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中的信息公平与图书馆服务
(湖北省图书馆,430060)
一、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图书馆的关系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有没有和谐的文化,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尺度。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造更多更好的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谈到文化,往往是指狭义的文化,即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因此谈到文化的基本要素,往往是指狭义的文化的基本要素,即文化的基本要素可分为知识、情感、伦理和信仰4个层面。图书馆事业作为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加强先进文化建设,不仅包括了图书馆事业本身的建设和发展,也包括图书馆要在这4个层面上为社会贡献力量。如何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关系到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及文化素质要靠知识来促进和提高,而丰富国民的文化知识,加强社会的文化建设要靠一定的语言文字即各不同种类的书籍,包括传统书籍和电子书籍。离开了这些书籍,离开了这些用语言文字所创造的巨大精神财富,就谈不上增强国民的精神力量和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人们获取这些巨大的“精神财富”的主要途径就是图书馆。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这不仅包括图书馆本身的建设和发展,还包括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二、构建和谐社会,应当实现文化信息公平
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公平,是指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无论贵贱、贫富、年龄、性别及城乡差异,都能够公平地获得各种权利和机会,公平地享有社会文化资源和文明成果。和谐社会中的信息公平涵义包括:信息获取机会的公平;信息技术手段使用的公平;信息本身应用机会的公平。文化资源的公平公正分配,或曰信息资源的公平配置,都要求图书馆应当充分公平公正地为民众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或信息资源,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目前社会中广泛存在信息不公平与数字鸿沟等问题,图书馆为实现和谐社会中的信息公平,必须树立服务的平等和自由的最高宗旨,拓展服务对象和内容,引入普遍服务的观念。因此,应当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公平。
1.获取文化信息的机会公平
为了使每个人特有的需求得到满足,必须提供相同的享有文化资源的机会和权利,这种机会和权利不应该受到地域文化、阶层文化中的某些因素影响。为了使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取文化信息,图书馆应当在各个社会阶层,城市和乡村,繁华地区和偏远落后地区都得到充分的配置。目前社会中图书馆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图书馆的消极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资源分布的城市中心主义倾向和服务对象的“贵族化倾向”。改变这种消极的价值取向,实现文化资源获取机会的公平,应当遵循图书馆平等服务原则和无偿服务原则,使图书馆最终成为“改变社会不公的基地”,而不是一个新的社会分层催化剂或“利益的竞技场”。因此图书馆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在读者服务中实现人文关怀,实行人性化服务。要有管理道德,要提升服务品质。图书馆还要为弱势群体服务,包括农民工、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等。
2.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公平
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的文化,图书馆不但在配置上应当实现地区和阶层之间的公平,而且应当在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上实现公平。即不管落后地区还是发达地区,文化层次高的阶层还是文化层次低的阶层,有条件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如数字图书馆等,要尽量使这些新技术手段得到公平的使用,而不是有的地区已经跟国际接轨,实现了数字化图书馆,实现了馆与馆之间的信息共享,有的地区却享受不到这样的“优惠”不但图书检阅系统落后老化,而且图书资源严重滞后,新图书得不到有效的供应,图书更新缓慢,使读者享受不到最新的信息资源。
3.应用信息本身的机会公平
信息获取机会和信息技术手段机会得到实现,还不等于文化资源就得到了公平的配置。信息本身应用机会还应当得到实现。这一点要求图书馆要尽最大可能使尽可能多的读者能够有机会阅读自己的信息资源。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应当做到每一个在校生都能够平等地使用自己的信息资源,即不管是全日制的还是非全日制的学生,不管是专科生、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不管是计划内的正规录取学生还是计划外的网络教育或自学考试学生,都能平等地享受他所在学校的图书馆的所有信息资源。这一点在目前看来,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现阶段有些学校的自学考试学生,因为不是正规本科生,所以无权办理图书馆“一卡通”的借阅证,因此不能查阅到图书馆的各种资料。这种现象对文化资源的公平配置,对构建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无疑是一大阻碍。
