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发达地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本文以宁波市农户作为调查对象。在宏观上,对1980年至2012年宁波城市化过程中农业总体生产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在微观上,对农户分化进行考察,厘清农户对政策的适应性,构建不同城市化阶段经济发达区农户分化及其土地利用的结构化模型,试图揭示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行为的内在逻辑和机理。

1.2.2 研究内容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研究:

(1)农户土地利用行为、耕地保护相关理论的评述。就国内外有关研究理论进行梳理,简要介绍土地利用的地理学理论,即人地关系理论、地域分异理论;土地利用的经济学理论,如地租理论——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土地利用基本竞争理论、“小农”经济理论和扎根理论。它们分别从宏观上和微观上规定、支配着区域土地利用的基本分布和土地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对国家耕地保护的政策制定起到指导作用。

(2)农业政策及区域农地利用演变研究。对农户土地利用变迁的环境进行研究,具体从农村承包经营权制度、农业税、户籍制度变迁及其引致的劳动力转移情况对区域农地利用进行研究;区域农地利用研究内容包括粮食产量、农业产值、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劳动力、农地物质投入和农地利用效率的DEA、Malmquist指数分析,从而把握宁波市不同区县(市)农地利用的总体情况,为引导农户合理利用土地奠定基础。

(3)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现状定量研究。通过SPSS软件,对农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把握不同村庄、不同种植结构农户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动力,为健全农地流转、制定现代化农业的政策提供依据。

(4)农户土地利用行为质性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制作调查表格和不同的访谈提纲,对研究区不同类型村庄的不同类型农户进行抽样调查,并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访谈,充分把握一般农户和种田大户土地利用行为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并就种田大户对政策的期待进行访谈,从而为未来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5)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变迁机理研究——结构化模型的构建。农户作为“理性人”,由于农户所拥有的资源不同、面临的环境不同,所以农户的土地利用目标、动机不同,其决策机理亦不同。通过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质性和定量研究,构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结构化模型,找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可循规律,为农民收入提高和农业现代化政策的制定寻找方向。

(6)主要研究结论及展望。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得出一些结论,并指出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