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校园”跨境高等教育项目质量报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亚洲校园”计划(CAMPUS Asia),全称为“亚洲大学学生交流集体行动计划”(Collective Action of Mobility Progra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Asia),是根据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和《2020中日韩合作展望》的精神,由中日韩三国政府主导、自上而下达成的教育交流计划。为保证“亚洲校园”计划的顺利实施,三国联合成立了由政府部门、大学、评估机构、产业界代表组成的“中日韩大学交流合作促进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并由三国质量保障机构负责对实施项目进行质量监控和保障。

2012年,“亚洲校园”计划首批10个试点项目正式启动。试点项目结合自身资源优势,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大学交流活动,旨在探索出适用于亚洲地区大学交流与合作的模式和体系,并通过积累的经验和优秀实践,为开发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交流项目、逐步拓展项目规模提供依据。为加强试点项目的过程监控,受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委托,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以下简称“评估中心”)于2014年对10个试点项目质量进行了中期评估,编制完成了《“亚洲校园”试点项目质量监控中期评估报告》,同年,启动了“亚洲校园”试点项目优秀实践案例的遴选工作,编制完成《“亚洲校园”试点项目优秀实践案例集萃》。两份报告在“中日韩大学交流合作促进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获得了三国政府部门、专家委员、高校代表和评估机构的一致肯定和好评,并获教育部推荐,在国家外交层面的“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媒体见面会上进行宣传。

2015年,“亚洲校园”计划试点项目实施进入后期阶段。为对这一重要跨境高等教育合作计划进行全面“体检”,客观、翔实地反映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和教育教学质量,为计划正式实施提供参考,2015~2016年,评估中心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指导下,会同日本、韩国评估机构,对“亚洲校园”计划实施了终期质量评估。终期评估采取“联合”模式,即由三国质量保障机构推选三国高水平专家组成专家组,基于共同制定的联合评估标准,对10个参与项目进行联合材料评审和抽样现场考察,并形成终期质量评估报告。亚太地区最大的教育质量保障组织——亚太质量保障联盟(APQN)对此次三国质量保障机构的合作成果给予了表彰,并授予评估中心“质量保障国际合作奖”。

2016年,评估中心受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委托,并在教育部“亚洲校园”专项经费资助下,启动本报告的研制工作。本报告是在终期评估的基础上,对“亚洲校园”计划试点阶段的全面总结。我们本着特色性、示范性、持续性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各自文化差异性和独特性的基础上,力图客观、翔实地反映“亚洲校园”各试点项目的实施质量和先进做法,希望能对“亚洲校园”计划的整体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为跨境教育的多边合作起到示范作用。

在报告的编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悉心指导、大力支持和经费资助,并充分吸取了专家的宝贵意见,同时得到了中方各试点项目实施高校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本次报告编制工作由周爱军指导,刘振天、李利群具体负责,郑觅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执笔,郑觅、王铄负责报告的英文校译,王位、樊路强参与报告研制前期与后期相关工作。限于我们的能力和水平,报告不足之处,望各界同仁批评指导,以便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