三、图书馆如何实现和谐社会中的文化信息公平
要真正实现和谐社会中的文化信息公平,既依赖于现代社会对公共图书馆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也依赖于广大图书馆人对图书馆精神不懈地努力和追求。
1.树立图书馆服务的平等与自由的最高目标
图书馆服务的公共目标可分为不同的层次,最高层次是平等与自由。在高层次的目标上,首先,图书馆应以平等的态度来收藏表征人类智慧的知识成果。在图书馆服务中,无论人们在年龄、性别、种族、肤色、宗教、语言、国籍、地位等方面有何差异,图书馆都应提供平等的服务,不能有所歧视。能够了解信息、获取知识是最基本的人权,尤其要帮助知识贫困者走出困境,让他们获得学习知识、建构知识、生成知识的能力。其次,图书馆应该在平等对待人类知识成果的前提下,拥有自由选择知识的权利。自由选择知识也是自主选择馆藏。图书馆只有成为百科知识的集合、人类思想的总汇,才能向个人提供广泛多样的知识、思想和见解,才能使个人的自由选择知识权得以保障,才能保护人类文化的多元化与多样性,才能为建立和维护一个信息灵通、知识多元的民主社会做出重要的贡献。
2.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与服务内容将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包括个人、社区、政府、国际之间,以及个人的日常生活无一不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这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为社会成员提供创造公平享有知识和信息的图书馆的必然发展趋势。据2005年4月21日的光明日报报道,首都图书馆北京建工集团分馆启用了17个图书角,这些图书角分设在国家会议中心、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地铁10号线、百子湾1号等十大工程的建设工地上。将图书馆办在最需要的地方,为群众服务。和谐的社会需要现代化的图书馆,更需要这些工地图书馆、流动图书馆、汽车图书馆、马背图书馆,这体现了图书馆的公共教育职能到底是落实在文件中、论文中还是落实在行动上。
3.引入普遍服务的观点
普遍服务一词译自英语Universal Service,最早由AT&T公司原总裁提出。其出发点是争夺市场、维持垄断,在美国提供AT&T的统一电信服务。普遍服务的种类和内容一般均直接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如基础教育、基础医疗保健、公共交通、邮政电讯、供电供水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遍服务的种类和内容也随之发展变化,在不同的时期由国家制定法律和政策进行确定或调整。图书馆界应积极引入普遍服务的观念,要通过政府、社会、图书馆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实施政策倾斜、建立专项基金、提供专门的资源及技术支持、整合一批能为社会提供普遍服务的资源、量身定做特殊服务等方式,让边远、穷困地区的人们都能公平地享有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服务。
4.构建和谐的学习型社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信息社会中信息能力的分层、弱势群体的出现以及数字鸿沟的扩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部分人因为不懂现代信息技术,缺少学习的机会和能力而逐渐落后于时代和社会。图书馆作为社会的公共文化信息机构,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提高公民信息素质,构建和谐的学习型社会的重任。为贯彻、落实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全社会都要关心弱势群体”的指示精神,全国各图书馆结合自身业务工作,联合社会力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各地各级图书馆因地制宜,尽量满足老人、儿童、残疾人、下岗工人、民工等的读书与文化需求,采取各种便民措施,根据其实际需求,送好书和推荐书目,将图书馆的服务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综上,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的公平,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其重要条件。我国现阶段的文化公平问题主要是转型时期文化资源配置不平衡和制度安排上的不尽合理造成的,这一点的重要表现就是图书馆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和不合理。因此要实现文化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图书馆事业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先进文化建设,不仅包括了图书馆事业本身的建设和发展,也包括图书馆要在知识、情感、伦理和信仰这四个层面上为社会贡献力量,尽到自己的责任。图书馆在各种服务活动中,应真正树立以读者为本的理念,使读者能够公平、公正、自由、方便地利用和获取各种文献信息,真正实现平等享受各种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文远.现代图书馆发展方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图书馆纵横
[2]肖月丹.文化公平与和谐社会[J].领导之友,2006(6)
[3]崔海兰.和谐社会与图书馆文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