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思考
(江汉大学图书馆,430056)
一、信息共享空间的特点及组织结构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以下简称IC)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过去人们主要通过阅读来获得知识,而今天,人们更适应边查电子邮件、边上网冲浪、边玩游戏、边喝咖啡、边写论文、边听MP3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信息共享空间有许多形式,但都有如下共同特点:现代化计算机网络通讯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指导学习研究一站式无缝服务。IC的“一站式”服务方式是IC的灵魂,是IC得以创建和使用的关键所在。它不但为用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和更方便快捷的学习研究环境,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它整合使用方便的互联网络、功能完善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以及内容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包括印刷型、数字化和多媒体等各种形式),在技能熟练的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计算机专家、多媒体工作者的共同支持下,培育读者信息素养,促进读者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
IC的构成可用一个三层模型来描述,即物理层、虚拟层和支持层。物理层提供具有可伸缩性的电子教室、促进小组研究的讨论室、指导读者写作和提高研究技能的咨询区,以及帮助读者开发数字作品的多媒体制作室等。虚拟层提供协作学习社区、在线通讯工具、网上课程、数据库、数字图书馆资源。支持层主要由各类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构成,其中包括参考咨询馆员、IT专家、多媒体工作者、指导教师和学习助理等。
二、IC的规划
1.IC的空间建设
空间建设是构建一个成功的IC的关键因素。首先要有足够的工作站满足用户的需求,各个服务区的设计也要符合用户学习及研究的方式,有利于资源存取和使用,要运用声学、灯光和视觉艺术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舒适的环境。在确保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将多种服务融合在一起,便于个人及群体用户的学习、交流和协作研究。此外,还要充分考虑残障辅助设施、消防及安全。
常见的IC服务区有:IC核心区。一般位于图书馆主体楼层,配备大量联网计算机,操作台尽量用比较大的桌子,周围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多人交流。咨询台应位于核心区中心位置,参考咨询台与IT技术支持台最好放在一起。核心区内还可配备印刷型工具书,应充分考虑书架及书桌的布局,做到方便有序。
个人学习空间。为了满足个人研究者对安静环境的需要,应提供多个可容纳2~4人的独立研究室,配备网络信息点和电源等设施,包括方便个人独立学习和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的空间。
开放学习空间。类似于传统的电子阅览室,但空间更为开阔和开放,配备计算机、投影仪和相关参考资料,方便小规模的学生学习和讨论,用于信息检索、数据库使用和计算机软件等课程的培训。供研究课题组或学生学习小组集体学习和讨论,参考咨询员也可以方便地提供相关指导和服务。
多媒体制作室。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学生渴望在多媒体工作者的指导下拥有多媒体制作技能。应配备多媒体制作软件和相应的设备,满足多媒体制作的需要。其中应该配备有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等数字输入输出设备以及不同版本的编辑软件。
2.IC资源的建设
资源体系主要包括信息资源、计算机网络设备资源以及人力资源三个方面。
(1)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主要指图书馆的各种印刷型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特别要搞好网络虚拟信息资源建设,搜集、检索、筛选与整合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资源,注重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利用与创新。IC的文献资源体系主要用来支持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课余发展需求。这个文献资源体系应包括核心馆藏,主要指有关学校重点学科的图书、高利用率图书、求职参考书、浏览性资源、工具书等。IC范围内的每台计算机应保证用户可方便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2)计算机网络设备资源。主要是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构建IC的硬件条件包括计算机、通讯设施等,都是为了方便用户充分使用IC中的资源。服务面积、计算机数量应根据服务区的大小和用户流量而定。应尽可能多安装工具软件和应用软件,操作界面应简洁、方便和统一。通讯设施包括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刻录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视频输入与输出等设备。此外,尽可能多地提供网络信息点和电源插座,无线网络应覆盖整个IC区。
