绝境中的救命稻草!

把证件小心收好,刘洋的清理进入白热化。他找出落满灰的拖把和水桶,接满水,开始一寸寸擦洗那吱呀作响的木地板。灰尘变成黑泥浆,被他用力刮掉。窗台、桌面、书架……所过之处,污垢尽去,露出老旧但干净的本貌。该洗的衣物、床单、被罩一股脑塞进那台老旧的洗衣机,倒入洗衣粉,按下启动键,机器立刻发出沉闷吃力的轰鸣,像随时要罢工。

卫生间是重灾区。他戴上一次性橡胶手套,拿起刷子和强力清洁剂,对着马桶、洗手盆、浴缸上的顽固污渍猛攻。消毒水的刺鼻味混着清洁剂的柠檬香精,在狭小空间弥漫。水流冲刷着泡沫和污垢,瓷砖缝里的霉斑被硬毛刷一点点刮掉。汗水顺着额角滑落,滴进水池,和清洁泡沫混在一起。

时间在机械的劳动中流逝。当刘洋直起酸痛的腰背看向窗外时,午后的阳光已经斜斜照了进来。再看屋内——焕然一新!

地板虽旧却光洁,杂物各归其位,窗明几净。洗衣机停了,洗好的衣物带着洗衣粉的清香,整齐晾在临时拉起的绳子上。空气中腐朽颓败的气息被彻底驱散,只剩下淡淡的洗涤剂味和阳光晒过的暖意。

“总算……不是狗窝了。”刘洋环顾四周,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由衷的、带着成就感的笑。这里终于有了点“人”住的样子,一个能暂时栖身、整理思绪的“基地”。

饥饿感汹涌袭来。他走到嗡嗡作响的小冰箱前,拉开冰箱门。里面空空荡荡,只有两个裹着保鲜膜的汉堡孤零零躺着。拿出来,丢进旁边同样老旧的微波炉。几十秒后,“叮”的一声,汉堡散发出加热后混合油脂和面包的、不算美味但能填肚子的香气。

他狼吞虎咽地吃完两个汉堡,冰冷的胃被食物填满,紧绷了一上午的神经终于放松。强烈的疲惫感也涌上来。他把自己重重摔在刚铺好干净床单的单人床上,身下发出吱呀的抗议。

身体放松了,大脑却像高速引擎,轰鸣着规划那令人窒息的未来。

七万四千八百五十六美元。

九十九万美元债务。

一年期限。

冰冷的数字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要活命,他必须在一年内,用这七万多美元本金,刨除所有税费,赚到至少十五倍的利润!这还只是理论保本!考虑到投资过程中的摩擦成本、可能的亏损,还有美国那该死的资本利得税,长期15%,短期更高,二十倍收益才勉强算保险!

“二十倍……”刘洋喃喃自语,声音在安静的房间里空洞绝望。即使是前世执掌数亿资金的他,面对这数字也头皮发麻。这不是挑战,是近乎不可能的神话!股神巴菲特长期年化收益也就20%左右!

他开始疯狂挖掘五十年的金融记忆。道琼斯、纳斯达克、标普500……1995年的大势?克林顿时期,经济复苏,互联网泡沫酝酿……但具体每月涨跌?模糊!微软、英特尔、思科……95年什么价?走势?只记得长牛,具体买入点、爆发点?记得有些模糊了!可能需要些契机才能回想起来!

至于那些一年翻几十倍的“妖股”?更别想!管大资金的他,组合里根本不可能有那种高风险小票。他要的是稳定、可预测的大盘蓝筹。谁会去记那些昙花一现的小公司走势?

“该死!”刘洋烦躁地抓了抓头发,太阳穴突突直跳。他引以为傲的金融知识,在这“一年百倍”的目标前,苍白无力!

目光不由自主瞥向书桌上那个硬纸盒。唐人街老房子的房契静静躺在里面。

“卖掉它……”这念头再次浮现。根据记忆和刚查到的信息,那套60平的老房子,在95年初的唐人街,急售大概能卖二十万美元左右。

二十万!加上现有的七万四,本金就接近二十八万了!压力瞬间轻了一大截!只需要六倍左右收益!虽然依旧艰难,但比起二十倍,从“神话级”降到了“地狱级”,至少看到一丝渺茫希望了!

“六倍……股神也做不到啊!”刘洋苦笑着自嘲。即使本金翻倍,六倍收益也意味着年化600%!这依旧是华尔街顶级对冲基金都难企及的天文数字!而且,还得房子能顺利快速出手才行。

现实的沉重如同冰冷潮水,再次将他淹没。疲惫、焦虑、茫然交织成网,将他紧紧束缚。紧绷的神经终于支撑不住,意识像断线的风筝,坠入深不见底的黑暗。也许是身体修复后的自然反应,也许是精神过度消耗的自我保护,这一觉,他睡得昏天黑地。

再睁眼时,窗外天光大亮。床头廉价的电子闹钟显示:7:00 AM。1995年1月2日。他竟然睡了将近十七个小时!

“呼……”刘洋坐起身,用力搓了把脸,驱散残留的睡意。债务如山,但充足的睡眠让身体恢复到了最佳状态,精神也清明了许多。

“不管怎么说,”他下床走向卫生间,一边活动筋骨,“唐人街那套房子,以后大概率不会回去住了。如果能……迈过这道坎,以我的能力和身份,在纽约混,总得弄套像样的别墅吧?那老房子,留着用处不大。”

拧开淋浴喷头,温热的水流冲刷而下,带走一夜的疲惫颓唐。浴室里水汽氤氲。刘洋站在镜子前,水珠顺着头脸滑落。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审视镜中这张陌生的脸。

不算英俊,但五官端正,棱角分明,带着年轻人的锐气。碎发湿漉漉贴在额前。身高一米八,在美国算中等。得益于系统修复成“基准状态”,身体匀称修长,没有赘肉。肌肉线条清晰,甚至能隐约看到八块轮廓分明的腹肌。

刘洋伸出手指,戳了戳那紧实的腹部,一种奇异的感觉涌上心头。他咧开嘴,对着镜子里的年轻人露出了重生以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笑容,带着点自嘲,又夹杂着一丝庆幸。

“啧,这大概算重生唯一的好处了?”他低声笑道,“二十二岁的壳子,装了个快退休的灵魂。”这份年轻的身体,是他此刻除了智慧和那点可怜本金外,最宝贵的财富。是他在华尔街这个残酷角斗场里,重新搏杀的本钱!

洗漱完毕,换上昨天洗好烘干的干净衣服。刘洋检查背包:钱包里有二百多美元现金、身份证件,最重要的房契仔细收好。他背上包,锁好门,下楼。新的一天,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