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研究思路
本书的研究目的是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云南省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特殊制度环境出发,分析出云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云南省农村反贫困行动中的特殊重要性;并依据微观调查数据,对云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减贫效果进行检验。在对发展现状和减贫效果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云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学术界和政府政策界对于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如何考虑民族因素存在争论,因此本书在完成主要问题的归纳之后,分别从云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的特殊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民族政策的关系两方面出发,探索性地总结出云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的总体思路,并针对总体思路的落实,提出相应的一些对策建议。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对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的基础理论进行梳理。主要从生存权理论、贫困理论、社会控制理论三个方面进行。由于贫困问题和制度建设等特殊的环境,在完成理论基础梳理的基础上,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云南省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性“兜底”角色的表现以及成因进行分析,以探索性地回答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反贫困行动中所扮演的特殊重要性角色。
第二,对云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进行论述。具体而言,着重于制度的建制历程、政策内容(主要包括保障对象确定、待遇标准制定和资金筹集办法),运行现状(主要包括保障水平、保障人数、资金投入)三个方面。
第三,对云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际减贫效果与主观评价进行分析。减贫效果是利用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具体包括基于FGT指数的缓贫效果检验、基于基尼系数的收入分配效应检验。主观评价则主要是从低保户与非低保户、不同地区的低保户、不同民族间的低保户三个层面进行交互分析。
第四,对云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按照吉尔伯特的社会福利政策分析框架,对于社会福利政策的评估,通常从政策对象是谁、价值取向是什么、如何递送待遇,以及财政支持由谁出四个方面进行。在这一思路下,本书将从制度的实际保障水平差异问题、资金筹集问题、管理运行问题等主要方面进行论述。
第五,对云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的特殊性。对于特殊性的确定,主要是基于云南省农村地区的制度环境的特殊性。这些特殊制度运行环境主要包括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高、贫困问题严重、边境地区等等。因此,本书选择从少数民族多生多育、跨境婚姻、境外势力等三个方面来论述。
第六,对云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民族政策的关系进行梳理。这一部分主要是结合我国区域发展政策、民族政策在扶持和保护少数民族群体方面所持的价值理念和政策实践,从而探析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反贫困行动中如何认识其与民族政策的关系,并且结合国外社会保障制度实践在确定受助对象资格的认定方面的经验,来回答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与民族政策的衔接中如何进行角色定位。
第七,提炼出云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并对完善云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