(3)人力资源建设。成功的IC需配备训练有素、爱岗敬业和知识结构合理的专业人员。人员结构可采用全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方式。国外IC的人员主要由咨询馆员、计算机技术人员和学生三部分组成。由于IC配置技术设备的复杂性和提供信息服务的综合性,图书馆必须配备既懂技术又熟悉文献信息咨询和公共服务的人员来统筹IC的工作。培训内容可包括参考咨询技能、数据库使用方法、图书馆规章制度与处理流程、与用户服务相关知识、服务设施的维护与故障处理等技能。
三、IC服务的整合
丰富的用户服务内容、方式等是IC吸引众多用户的直接原因。涉及的服务可包括无线上网、应用程序工作站、学科馆员参考咨询服务、就业辅导和学生心理咨询、研究生用的专题文献资料和小型的培训服务等多项服务。这些服务措施使得IC成为一个集研究、学习和社交的公共场所。IC提供的服务可以综合为以下几个方面:
(1)检索服务。提供资源和数据的检索与处理,其中技术资源在公共区域和馆员服务区域可以使用。工作人员帮助研究者识别数据,通过购买等方式获取数据,并以用户需要的格式处理数据并提交数据,工作人员可以参与到研究人员的整个项目中,有的放矢地提供服务。
(2)用户培训。是向校园用户提供关于图书馆服务与资源的培训,可以是专门设置的课程,或是对研究过程的指导,或是参与大学课程的设置,也包括图书馆各种网络数据资源的培训课程等。
(3)媒体服务。提供用户需要的各种媒体资源和设备支持,包括打印、扫描、音频和视频等。媒体服务是传统电子阅览室的扩展服务,包括多媒体的放映、图表制作、扫描资源和一般技术指导。
(4)参考咨询服务。参考服务部门是连接馆藏和在线资源与出版商的向导和中介。馆员根据时间表安排在参考咨询台服务,一对一地指导读者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期刊、报纸、政府出版物、全文资源、在线书目数据库和其他资源撰写论文,完成作业及科研工作。另外,可以在图书馆IC的网站上提供工作人员详细列表,明确工作人员的E-mail、联系电话以及他们各自的工作地点、服务范围和擅长的领域,方便用户与适合的工作人员联系,以获得帮助。还可在网站上 专门设置用户提问或提建议的表单,可直接发送到IC服务台。这有利于用户在不能到馆的情况下,方便快捷地提出问题并获得答案。
四、IC整体运行管理
1.组织与管理层面的战略整合
IC建立时需要建立新的、有利于合作协调的业务流程与管理办法,保障服务部门、资源建设部门、信息技术部门等完美结合,使用户在IC的学习、研究和教育过程中,不以图书馆的业务或部门划分而出现功能“分割”。图书馆在规划与建设时要充分思考IC运行管理机制,必须明确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与职责范围,制定明确的服务协定和完善的服务规范,构建合理的人力技术资源体系,健全通讯手段和报告流程,畅通用户信息反馈渠道。有效的管理是IC成功的基础。
2.技术层面的功能整合
IC要组建一个技术团队,解决信息共享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开发图书馆所需软件,维护IC正常运行的技术支撑。他们一般不需要直接为用户提供信息咨询,而是为需要帮助的图书馆人员提供技术咨询。IC的任务是通过跨域协同分配多个广域分布和异构的资源,保证用户能以最小的代价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所需信息。
五、结束语
作为图书馆服务功能整合的成果,IC给用户提供了一种从计划研究到表达,到最终产品的持续服务,是大学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一个创新,对于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高校图书馆构建IC模式绝非是千篇一律的。我们不仅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而且要全面分析和研究自己的馆情,才能建立起满足本馆用户需求的、具有本馆特色的的IC。
参考文献
[1]任静,周凤飞,杨丰全,马新蕾.试论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J].情报资料工作,2007(2)
[2]曹红玲,傅旭文.信息共享空间——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3)
[3]胡广霞,周秀会.信息共享空间: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趋势[J].情报资料工作,2007(1)
[4]卞清.信息共享空间: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新模式[J].图书与情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