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现代科学的高速增长和科技文献半衰期
2.2.1 现代科学的高速增长
1844年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指出,“科学的发展同前一代人遗留下来的知识成正比,因此在最普通的情况下,科学也是按几何级数发展的”。
20世纪中叶,有人提出了科学技术的指数增长理论:
式中 A——开始时科学技术量(可通过图书资料、科研人员数、科学投资等间接测量);B——现有科学技术量;
e——自然对数的底;
t——时间,年;
k——根据不同国家、不同生产发展水平、人口素质等综合决定的参量。
20世纪中叶,美国有的科学家取k=0.07,按式(2-1)计算发现每10年的科学技术增长量分别为
t=10, B=2.014A
t=20, B=4.055A
t=30, B=8.166A
t=40, B=16.445A
t=50, B=33.12A
这一计算结果被美国化学文献(缩写为CA)引用文摘量的增长所证实,示于表2-1,可见,差不多每10年翻一番。无独有偶,一位美国统计学家按式(2-1)计算每10年美国科研人员的增长情况,居然也出现了这种惊人的吻合,见表2-2。
表2-1 CA文摘量的增长
表2-2 美国科研人员的增长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还表现在一个科学原理从发现到产生效益的周期日益缩短。表2-3列出了11项重大科技成果从发现原理到产生效益的周期。
表2-3 11项重大科技成果从发现原理到产生效益的周期
科学技术的高速增长势必存在一个新的科学不断崛起而早期的科学技术日益老化甚至消亡的过程,就像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已经完全被计算机排版所取代一样。这种延续和发展的现象表现在科技文献上更为直观。
2.2.2 科技文献的半衰期
1958年美国J.贝尔纳提出文献“半衰期”(亦称半生期)的概念,如某文献的半衰期为6年,就是说这一领域现在正被利用的所有文献中有一半是在这6年内发表的,亦可以理解为6年以后文献资料的应用价值降低了一半。
R.巴尔顿和R.凯普勒计算了几种科技文献的半衰期,见表2-4。
表2-4 各种科技文献的半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