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
管理者不是都希望员工按要求做事吗?他们理想中的员工不就是那些努力完成分内工作的人吗?这种说法在过去可能行得通,但现在的管理者已不再需要更多的依赖型员工,他们需要的是拓展型员工,需要更多发现机会的眼睛,更多倾听需求的耳朵,以及更多解决问题的双手。当我们向管理者询问他们眼中会折损员工声誉的因素时,最常见的两个回答是“忽略大局”和“等待上级安排工作”。
我们往往将管理者视为渴望权力的独裁者,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管理者并不愿意指导员工,告诉他们该做什么。我们让同一组管理者回答“最欣赏员工的哪些行为”这个问题。最常见的回答是“无须要求就主动做事”(见表1-1)。最高效的专业人士懂得将目光投射到职位之外,超越职责的界限,完成真正有意义的工作。我们将探索明星员工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表1-1 面对棘手的问题时折损声誉和积累声誉的因素

我们在采访管理者时,他们一致将明星员工描述为解决问题的人。这些管理者告诉我们,有些人会专挑难题,从宏观策略到具体细节对难题进行彻底解决。他们这样评价明星员工,“他会解决那种特别难办的事情”“任何事情交给他,我都很放心”“我在工作困难时,就会求助她”“她会接手棘手的项目,并扭转局势”“他会利用空闲时间,主动解决问题”。
明星员工将棘手的问题视为机遇,在最需要他们的领域贡献力量。无人处理的问题就像拥挤的机场里无人看管的行李,让他们焦躁不安。他们将自己视为先遣急救员,是拥有同理心且技术高超的英雄,甘愿帮助他人、牺牲自己。
明星员工在工作中似乎有一个贯穿一切的总体意识,那就是:我要服务他人,解决问题。这种明星员工招牌式的服务意识,被凯撒沙土砾石公司(Kaiser Sand & Gravel Company)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在自家的混凝土搅拌车车身上喷上了这样的口号:找到需求,满足需求。
单靠服务意识,还不足以解决最棘手的问题,其他底层意识也在发挥作用。以服务意识为基础,再加入强烈的能动性(“我能够自主行动,做出决定”)和自控内核(“把控事件结果的是我自己,而不是外部力量”),这样一来,我们就得出了一个制胜公式,用来解决那些无法敷衍了事的棘手的问题。
拥有服务意识的人善于解决问题,他们可以自主采取行动,预设结果,并投身于自己能够贡献力量的领域之中。明星员工明白,只有在做最重要的事情时,自己才能发挥出最大价值。他们不做受人差遣的支持性人员,而是成为工作的关键参与者和共同受益者,反过来,他们的同事与上级也会用同样的眼光看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