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土木工程的延续性和普适性
2.3.1 延续性
上节提到的半衰期长说明一个学科所传授的基本知识,其实用期可以一直延续较长的时间。表2-4中并没有专门列出土木工程的半衰期,但土木工程更接近地质学、地理学,还接近物理学中的力学,土木工程材料接近化学中的材料学科,它们的半衰期都是较长的,特别是地质地理学的半衰期更长,人们戏称土木工程是修理地球的,也许是一种贬义,但笔者却觉得近乎实际,这恰恰构成了土木工程具备较长延续性的优势。
就个人的职业寿命而论,许多学土木建筑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而更加忙碌起来,被戏称为“发挥余热”或“老中医”。
在中国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人大都经历了战争乃至政权的更迭。笔者亲眼看到了即使在特殊年代里,学工科的,特别是土木工程学科似乎总是有事干,这个现象背后或多或少地展现了人类生活、生产乃至生存对它的需求和依赖。在这里笔者无意渲染土木工程多么伟大,这些现象实际上是促进了笔者的思考,使笔者逐步认识到土木工程这个学科的基础性、防护性、普适性甚至人类生存对它的依赖性,具有这类属性的学科一定是属于寿命较长的,可以延续若干年甚至一个历史时期。
半衰期短说明发展快,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征,但半衰期长,这丝毫并不意味着土木工程像蜗牛一样爬行;恰恰相反,土木工程正在吸取近代科技成果,和其他学科一样也已经有了惊人的进步和发展。
2.3.2 普适性
延续性强的学科和知识,其普适性一定较强。也就是适应性较强所谓适应性主要表现有二:一,它的专业知识可以适应较多的专业和行业;二,它所培养的人才比较容易转行,就业面宽,因而也体现为这个学科的人才社会需求量大,不易饱和。适应性强的学科其专业覆盖面一定较广,它所传授的知识在传统学科中势必有较强的基础性,譬如学房屋建筑的转去搞水利、搞交通,乃至采掘和造船等,似乎都有较大的可行性。在现实社会中,这种专家并不罕见。正因为如此,这几年才出现了所谓“大土木”的概念,这个概念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也如实道出了土木工程专业覆盖面广、行业涉及面宽的内在品质。
正因为这种适应性才出现了改革开放之后各高等学校纷纷成立土木系,尽管名称各异,但总体上是属于土木工程的。早在晚清时期,作为中国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之一的詹天佑就不是专门学铁道而是学土木工程的,他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