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3-15 17:54:38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导论
一 缘起
二 研究对象与已有成果的分类盘点
三 本书重要概念阐释
四 本书的研究思路、方法及意义
第一章 综论:听之道的历史展开
第一节 “听”字释义
第二节 先秦——早熟奠基期
第三节 汉唐——丰富分流期
第四节 宋明——内转沉淀期
第五节 近代——转型新生期
第二章 分论:听之道的具体分析
第一节 《文子》:听之道的确立
第二节 儒家的圣人观与听之道
第三节 道家的圣人观与听之道
第四节 “实听”与“虚听”的哲学分析
第三章 听之道的现代回响
第一节 听——通向心灵的耳朵
第二节 民间艺师之听
第三节 道教观人之听
第四节 学院专家之听
第四章 现代听之道的综合分析——走向现代的听觉文化
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听觉回归
第二节 现代听道的重建
第三节 现代听道重建的意义
结论
一 中国听之道的历史特点
二 既是“听乐”,也是“听心” “声与心通”
三 《文子》为我们提供了中国传统的听的哲学,并由此引申出圣人观念的问题
四 儒道两家不同的圣人观念
五 古琴中所体现出来的自况、他况和无声现象丰富了中国文化中听的哲学
六 民间文化中特有的听觉现象成为我们关注的另一方宝地,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不同的线索和思路
七 听觉文化重建的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 文渊阁《四库全书》论“听”文字辑录[1]
后记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